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被裁员”的风险,我们有哪些出路?

1 评论 5088 浏览 8 收藏 11 分钟

面临互联网裁员潮,我们需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裁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降低自己被裁员后的风险?职场人被裁员后有哪些出路?当下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最近,自己亲身经历了互联网裁员浪潮,几十位同事一起离开,整个部门就留下来两三个维持着,这让我开始反思在职场中“裁员”这个现象背后都蕴藏着哪些原理,是否我们每个职场人都会有这些潜在的危机?如何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发生了,怎么办?

一系列问题一一陈列在了我的眼前,所以自己翻看了近期十几篇关于裁员的报道消息,最后将这些问题一一做了解答,给自己一个答案,也希望能够对所有的职场人有一些启发吧。

一、裁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游戏行业,因为政策原因,多个项目被砍,多家工作室被解散,上海的游戏公司裁员比例多达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不少小公司倒闭,滴滴高管年终奖取消,员工年终奖腰斩。

从18年下半年开始到现在,裁员潮此起彼伏,比如浮在表面的互联网大公司除了滴滴还有微软、IBM、京东、美团、饿了么、滴滴、沪江、比特大陆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看了十几篇关于裁员的报道,大概可以总结为下面几个原因:

分两种形式:

结构性裁员:

①公司缩减边缘性的业务,减少管理和沟通成本。

②一些大的公司裁员,因为业务线太多,但真正财报好的只是一部分,所以将边缘性或者探索性的业务线裁掉。

经济性裁员:

①整个资本环境不好,融资困难。

②社保全额缴纳,公司成本增大 。

很多同学就有疑问了,上面的裁员都是站在公司的角度,跟我们没有关系呀,为什么裁员的偏偏会是我呢?

马云总结了一句:90%的人裁员均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行,而剩下的10%的人是因为运气不好。

结构性裁员更多是整个部门砍掉,是公司业务调整问题,所以被裁掉算是个人命不好。而经济性裁员更多关系的你的个人能力,比如:①这个人的岗位是否可以在市场上很容易找到(可替代性强)②参与项目的位置对公司是否有影响。③个人对公司创造的价值排名。

所以,如果你恰好经历了公司裁员的现象,不论有没有被裁,都应该居安思危,想想自己的个人能力是否匹配岗位,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佣你自己吗?

二、如何降低自己被裁员后的风险?

两个角度降低裁员后的风险:

第一、工作过程的管理。

应该学会在职场中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要对市场、竞争对手、行业动态保持积极的关注,不断充实自己,拥有真才实学,再去用合适的方式展示自己,塑造个人职业品牌。

人应该不能太依赖于公司,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个人职业品牌,个人的职业品牌影响力越大,议价能力更大,根本不用担心会失业,会有工作直接找上你。

第二、心态管理。

很多人在听到被裁员的消息后变得非常沮丧,会出现很多负面的态度问题,比如跟同事不好好配合交接工作或者对很重要的事情有所隐瞒,影响公司的利益,这其实都会反面影响到你后面的个人职场发展。做错事是能力不行,做坏事是态度不好,这个更加严重。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应该能够脱离系统而存在,每个人就是一个系统,而不用太依附于平台给你过多的优越感。

三、职场人被裁员后有哪些出路?

其实一直为公司打工,当一个螺丝钉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有旺盛的好奇心,对各行各业都有兴趣,很强的共情能力,能体会到对方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反应,时常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无论面对什么人都能谈得来,那么这样的人其实就很适合担任商业链条和社交网络的节点,并且发现自己职业的新出路。具体比如:

①投资:几个朋友合伙开一家门店,启动资金需要50万,那么成立一家项目公司,每人投入一部分资金,按所占比例分得一部分股权,各自承担一定风险,获取分红,再一起雇佣一个人来管理,配一支团队,分一点股权激励,这是常见的合伙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做众筹或共创,比如需要50万,那么发起众筹,承诺给予固定比例的分红,封闭一定年限后归还本金,只要事先做好财务测算,控制好风险。

②组局:通过举办聚会,策划活动,把不同的人整合起来,通过这种整合产生势能,去创造和发挥价值,而你要做的就是担任舵手,建立整合系统,维持这种整合的持续存在,并把它跟商业链条对接起来,久而久之,他们可能成为你的财富、资源和强大的助力。

③对接:找到商业链条中的不对称,自己去磨平这种不对称,把资源协调起来,可以不断去拓展圈子,扩大交集面,这个过程中多跟各行各业的人交流,找到他们的痛点和需求点,找到他们的工作模式中哪些不太顺畅,空号接力的环节,然后想办法把这些环节对接起来。

④分发:工作室,比如编辑开了工作室,招收徒弟,写作执行的事情交给徒弟,而他更多的是去外面跑合作和销售,增加更多的业务。

四、当下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好公司只招最优秀的,把不优秀的请走,因为公司能为员工带来最好的福利就是能和一群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人在职场应该有随时面对失业的能力,其实当你真正做好了这个准备,公司往往不舍得抛弃你,反而是那些始终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残酷的现实总会戳破他所有的幻想。

所谓危机,这样的解释更加透彻:经济危机就像发大水,谁站在下面先淹谁。就是把平时混在人堆中的废柴拉出来晒晒,然后丢掉。如果你总为事业担心,多半是活在能力阶层的底层,人在职场,多少要有点危机感,你不给自己压力,就会步步艰辛,多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佣你吗。

查理芒格说过: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有所作为的。

我们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一旦人工智能来领,将会三种人的天下。

  • 拥有雄厚资本优势,资本驱动世界的人。
  • 掌握高科技技术,能够制定规则的人。
  • 各行各业精英,高效能产能输出。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第三种人是最现实选择。精英是拥有较高技术水平,从事无法被代替的复杂工作,又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输出的人。而想成为这种人,深度工作是开启心流的钥匙,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挑战越高,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越高,这种情况相等时心流才会出现。

想要达到心流的小tips:

  • 放下手机,关掉app的通知,将手机屏幕放在抽屉里或者开启飞行模式。
  • 社交媒体尝试关掉
  • 效率软件下的越多越没有效率,一个简单的工作清单就可以。
  • 散步有助理清思路和思考,比如写文章,app,重复回顾文章轮廓和所需要的材料。
  • 断舍离可以,但不要过度整理,留出更多深度工作的时间。
  • 早起,中午健身,利用运动将上下午时间分开,运动后头脑更加清晰。
  • 做无可替代的事情,剩下的雇人做。

(文章中的部分观点和方法来自于36kr)

 

作者:李军龙(Alger),3年互联网运营人,教育行业从业者,专注用户增长研究&社群营销,欢迎与我交流学习,微信号:L1025932025

本文由 @李军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久没看你更新了,看来已经不做这一行了?

    来自湖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