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之路:从产品角度应对校招
产品经理核心职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将从这两方面来和大家一起聊聊在校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
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秋招,所以很久没有在社区上发布文章,也没有及时回复大家的评论,应届生现在的重心大概都在找工作上面了。
这篇文章相当于是我这段时间参加校招的一段总结和回顾吧,我不会发具体的面经,如果你也是一名日常感到焦虑的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求职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往下看。
众所周知,用一句话概括,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责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会从这两方面来聊聊我们在校招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
一、发现问题
1. 时间问题
参加校招的第一大阻碍就是错过意向企业的网申时间,18年各大企业的春季实习生招聘时我就因为没怎么关注校招信息错过了一大波网申,我申请的时候已经到4月底了,只有很小一部分公司的网申通道还没关闭,前后加起来投递了六七家公司,最后只拿到一家公司的实习offer,后来就直接去实习了,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后来为了能够在秋招中拿到几家意向企业的offer,我很早就开始浏览关于秋招的信息,包括网申开放时间、参与方式、校招流程等,提前准备好目标岗位的简历,到秋招真正开始的时候也不会慌了。
一般来说,秋季招聘会在9月大规模开启,而提前批7月就会开始(很优秀或者运气很好才可能通过提前批,如果你有充分的把握可以试试提前批,不然还是乖乖走正常笔试面试流程)。
春季招聘以实习生招聘为主,集中在2月3月,鲜少有正式的全职岗位,通过春招拿到实习offer是有转正机会的,但是转正比例因公司人员现状而异。
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在春招中拿到满意的实习offer,然后做两手准备,一边等答辩转正一边准备秋招。
△ 校招时间表
2. 渠道问题
由于春招和秋招都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时和社招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培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平时投简历大部分都是在拉钩、BOSS直聘、智联招聘、51job等第三方招聘平台上,但是这些平台提供的基本都是社招岗位,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最正规的校招渠道是企业的校园招聘官网,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百度搜索网站里搜索企业名称+校招(比如腾讯校招),就会出来校招官网结果,对比历年网申开放时间就能知道自己要在什么时间点投递简历了。
官网会写清楚所有的笔试/面试时间、参与方式、流程,所以一切重要的信息请见校招官网!
有些公司的笔试会安排在校园宣讲会现场,宣讲结束后进行笔试,但是大部分公司采取的都是在线笔试的形式,面试基本都是宣讲会结束的后一天,有些在公司进行,有些在学校附近的酒店进行,可以提前看看自己离哪个城市比较近,在网申时填写最方便的面试城市就可以了,这点还是比较人性的,可以节省很多路费。
校招求职和考研一样都是一个人的奋斗之路,但是校招需要更多能够共享的信息,比如某家企业是不是已经开始发放面试通知等,自己闷在屋子里默默复习而“与世隔绝”也是不可取的,目前我觉得最有价值的平台是牛客网,很多应届生都会在这个论坛上分享面试经验、内推信息,也可以下载一些题库自己练练手,总的来说是一个综合型的校招资源站。
此外还有像一些专门推送校招信息的公众号如互联派、白熊事务所、内推君等也可以多多关注,其实只要你看到这些平台上发布了某条校招信息,就表示校招基本全面开始了,因为个人感觉他们的推送时间相比企业官网官微还是晚了很多。
△企业网申信息搜集渠道推荐
二、解决问题
1. 需求部分:在摸索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对职业规划其实一直都是比较迷茫的,在秋招之前我尝试过运营、编辑、活动策划、营销等不同类型的工作,也接触了互联网、旅游、直播、OTT等不同行业,但依旧没有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类型。
直到4月份,偶然看到清华大学联合腾讯发起了一个计算机相关的比赛,具体内容大致是围绕小程序这样的载体设计相关产品,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产品”这个概念,后来我和两位技术小伙伴开启了我们的漫漫开发之路,我也第一次独立完成围绕产品展开的用户调研、功能设计、测试优化等工作,并从这个项目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也是从那之后,我才真正确定我想要做产品,并且希望成为能为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经理,于是秋招便瞄准了产品岗位。
所以直到秋招前两个月我才知道原来互联网公司有个岗位叫做产品经理,看了些书后了解到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对某条产品线负责,联合开发人员、运营人员一起优化产品功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但我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获得offer,非计算机出身,没有任何相关实习经历,但我还是咬着牙试了试。
在求职前需要勇于试探,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之后再不断补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这不代表一定能有所收获,我们同样需要做好应对稍坏的结果的准备,适可而止。凡事不一定都有成果,但凡事皆有可能。
2. 功能部分:主动搜集信息,不做伸手党
伸手党顾名思义只希望通过他人获得现有的完善的资料,不会自己搜索整理,虽然不懂就问是种美德,但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梳理获得讯息的事情就不要经常麻烦别人了,况且成为上班族后也会接触到一些调研分析的工作,也可以提高自己信息搜集方面的能力。
对待一件事情的主动性往往可以反映你的在意程度,求职也是这样,春招的时候我没有花太多的心思,想着一边实习一边春招,因此错过了很多企业的网申,我申请的时候已经属于春招快结束的时候,总共网申了加起来不到十家公司。
吃过这个亏后我具体了解了秋招的时间和往年大型企业网申开始的时间,关注了大量的关于校招的公众号和意向企业的官方招聘账号,凡是看到合适的机会都会去试一试,就是为了不想成为最后捡漏的人,当然前提是已经准备好了最完善的简历。
也有很多人会选择通过内推申请目标公司的校招,其实以前内推确实挺有用的,毕竟大部分企业会觉得自己的员工推荐的候选人也是同样优秀的,但现在内推其实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大部分内推人为了获得伯乐奖金会上传数百份简历,基数大自然推荐成功的概率就越高,于是像牛客网、应届生求职论坛等平台都会出现海量的内推信息,要自己去学会鉴别这些内推信息的真伪(比如内推人的邮箱后缀是否为企业邮箱)。
其实,除非你的能力特别突出,履历的适配性特别高,不然通过内推来缩短招聘流程的方式基本是无效的,大部分人最终还是要参与到正常的网申流程中。
对待内推这样的方式,我们不必抱有太大的希望,觉得内推了就一定能避免笔试或者顺利进入到后面的流程中,不要太依赖于内推人,最终的结果还是和自己的能力挂钩的。
确定目标岗位后,我们在网申前一定要不断修改自己的简历,这里说下简历的投递技巧。
简历部分:有针对性地准备,不要一套多用。
关于简历首先需要强调的尽量是一页纸写清所有经历。
其次有针对性地准备不同岗位的简历,比如我在求职产品类岗位时会准备至少两份简历:一是产品经理的简历,二是产品运营的简历,但是这两个岗位差别没有太大,因此在撰写实践经历时只用一个侧重于产品设计的部分,另一个侧重于运营的部分就行了。
可是如果你想求职的是产品和HR,那简历基本就要大换血了。另外在写实习和项目经历时,不要用太过于笼统的词汇,要具体到你做的事情上,也可以写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是如何解决和优化它的,这点在面试过程中也需要体现出来。
之前常常听人说写简历要按照STAR法则(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来写,但是一张纸其实不够我们把这些都写清楚,我觉得主要侧重于行动和结果就好了,另外的可以在面试过程中体现出来,有逻辑性地告诉面试官你在什么场景下完成了什么工作,中间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优化它的,最后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相比优化前提升了多少。
面试部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的面试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着重讲一下笔试部分,毕竟只有通过笔试才有获得面试的机会。
笔试部分:能力测试+性格测试+专业笔试。
一般企业的笔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主要有能力测评、性格测试和专业笔试。
能力测评的题目包括逻辑推理、阅读理解、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和公务员的行测题目十分接近,所以可以买一套公务员的行测题回来刷一刷。我是在网上买的行测专题,有四本,每一本都是对应的专题练习,像我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方面比较弱,所以会重点刷这两本,然后逻辑推理和阅读理解的部分是自己的长项刷的就少一点,配合腾讯视频上的专题培训课程,可以掌握大部分的出题规律。
性格测试不用我多说,不违背道德,不前后矛盾,不特立独行,不过于激进基本就能通过,但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性格去勾选,因为同一道题目会重复出现来检测做题人是否有隐瞒掩饰真实性格的倾向。
只有专业笔试因岗位不同而存在差异,产品岗的专业笔试主要考察产品逻辑和思维;技术岗会在线手撕代码;运营岗主要考察冷启动等运营方案设计。
非技术岗位很难通过某项实际的技能去考察求职者的能力,但是对于自身的软实力要求比较高,比如对市场的敏锐度,思考问题时的逻辑性,观点的深度等,这些都需要平时的积累,很难一蹴而就。
比较推荐的方法就是在知乎、简书或其他平台上发布一些具备思考深度的观点,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和高度,也就是多多思考为什么和其背后的逻辑。
3. 迭代部分:及时复盘每一次面试经历
校招过程中看起来复杂繁琐的面试流程往往最磨砺人的,想要获得最终的offer基本上需要经历一轮群面,两轮专业面,一轮HR面,而每一轮面试都会淘汰50%-70%的候选人。
每一轮面试都是对候选人不同维度的考察,群面考察的是个人的领导力、团队协作力;专业面考察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对应聘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的掌握;HR面考察的是个人的稳定性等。因此,有针对性地准备不同的面试可以提高自己通过的概率。
每一次面试都是演习,经历数十次面试后,你基本就能了解面试官最看重应届生哪方面的能力,甚至在面试中成为主导的一方,主动让面试官对你最有把握的经历产生兴趣,推动面试进程。
面经并不只是单单地记录和回忆面试过程中的对话,透过面经,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在哪方面还有欠缺,与目标岗位还不够匹配,比如群面没有通过是不是因为自己表现得过于激进,没有融入到团队中;专业面没有通过是不是因为缺乏对面试企业的业务的了解,或者对行业的敏锐度还不够;HR面没有通过或许是自己没有表达出对公司的强烈意愿,通过这样的总结可以弥补自己的劣势,在面试中展现出最具优势的一面。
总结面试经历和面完即过两种态度产生的结果差异还挺明显的,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经过3到5次的仔细复盘后,面试成功的概率比之前高了很多,也能猜到每一轮面试官大致会问什么问题(其实很多问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比如某类产品的设计思路,同类型产品的比较,行业热点的讨论),而且也能预测到面试官针对自己的简历会提什么问题(提问率最高的地方需要反复理清思路)。
如果说笔试环节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地刷题,了解时下热点形成自己的观点,那么面试环节最重要的一定是复盘总结,也不要觉得面试很麻烦,要珍惜和面试官对话的机会,有助于培养自己的产品观和求职观。
目前我想到的有这些,如果还有什么会继续在留言中补充的,年后春招即将大规模开始,希望大家可以收获满意的offer!
本文由 @栗栗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