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思考框架,10倍提升决策力

1 评论 4723 浏览 22 收藏 17 分钟

之前有段时间对欧美的司法体系比较有兴趣,看了一本书《高手:解决法律难题的31种思维技巧》,却惊喜地发现它很好地演示了跨学科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介绍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框架在法律中的应用,我提炼了几个启发较大的框架,聊聊它们如何在其他领域,尤其在互联网中应用~

框架1:边际分析(逻辑学)

一个机场建在居民区附近,噪声扰民,附近居民把机场告上法庭。如果你是法官,若扰民成立,你会如何处理?扰民不成立呢?

一般可能会这么认为:如果扰民,则拆掉机场;如果未达到扰民,则让机场继续运营。这陷入了一种非黑即白的思考。

如果减少或取消夜间航班呢?

通常来讲,夜间航班造成了较多的影响。(假设居民都是白天上班且工作地不在附近。)这便是一种边际分析的思考方法。

边际分析指的是把概念/事物看成是有形状的,以它为中心,延伸出不同的边际。例如抽烟的边际可以是抽烟的地点、抽烟的数量等等。当概念/事物造成某种影响时,可能是它的某个边际贡献了主要的影响。

边际这个词似乎是经济学概念。但我觉得它比较像逻辑学里的种属概念(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逻辑学导论》里定义的部分,有一种定义方式叫属加种差。)因此放在逻辑学里。

边际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方式,除了在法学领域,在很多其他领域都有很多应用。

应用1:逻辑学

在奇葩说第 1 季的一期节目中,有个辩题是“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蔡康永和高晓松有一段精彩的辩论,其中很多运用了边际的方法。蔡康永持方是不要离婚。

蔡:我们的回忆那么重要,回忆全部作废,这个值得吗?

高:回忆作废了吗?谁说离了婚从前的爱情都没有了?

蔡:你可以靠着作品回忆,我若不会创作,我至少可以靠留着这个人留住回忆。

(指出“你”是普通人里特殊的边际)

高:如果没有爱了,留着这个人不如放在心里,是她年轻时的样子。

蔡:未必。我们人生的很多事都不是基于有没有爱而决定的;我们老了需要一个伴,你觉得爱还是老人家找一个伴的最高标准吗?

(“爱情是最高标准”存在边际:老了的时候)

高:那有多少老人是老来黄昏恋?那么他们的回忆、成长都作废了吗?

(普通老人中的边际:黄昏恋)

应用2:互联网

我曾在一个内容创业公司负责过评论模块,当时评论区有很多过激言论。一开始我们过滤关键词,但他们变着花样照样发。有用谐音的、拼音的甚至写藏头诗的。这体现了边际的替代特性。

后来采取了禁言封号等更严格的手段,但也不完全有效。

我看了数据,发现大部分过激言论是由小部分账号发出的,而多数账号只发过一两条。也就是说,是喷子的永远会喷人,大部分人是可以挽救的。所以后来采取了一些区分的措施,这也是边际的思路。

应用3:心理咨询

《改变》(也是一个讲思维方式的神作)里提到过一个例子:妈妈教育(骂)女儿时,爸爸都不参与。妈妈希望爸爸和她一起骂女儿,否则觉得他暗中和女儿串通一气,但爸爸生气地否认这一指控。

治疗师建议爸爸,每次妈妈和女儿吵架,他可以做一件让女儿困惑的事,例如拿出10元给她。女儿如果追问为什么,可以说,我就是喜欢给你10元。这样可以让妈妈觉得至少爸爸有在帮忙。

妈妈的概念里:你要么骂女儿,要么不骂女儿。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但爸爸也可以不限于此,而只把这二者看成某个事物的边际,这一事物是“参与教育女儿”。而这件事还有其他的边际,例如这里治疗师的建议。

“边际”框架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边际间会替换:例如禁止室内吸烟,人们会更多去室外吸烟。

因而考虑修改边际时要考虑可能的替换的影响。例如书中的例子,如果规定企业不可以无理由开除员工。乍看之下对员工非常好,但是这会增加企业雇新员工的成本,他们可能不愿雇佣新员工或者延长目前员工的工时。

二是除了考究事物,有时也需注意:人群也有边际成员。例如上面辩论、互联网中的例子。

另外边际分析可能会让“次优理论”(theory of second best)出现问题。

次优理论大概是说:如果做一件事最佳方案是同时满足某几个条件,但你目前不能都满足,只能满足例如3/4。那满足这些条件的方案是次优方案。但是考虑到部分边际的改变会造成其他边际的替换。有时什么都不做可能会优于次优方案。

也就是说:出现问题,我们倾向于寻找解决方案,但有时也要想想,是否什么都不做反而是更好的方案?

框架2:事前分析与事后分析(行为学)

一个劫匪走进了一家银行,劫持一位顾客为人质,要求工作人员交出现金。遭到拒绝后,他开枪打死了顾客。死者家属把银行告上法庭,控诉其应该交出现金,毕竟只有 5000 美金。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审判呢?

可能你会觉得,人死了是个悲剧,和区区几千块钱比起来,人命损失太大,那位银行工作人员应该交钱的;但美国的法庭很可能判原告败诉。

你的分析是一种事后分析(Ex Post)。基于事情已经发生,结果已经造成的情况下,讨论对所造成的伤害如何弥补,如何问责。

而美国的法庭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判原告胜诉,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在面对劫匪以人质威胁时就应该交钱,那么劫匪就会更多地选择去劫持人质。这是一种事前分析(Ex Ante),在未来的事情发生前,考虑当前的事对未来人们的动因有何影响。

再看一个例子:如果你是一个捕鲸人,用叉子叉到了一头鲸,但它没死,扑腾到岸边,正好路人甲路过,杀死了这头鲸,请问鲸鱼归谁?

同样道理,如果归了捡漏的路人甲,可能就不会有人去捕鲸,而是专门跑去捡漏,那捕鲸业要完;法庭一般会把鲸鱼判给你。

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基于事前分析。如果某人创作的作品没有保护,TA 可能再也没有动力创作。

框架3 :效率(经济学)

你在开车,路上一头奶牛突然窜出来,把你的车撞坏了。你把奶牛主人告上法庭,称他没看管好奶牛。

损失确实造成,按理应该赔偿你吧?

那可不一定哦。

美国法庭会根据奶牛主人是否做了应该的管理措施来判决。例如,如果奶牛场围一圈铁栏杆就能基本解决奶牛跑出的问题,且奶牛主人这么做了,那就不会认为主人该赔。

一圈铁栏杆可能只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还是有一些时候奶牛会跑到公路上。百分之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许是修筑围栏,并派个人全天候看管。但法庭不会要求奶牛主必须这么做,因为这样的成本太高了。做这些防范措施的成本可能远高于出事故赔偿的成本,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这个案件的焦点是奶牛主人是否采取了合理的看管措施。合理的措施不等于完美无缺的措施……这种分析思路的关键是考虑涉及的所有成本: 不但包括事故本身的成本,而且包括防止这些事故的成本。

乍看之下这个规则似乎很无情,它意味着法律甘愿看到事故的发生,但其实这就是人们默认的处理原则。

按书里的数字,每年美国约有 4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于写作该书的时间), 但我们是接受这个数字的,因为否则我们大可以把车速限制在 20 码以下。但大家都认为超慢速行驶是浪费生命。

当然,作者也严谨地指出,在法律中是否应该应用经济学的效率标准是仍在争论的。

而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法律考量的这些标准也给我们启示:有的时候,牺牲效率的用户体验是否是最好的?除了考虑当前体验,是否也考虑对用户未来行为动因的影响呢?

又或者,效率似乎是默认的准则,有时功能设计中默认把效率作为第一原则考虑是否又是合理的呢?

框架4: 囚徒困境(博弈论)

囚徒困境指的是,我和同伙被抓了,如果我俩都交代,由于证据充足,各判 5 年。如果我交代同伙不交代,我无罪释放他判 10 年,反之他无罪释放我判 10 年。如果我们都不交代,由于证据不足,各判 1 年。

囚徒困境里对“我”而言,选择的排序是:

  • 最好的选择:我背叛而你合作:我交代而对方不交代
  • 次优选择:我们都合作:都不交代
  • 都背叛:都交代
  • 最差是我合作而你背叛:你交代而我不交代

财产公有会产生囚徒困境:假如有片鱼塘是大家共有的,每个人都会尽可能多地去捕鱼,这样鱼塘很快废了。但如果每个人有所限制,鱼塘能休养生息长存。但每个人会想,我有所限制但别人不限制呢?

这里的问题在于每个人考虑自己的收益而不考虑共有的成本。从法律的角度,政府会限制捕鱼率、采矿率等。

破产的追债也是囚徒困境:你面临破产,如果债主爸爸们能缓一缓,你可能还能翻盘。但债主们都不想当最后讨债的傻瓜,纷纷追债,而你就真的破产了。从法律角度的解决方案是设立破产保护,规定一定期限内谁都不许讨债。

我们再看下猎鹿博弈来深入理解囚徒困境:

框架5: 猎鹿博弈(博弈论)

猎鹿博弈指的是:如果你我是猎人(不是女巫…..),我们合作,能捕到雄鹿吃鹿肉;但凡一方不合作,就只能各自打野兔吃兔兔。

兵变是一个例子:最好呢,大家都合作,去兵变;如果不合作呢,无非是维持现状。

还有一个种族隔离的例子:在美国,为什么会形成白人和白人住,黑人和黑人住?

这可能并不是种族歧视的问题,而是猎鹿博弈的问题。

当一个黑人家庭搬进一个白人聚居区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不搬走可能是最好的。但有些白人家庭会担心这片地区房产估值会下降,首先搬走了。其他家庭看到了,担心别的家庭会搬走,也搬走了,就形成了种族聚居区。

猎鹿博弈和囚徒困境的一个区别在于:前者,合作始终对我有诱惑,而后者;背叛始终对我有诱惑。

猎鹿博弈也有背叛的风险,但它的背叛是防御性的。只有在确定你不会合作后我也不合作了。

博弈论里有一个“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指的是任何策略的改变都不会让情况变得更好了,此时这个博弈就达到了一种均衡。

囚徒困境里最终会变成大家都背叛(交代),因为其他情况都会有一方想要通过背叛让自己的情况变好。都背叛是一种较差的均衡。

猎鹿博弈里双方合作是一种均衡,不合作是另一种均衡。它的挑战通常是如何把一种较差的都吃野兔的均衡改变成一种较好的都吃鹿肉的均衡。

有时候同个场景在有些人眼里是猎鹿博弈,有些人眼里是囚徒困境。例如股市崩盘前的抛售。可能在广大韭菜眼里,大家都不抛售是最好的。但在有些庄家眼里,都不抛售居于中位,最好的是我抛售你不抛售,于是开始抛售。于是韭菜眼里的猎鹿博弈就被迫变成了囚徒困境。

有时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爱你你不知道,而我眼里的猎鹿博弈,为什么在你那里是囚徒困境

应用1:互联网

猎鹿博弈在产品设计上有个启示是:尽量让用户以为别人都在猎鹿,这样他们也会去猎鹿,暂时没想到例子。

再来看下书里提到的解决白人区搬入了一个黑人的解决方案,对产品经理解决问题挺有启发。

  1. 提供房屋价值保险;如果该小区相对于其他白人区的房价跌太多的话,屋主获得赔偿。
  2. 发现有白人要卖房子,在他们卖房子时加收5%的税。
  3. 该小区每年前5%的房屋销售免税,其他都征税。

2 的问题在于提高了出去的成本,但也降低了白人搬进来的意愿。3 是对 2 的改进,致力于减缓白人搬出的速度。

产品经理的工作是不断提假设,以上提供了提假设的思路。为了阻止/提升现象 A,通常会想到“提高/降低做 A 的成本”的思路 ,但是否也考虑了这一思路对“-A” 造成的影响呢?除了思考阻止/提升 A 这样质变的思路,是否想过减缓/加速 A 这样的量变思路呢?

书里还介绍了许多其他的框架,可以进一步看一下。这本书很棒,就是翻译不太好。

 

本文由 @Tar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更多产品、思维、学习相关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Taraaa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