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京9年,聊聊我的职场经验
笔者从职场经历、经验心得、未来规划角度梳理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给我们带来一些职业发展上的启发。
10年4月初来的北京,转眼九年过去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岁月不饶人。
来京九年,自己也过了而立之年,总觉得该写点什么,梳理自己近十年的点滴故事和感想。也为下一个十年做好铺垫,整理思绪。
记得有次在准备一份资料时,有个环节是写几件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事情。当时自己苦思冥想,发现值得分享的成功经历并不多,才有所顿悟:看似在努力、前行,却漫无目的,走一步算一步,并没有锁定一口井,深挖见底,打通任督二脉,有所遗憾。
记得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一个人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岁的年纪,可以多尝试,多探索。然后在三十岁的时候找到自己未来打算从事的工作,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潜心经营,也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记得在自己毕业三年左右,写了一篇文章,关于走出迷茫的。当时提到: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决定,而今天的行为将决定三年后的生活。如果今天浑浑噩噩,迷迷糊糊,那么三年后也会如此,往后的每一个三年都将会是前一个三年的简单复制,这样人生的终点几乎可以预知,那就是碌碌无为。
毕业这么多年,自己基本保持写总结的习惯,后来发现有段时间也中断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才有所顿悟:很多事情需要有反馈,体现价值,才能从根本上坚持下去。如果没有一条主线支撑,往往容易迷失。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往往开头充满期待,遇到挫折就开始怀疑,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又放弃了。很多时候不是毅力不够,而是没有找到真正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应该是由内而外的,自己内心本源的心声,而不是外部的表象。
一、故事篇
1. 看山是山,初入职场
初次入职场,摸着石头过河,走了很多弯路。
有一件事,记忆犹新,那是参加工作1年左右,负责公司内部管理系统:从需求到方案,到前端再到后端、数据库,到最后测试、上线、运维全是自己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工作可以由一个团队6-7个角色分工协作完成。
有次在部署项目时,执行数据库脚本,需要清空一个核心数据库表,需在本地测试数据库进行操作,结果执行完发现将远程的正式环境的数据清空了。
当时一下子就懵了,心想这下麻烦大了,然后就想各种办法恢复:网上搜索,咨询同学、朋友,请教认识的大牛,最终还是没办法恢复。而最近一次数据库备份还是一个月之前的事情,当时压力很大,也受到了部门领导和业务方领导的责备。这是自己职场中,犯下的比较严重的一个错误。
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头再来看这件事,还是非常感谢那时的领导,并没有非常严厉地指责我,也没有让我帮忙录入丢失的数据,只是简单地说了两句。
这件事也让自己有了敬畏之心,做事不能想当然,凭感觉,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要学会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公司的管理系统,当时所有的工作都是自己一个人。如果放在现在来看,相当于团队的6-7个角色,包括产品、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开发、设计师、测试、运维等。
回头来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份工作经历,也让自己在后来的职场中,面对工作压力时都能够从容面对,不管是否能够做到极致,至少不会轻易退缩,这点在职场中尤为重要。
第一份工作还有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是独自出差的经历,大概在12、13年的时候。
当时公司在南宁有个项目,原本需要安排2个人过去,但是老板不同意,说只能去1个人,然后我将原本需要两个人熟悉的内容,自己一个人熟悉了。
当时准备了2台电脑:1台windows,1台苹果;2台手机:1台Android,1台iPhone;还有1台平板。拉着一个大行李箱就出发了,北京到南宁,路途遥远,那时还没通高铁,卧铺过去需要将近30个小时。
到达南宁后,主要任务是将系统完成安装、部署,包括多个终端和服务端,前前后后待了1个月的时间。
这个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原本在北京调试没问题的,到了现场就问题不断,然后给同事联系、沟通,寻找解决办法,最后项目顺利完成部署,交接给客户及当地的运维同事。
这次南宁出差,是自己职场的第一次出差,总体来讲比较顺利,也让自己后来的职场路上,尤其是在出差面对客户时,显得更从容、淡定。
2. 看山不是山,历经磨练
出入职场时,自己还是比较幸运,领导都比较随和、友善。原本以为这是件好事,不曾想多年之后再来看,也为后来经历磨难埋下伏笔。
后来经历的一份工作,遇到了一份非常强势的同事。而自己又是新入职,并且又是新转行做产品,在与人沟通交流时经验尚浅,总是容易找人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工作中经常出现抬杠,而且总是落于下风。
记得有次上线一个新功能,我在验收的时候,因为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误说了同事的一个问题。然后对方就语气加重,声音非常的高,责备加不满,而自己又无力反驳,那时候真的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
而且我发现,这个同事只有在跟我沟通时才会非常的强势和不友好,在面对其他人,尤其是比他厉害的同事,则非常的恭顺。
当时我以为他是针对自己,多年之后再来看,其实是人性使然。在一个团队中,如果你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职场经验和人际关系能力都比较初级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角色处处压制你、为难你,跟你过不去。
这时候,你几乎没有还手的可能,唯一能做的不是反抗,而是默默地提升自己,让自己无论从专业上,还是从为人处世上,都得到提升,积蓄力量。
这份工作经历,让我后来在的工作中,做事更加认真、细致,思考问题更加周全,更注重团队整体目标和协作,可以说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
在我的职场经历中,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及:
当时自己刚换了一份工作,由产品总监和主管的VP面试招聘入职,入职大概1个月左右,原来的产品总监离职了,新来了一个领导,新来的产品负责人自己带了四五个亲信过来。一开始自己觉得没什么,工作也勤勤恳恳,大力配合领导的工作,后来也顺利转正了。
大概过了半年左右,突然有一天产品负责人跟我说,有同事反馈我的工作出现很多问题,不少人对我的工作不满意。当时我还不太明白,但是隐隐约约能感受到自己可能要被辞退。
所以我当时就跟他回复:说自己在工作中的态度是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很多事情如果可做可不做,我就尽量承担,事情做多了难免会犯错误。但是我相信一个有良好氛围的团队,是能够容纳在做事过程中犯错的情况。所以这次谈话负责人没有明确提出要辞退。
大概过了一个礼拜,后来他又找我谈话,一开始做了很多铺垫,后来就开门见山了,说我们部门有指标,整体评价靠后的几位需要离职。其实我非常清楚,这完全是他的理由和借口,我也没有当面揭穿,因为本身自己也干得不爽,就卖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了主动提出离职。
后来我总结这件事,为什么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最后还是被辞退了,这件事让我从根本上反思。得出以下几点:
1)努力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团队协作分工,不要一味地自己承担所有责任,学会从全局、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承担自己责任的同时,也要阐述其他人员的问题。否则没事情还好,一旦有事情,将会首当其冲被责问。
2)要善于察言观色,保持自己的立场。一方面要明白上级的意图,千万不要跟直接上级正面冲突,并且要维护上级的面子和尊严。
很多事情,如果经验太浅,一味地退让,那么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尤其是在遇到哪些喜欢搞团队圈子的领导,如果你不在圈内,那么随时有可能被取代。这时你要做的关键就是提升本领和专业技能,让自己在团队中形成价值,得到大家认同,这样即使对方想开你也得掂量掂量。
3)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规划和诉求,不断提升自己。
退一万步讲,即使工作中团队气氛没问题,但是没准哪天公司效益不好,甚至倒闭,自己是否能够快速找到工作。这个问题要多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份底气,那就要多学习和提升,要练好本领,随时能面对各种不确定风险,打铁还需自身硬。
据后来了解到的信息,那位将我辞退的产品负责人,后来也离职了,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我觉得一个团队如果都是拉帮结派,搞圈子,终究不是好现象。如果这种情况长期盛行,这样的公司不待也摆。反而觉得,这样的人员离职,公司才更有希望。很多事情,人在做,天在看。
3. 看山还是山,知世故而不世故
人情世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丢。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不江湖。
工作这么多年,从出入职场的涉世不深、一无所知,到经历职场磨练,见过职场的各种冲突和明争暗斗,才明白: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自己的能力经验不够,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有点不知所措。
实际上,无论是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难免会有不顺心,难免会有不如意的领导,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自身的原因。有些人在面对同样的领导,同样的场景,就能自如地面对,从容地接纳。而有的人就往往容易陷入其中,不明真相,最后自己怎么退场的都不明白。
其实在职场中,最终都是靠实力说话。
我记得有次自己新加入一个团队,一开始对自己的期待和位置摆的比较高,结果遇到了一些老同事,资历比较深,结果很多事情却达不到预期,反而容易发生争执。
后来我就反思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没有建立自己威信和影响力,而是过于在乎表象的面子等。
其实有时候面对一时的误解,不要急于争执,先埋头做事。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做事的态度、方法,赢得别人的认同,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在团队中形成影响力。只要考虑问题周全,能够提出专业的点子,顾全整体大局,那么就能在团队中有话语权。
说到底,最终有没有话语权,是否轻易就被人开了,主要还是看实力。
二、经验篇
1. 多分享成功的事情
在我的朋友圈,最多的一条说说有82个赞,这是我点赞最多的朋友圈信息。讲述的是自己经过1年的时间,通过坚持锻炼和不懈努力,终于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并且在超过500人的大型演讲现场完成演讲。
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比起哪些失败的事情,大家更乐意看到成功的故事。尤其是哪些经过努力付出得来的成功,让人从内心认同。
工作和生活中,不要有受害者心态,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不要将自己当弱者,要将自己当强者,学会从点滴成功中找到自信。
2. 找到自己的乐趣点
那些真正取得成就的人,都是做着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并且持续专注,而最核心的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假如没有兴趣,哪能长期投入;没有长期投入,哪里会有擅长;没有擅长,哪里会有突破;没有突破,哪里会有成功。
总结多年的经验,我发现自己有个兴趣爱好,就是好为人师。很多事情总想分享出去,给别人一点启发。无论是自己参加演讲比赛,还是在工作职场中,或者在亲人朋友聊天中,一旦让我分享自己的经验,就会滔滔不绝,特别来劲。
所以,我也经常利用这样的方式,来鞭策自己,让自己多在台上发言讲话。也发现这可以跟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相关联。
如果说三十之前,自己并不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那么三十岁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
3. 积极乐观
对于成功而言,情商比智商重要。高情商的一种重要体现就是面对各种压力、打击能够快速地过去,而不是放在心里耿耿于怀。
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看到有利的积极一面。
尤其是在职场当中,如果有新的重大任务,有些人第一反应是推辞,而乐观的人觉得这是机会,主动抓住,一旦做成功将会积累自己的前行力量。
即使失败了,那又何妨呢。只要善于归纳、总结,保持一颗不服气的劲头,总有喜笑颜开的那一天。
回头再来看自己九年北漂的经历,对自己帮助和提升最大的,不是哪些和和气气的领导、同事,反而是那些遇到的困难、遭遇的打击,才让自己更成熟,更富有经验,未来的路才走得更稳,更坚定。
4. 持续学习
有句话说,在父母和学习上花钱,一定不要吝啬。这么多年,花在学习上的费用,估计得有几万、十几万了。粗略估计一下,包括哪些课程:
- PMP的培训和考试;
- 产品经理的培训;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产品总监修炼课程;
- 大熊老师的365学习,TTT课程,以及其他相关的线下、线上课程;
- 考上了和君商学院,学期一年;
- 正在备考2020年的MBA,并且报了一个培训班;
- 在行上约了几次行业前辈、专家;
- 参加过当众讲话、公众演讲、人际沟通、商务礼仪、科学发声等培训课;
- 刚来北京时,还参加过普通话一对一线下训练;
- 参加过三天的心理培训课程;
- 其他方面,就是阅读看书,在这上面投入从来不含糊。
对于自己而言,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情。这是最近几年才明白的事情,觉得自己天资愚钝,唯有持续努力学习,才有机会不落后,不被时代所抛弃。
三、未来篇
1. 持续学习
未来的学习,应该是第一要务,并且需要更有结构地进行学习,要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并且要有输出。学习如果没有输出,那就会失去价值,从而容易放弃。要学会学以致用。
学习要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提炼,找到不足,持续改进。既要学习别人成功的做法,也要避免别人失败的经历。
- 专业知识方面,可以通过在行或者自己开课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
- 阅读方面,需要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提升阅读的效果,有些书适合快速阅读,有些书可以精度,要区别对待。
2. 专注
一辈子只要专注做好一件事情就足够了,不要贪多。很多时候,这件事情做到一半,遇到困难,就想换件事情,结果遇到困难又想换件事情,换过来换过去,最后没有一件事情做好。
其实天底下任何一件事情,要做好,就要做好面对任何困难的决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有具备面对任何困难都不放弃,面对任何阻力都不退缩,面对任何挑战都不惧怕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
明白自己打算做什么,然后集中全部精力在此事上,经过三年五载,八年十载,终究会有所作为。
做事情,最怕的就是遇到一点事情就想回避,心态要端正,要有长远目光。我们总是过低地评估长期坚持一件事的能力,也过高地评估短期做一件事的能力。
3. 学会反馈
任何事情,如果埋头骨干,无人问津,是极其耗费人的精神体力的。但是如果能够及时有反馈,那么更容易坚持,这也符合人性的规律。
无论是工作上还是学习上,或者是参加演讲,都要勇于反馈和表现,激发自己的表现欲望,才能更有动力。
以前总是觉得一件事情,只要做了就好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比较愚蠢的做法,聪明的做法是尽快有反馈。
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一年才有反馈,那么我们的积极性就会明显地降低,直至消失,万事都要遵循规律,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走得更稳。
回头再来看自己,回顾自己认为有所成就的事情,其实也就那么几件:
- 一是在老家省会买了房子;
- 二是自考了本科;
- 三是有机会在京东工作过
- 四是考入了和君商学院;
- 五是通过持续练习基本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
- 六是自己也开始带团队,朝着管理的目标努力前行。
未来的路还很长,前行的道路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关于未来的方向,自己也下定决心,要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为此需要提升学历,提升口才表达能力,并且积蓄人脉,为将来有机会创业做好铺垫打算。
但是需要等到自己做到产品总监,并在管理经验以及资金方面有一定的积累,才会考虑。在此之前自己需要尝试进行讲课,可以是内训师,也可以是在行的专家,还可以是其他方面的兼职讲师。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可为之事,关键看我们想不想为、愿不愿为、敢不敢为。
人生由许许多多个日夜组成,其实我们不需要每天都想着三年后、五年后怎么样,我们可以每个月、每年想一想。除此之外,我们要多想想每天应该做什么。将一天过好,才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
写总结的习惯还是要保持下去,要善于复盘,并且将归纳运用到新的迭代周期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并加以行动,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坚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千古一城,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专栏(pmimprove),原京东产品经理,9年技术、运营和产品工作经验。
本文由 @千古一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今天发生的事情和这篇文章很应景,才真正的是感同身受;
半路转产品,因为喜欢,入职的这一年内将自己磨得差不多了,幸好自己心态很好,也很有韧劲。
第一年的陈述有重复
感触很深,很受益 😉
经历很像,开始的公司同事领导都是和善的,现在的公司团队很难融入,并且只对我一个人颐指气使的,所以下定决心好好学习转行,直面困难,只有度过了困难才是收获,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未来有一天成为领导,请善待哪些曾经的自己
有一点疑问,产品经理学习和考取PMP有什么作用呢?我也曾想过要考,但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很多人都是这种心态,花太多的时间用在分析这件事情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做上面,最后基本是止于分析,没有行动。我大概在五六年前就想过考MBA,当时也非常困惑考MBA是否有价值,投入产出是否匹配。这一分析就耽误了五六年,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只要认真学了,就会在未来某一天产生价值。学习本身就有两个价值,一是学习知识,扩大圈子,开拓视野。二是确定目标,减少迷茫,持续提升。学什么都行,只要沾边就行,不要纠结有没有价值。
回到考PMP的问题,主要是项目管理,分开就是项目和管理,项目在互联网公司就是产品,所以可以让你对产品的范围,进度,质量,成本等有更好的了解,认真,还能为将来做管理打下基础。
来京实习第一年:看山真是山,翻山磨jio
加油
我们的经历很类似,但你比我更强大。在下11年毕业,在海外做了3年多技术,回国转型做产品,在美团工作过。我也一直在持续学习,读NPDP,PMP,近两年在带产品团队。现在遇到了职业瓶颈,不知如何持续快速提升。也考虑过MBA,但是未来的方向并没有想通。看你的文章可以给我带来动力,加油。顺便问一下,演讲的课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D
演讲方面,可以参加培训课,也可以参加演讲俱乐部。没有捷径,就是多上台,多丢脸,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