未知的未知思维: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危机?

1 评论 2197 浏览 19 收藏 13 分钟

在危机期间,可以为领导分配有确定性反馈的目标;同时,应当遵循执行目标的准则。

2002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美国主张伊拉克政府拥有大规模杀伤力武器,并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准备与其开战。

同年2月12日,时任国防部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被问及有关的证据时,他说道:

“据我们所知,有‘已知的已知’,有些事,我们知道我们知道;我们也知道,有 ‘已知的未知’。也就是说,有些事,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知道。但是,同样存在‘未知的未知’——有些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未知的未知,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的状态?

这段话提到的三种风险分别是是:

  • 已知(已知-已知):明确可能发生什么风险,且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有准确了解,比如:一个人注定会面对死亡。
  • 已知-未知:明确可能发生什么风险,但对风险发生的几率和严重性并不了解,比如:梅雨季节的天气,第二天很可能会下雨,但是不能够确定几点会下,降雨量如何。
  • 未知-未知:不了解可能发生什么风险,因此也不了解发生的几率和影响的严重性,比如:地震等天灾。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是否知道或是不知道。

这同样让我们联想到的另一个例子就是黑天鹅事件。

在17世纪之前,任何西方文明都没有观察到黑天鹅,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但随着人们在澳大利亚看到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崩溃了,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

前华尔街交易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给黑天鹅做了三个定义:

  1. 黑天鹅事件是观察者无法预测的事件。
  2. 黑天鹅事件会导致严重而广泛的后果。
  3. 在发生黑天鹅事件后,人们会将事件合理化为可预测的(称为事后偏见)。

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

四百年前,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当心被我们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但是我们老是犯这种错误,老是以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免不了会凭经验办事。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我们的历史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通常都不是我们已知或可以预见的东西。

黑天鹅事件不是从观察到的数据所能预见的,由于缺乏认知而导致对未知的预测是很难被预估到的,所以风险管理方法也变得徒劳无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有知识也没有用,因为专家并不真正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

黑天鹅与低概率且后果严重的事件不同,因为它们无法通过概率手段预测。

我们平常说未知时,其实我们是意识到了这种未知的存在,即使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或者程度有多深。

比如:911之后,美国人意识到了恐怖袭击,意识到了恐怖袭击带来的伤害,但恐怖袭击将在何时何地发生,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我们通常所谈的已知的未知。而911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恐怖袭击为何物,大家谈论可能对社会造成伤害的问题时,根本不会想到恐怖袭击,这是未知,即未知的未知。

当然,黑天鹅事件和危机并不能划上等号,并非所有黑天鹅事件都是危机事件,比如:互联网的兴起。

并非所有危机都是黑天鹅事件,恐怖袭击几乎每天都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规模和不可预测性,因此被描述为黑天鹅。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充满了这种例子:

人们结婚,以为已经了解对方的种种,这是已知的已知。但我们并不确定也没理由确定共同会面对什么,这是已知的未知。具体的每一个婚姻,对男方、女方、关联方、子女都有无限可能,这是未知的未知。

我们做生意,以为了解了足够的信息,这是已知的已知。但我们知道还有很多事情不能确定,赔赚很难说,这是已知的未知。就算我们赔了或者赚了,对我们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或者好坏的影响。我们不知道,这是未知的未知。

而真正带来伤害或者威胁的情况,常常是未知的未知,比如:次贷危机、汶川地震,正是由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所以才造成了如此大的伤害。

人们对已知的未知投入了很多精力进行防范和预测,但对未知的未知却缺乏关注,而真正造成伤害的正是这些未知的未知。很多学者和科学家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建立起了各种各样的模型,用以对未来进行预测,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模型是脆弱的,他们对未知的未知没有丝毫抵抗的能力。

世界是复杂的,远比任何一个模型复杂的多。

模型都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数据,对其进行归纳所得出的,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对未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它不可能和过去的经验完全一样,而任何一个未知情况的出现,都可能造成一个理论和模型的彻底不适用。

对于未知的未知,根本上是无法预测的。那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时候,我们需要转变思维,去思考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无法预测,那该怎么办?

为应对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带来的影响,可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反精准预测。

人们喜欢寻求确定性,相信只要能精准预测未来,就能过上安全、稳定、无忧的生活。可惜,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精准预测只能是一种妄想。

因此,在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和领域,要放下对“预测”的执念,也不要迷信专家意见。那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

虽然我们不擅长预测未来,但要确认一个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却明显容易得多。要去关注一个事件可能会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并做好应对准备,而不是煞费苦心地去预测它发生的概率。

第二,避负黑,抓正黑。

黑天鹅事件分为负面事件和正面事件。

在军事、核电、巨灾保险等领域,意外事件能造成严重的打击。核电通常被认为是清洁而安全的,但一旦发生核泄漏,就会带来极大的灾难。这就是负面黑天鹅事件。而在电影业、出版业和风险投资等领域,我们可以用很小的付出换取很大的利益。

因此,我们的策略是,在负面黑天鹅事件上做好防范准备,同时密切关注正面黑天鹅事件。正面黑天鹅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让自己置身于它的影响之下。当你只有非常有限的损失的时候,尽可能主动出击,大胆投机。

第三,运用杠铃策略。

在冒险的决策上,人们经常误以为只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不是一味保守,就是一味冒险。体现在结果上则是,前者极度低效,而后者极度危险。事实上,我们应该同时做到极度保守和极度冒险。这是什么意思呢?

杠铃的特点是两端重,中间轻。冒险也应该是如此。比如说投资,应该把极大比例的钱投入极为安全的投资工具,例如国债;余下小比例的钱则投入到极具投机性的投资中。这样既能抵御风险,又有潜在的巨大收益。

而那些把所有钱都放在“中等风险”投资上的行为,通通犯了大忌。你以为冒险家们在疯狂地冒险,其实他们有着坚固的盾牌。

而对于企业来说,黑天鹅事件可能会导致很多不好的后果,甚至会让一家公司瘫痪。但如果有一些预先的应对策略,就可以尽量减少黑天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在危机期间,可以为领导分配有确定性反馈的目标。此外,应该建立适当的进展或失败情况的报告渠道。领导者应该知道哪些资源是有限的。这样他们就能够制定最好的资源分配战略,以确保企业从危机中迅速恢复。
  • 同时,应当遵循执行目标的准则。为了公司的最大利益,应该优先考虑做当下合适正确的事情。应该在各个级别迎合目标的每个步骤。应该进行必要的更改以避免达成目标的延迟。

在危机过去之后,领导者应该与团队成员讨论他们执行的情况和成效。最后应该保存好各个组织部门在这期间的行动情况以及结果的记录,这可以作为参考,以避免今后重复同样的错误。

一句话概括未知的未知的应对法则,就是十七个字:反精准预测,避负黑,抓正黑,运用杠铃策略。

不要去忽视未知的部分,也不要刻意制造恐慌。

应对未知的未知,最重要的是保持谦卑的心态,去除权力的傲慢,以及知识的傲慢。

《黑天鹅效应》作者塔雷伯就说:“极端的、未知的、不可能的事情总是主宰着世界。我们要把不可预知的事情当作起点,而不是当作例外,放下不管。”

#专栏作家#

倪云华,公众号:倪云华新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十年跨国管理咨询顾问,曾服务普华永道、IBM全球咨询服务部,为华为、海尔、腾讯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多家创业公司管理顾问。著有《共享经济大趋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现实中,精准预测确实是一种妄想,不确定因素,时刻变化的事物。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