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2年,一个互联网产品运营的人生总结

迟雨落
5 评论 8859 浏览 40 收藏 9 分钟

身为刚毕业的年轻人,在职场上时常感到迷茫,这时,不妨来看看有经验的人怎么说……

2016年8月,海外研究生毕业后,我凭借学生时代的公众号作品,通过校招成功转行,以互联网产品运营的身份入行到现在,已有2年。

这2年间,我的身份逐步过渡,责任边界愈发模糊——当然,大体上是向好的。

身为一名理论上的“学霸”,我在入行时没有去996的互联网大厂,而是通过对个人职业规划、深度访谈目标公司员工、广泛搜集信息后,决定从手中的若干offer里,接受一个在一些人眼里,不那么光鲜亮丽的offer。

这样的抉择带来的影响固然是有的,比如你无法与行业最顶尖的人才共事,无法享受最顶尖的资源,无法收获地基完善、体系成熟的发展规划,能力成长也有限。

但好处也不言而喻:正因为是一片盲区,更适合有担当、有闯劲的理想主义者入局。而我所做的,正是在一片混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勇于挑大梁、勇于表现、敢于发言;在项目棘手时,能够抽丝剥茧、快速把握主线,以超高速的推进力推动项目。

可以说,在这里有一种创业者的快感,你必须竭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倘若两年前接手大型互联网公司的offer,也许此刻我还在日复一日做着基础性的工作,而难以被委任高难度的任务。

一来,优秀的人太过拥塞,个人能力的凸显需要更长周期;二来,没有试错周期,项目容错性极小,按部就班、听从分配的成长,可以使人成长为优秀的螺丝钉,却难以诞生优秀的领导者和创业者。从这个角度看来,野蛮生长所带来的荣光,是温室里的娇花无从获得的。

2年后,当我复盘这期间的经历,第一个年头,完全在打杂与琐碎中度过。

初入职场,低头做事,埋头学习,做所有互联网运营中的脏活、苦活、累活。一条PUSH、一则短信,我能优化几十个版本出来,测试几百种场景,摸索、测试、修正、验证、重复……能够把平均点击率从零点几,提升到10%,能够把业绩从倒数第一,在3个月内做到第一。

这个过程说来简单,中间是无数的压力和困惑。在那年,没有落下过一天,日日安排营销任务、执行、复盘、计划,春节长假时亦是如此。

这是我入职以来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土、最low的工作,但我自问完成得漂漂亮亮,问心无愧。

第二年,轮岗结束,正式定岗,如愿以偿留在自己热衷的岗位。

出于兴趣,在工作职责之外,开始接触更加创新型的业务。当时公司意图做某个新产品试水,我用爬虫爬来了相关的行业信息,综合整理成一份分析报告,放在了总经理的办公桌上。一周后,他通知我调去该项目组,负责相关工作。这也是我最为向往的一个事业群,项目领导是位女性前辈,思路清晰、谈判能力强、运作过超大型的互联网精准营销项目。

加入这个项目组之后,我从前辈身上学到的,更多是项目管理的经验。她开始放权给我,也叮嘱我做事认真、踏实肯干是长处,但更多的是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通观全局。最重要的是,不要死脑筋——别用那副呆头呆脑的学霸精神。这里,不适用。

你必须学会为自己争取利益,必须学会遇到苛责不屈不挠,必须在对抗中坚持立场,必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公司、部门分工合作。一个好的引路人,带给我的启迪,胜过我自己埋头苦读。

此外,团队的意义不言而喻。一个公司、部门里的人,总是形形色色。我们无法筛选搭档,但可以主动靠近能力强、业务精、有良好品格的同伴,虚心学习。有一个灵活、平等、创新、开放、不撕逼的小团体,让你对工作更有归属感。

在这样的氛围里,你可以自由地挑战项目领导的意见,充分头脑风暴,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面临其他人的质疑和评价。

“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上状态良好的你来我往,往往发生在水平相似、见解相似的人中间。尽管小伙伴的背景各不相同,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项目推进时,反而有出乎意外的化学作用。

在项目中后期,我也逐步从执行身份,转变为管理者,负责解决大型、复杂的问题,也就是工作里的硬骨头。

这类问题强调个人对项目的通盘考虑,要求各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劲往一处使,确保成果如期上线。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各方利益的冲突显著,协调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耐心和精力。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是,年初与某知名上市教育APP品牌合作,推出联合新产品。当时在产品开发阶段,收费模式上因涉及到第三方财务款项问题,我们提议的几项对策,都无法通过。合作一度陷入困境,几近流产。恰逢人事变动,我作为核心成员,顶替了项目负责人的位置,负责牵头处理。

虽然只是毕业一年的职场新人,当下毫不犹豫,就联动了三家大型公司,从上到下梳理关键问题,拉上产品、商务、运营、财务、法务紧急开会,提出几轮方案,在各方博弈里东奔西走,承受多重压力,刺激程度不亚于职场剧情节。现在想来,也还是获益匪浅。

回首这两年,成功有时,失败更多,但已经学会坦然面对,知晓一切挫折,都是积累的必经之路。

谨记一条原则:工作中,我从不为别人打工,只为自己打工。

写好这份方案,做好这个PPT,演示好这个项目,讨论好这个策划,落地好这场活动。偶尔抬头看天,常常低头走路。再远大的理想,也要从脚下的这条路开始走好。

最庆幸的是,每当我做好这件事,似乎下件事的大门,就自然而然对我打开,比如能力的积累,成果的回报,领导的赏识,同僚的称赞,市场的认可,挑战的可能……

前段时间,自己也主动面试,或是被动陆续收到一些猎头或HR的offer,有的相当诱人。但人总是受到价值观的驱使,做出决定。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拒绝是否是一种损失?甚至,是否是一种自我麻痹的陶醉?或是欺骗内心的斗争?

不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管一年后我身在何方,我都希望自己忠于内心,常怀希望。

常回头,不后悔。

 

作者:迟雨落,微信公众账号:闹味(naowei233)

本文由 @迟雨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向你学习

    回复
  2. 华丽丽的自我欣赏

    来自北京 回复
  3. 华丽丽的工作总结与自我表扬。

    回复
  4. 很厉害,文字间的推敲也非常用心

    来自四川 回复
  5. 可能做的比写的好!后生可畏!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6218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分享了算法相关的知识,汇总了算法的基础知识和进阶知识。
专题
36238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新媒体运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专题
1735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出于文本易读性方面的考虑许多app都做了深色模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深色模式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28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企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那么,对于传统第三产业企业来讲,数字化升级是什么?如何做数字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作者的见解。
专题
1999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1686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分销是互联网拉人头和推广的常用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裂变营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分销体系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