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B端硬件产品经理的成长史

4 评论 4089 浏览 17 收藏 17 分钟

笔者的B端产品经理的职业道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B端硬件设计公司工程师到逻辑工程师,再到创业公司项目负责人。笔者将根据这三个阶段的公司经营状况、职业状况、从业建议,为我们展开分析。

择业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时候一个好的起点是决定很长一段时间内个人成长的速度,而往往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面对着纷杂选择和各类建议往往陷入抉择泥潭。尤其是刚刚步入职场社会,对各类企业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收益并不太清楚。

笔者在B端硬件领域工作多年,从业过程中观察过不少企业,也跟很多同行工程师有一些交流。将分享一下笔者在从业过程中看到的企业,讲述企业的业务方式、工作流程,也许对你的择业选择会带来一些新视角。

笔者从B端硬件设计公司工程师到逻辑工程师,再到创业公司项目负责人,最后走上了B端产品经理的职业道路。现在回想起这些经历,也能对未来自己更长远的职业生涯有一定总结启示。

企业A公司

经营状态介绍

企业A公司是笔者老东家,主要产品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测试仪器仪表。公司在业内可以排名前5,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来年的时间。企业面向的主要客户是电力行业的电力研究院、输配电运管单位、相关电力设备制造商等。产品应用领域非常专一,行业应用相对比较狭窄,专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竞争壁垒比较高,主要集中在销售渠道和测试业务专业化方面。

职业状况

笔者在A公司工作了3年多时间,这是我的第一个老东家。

在A公司,我从一个刚毕业的硬件小白成长为可以独立设计关键单板,独立完成相关选型工作,后期直接负责了两款关键型号产品的系统架构设计、单板设计、信号流处理工作。从一个硬件小萌新到对复杂仪器仪表设计要怎样搭建框架,怎样聚拢一批软硬件工程师完成设计周期长达1年多的重型产品。

A公司尽管是业内前几的公司,在专业技术上也有很多积累,但是管理流程上并不规范。基本上工作是自己独立自主完成,也没有一定的专业辅导人员对刚入职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比较好的是公司整个氛围都比较好,工作节奏也不紧不慢。

笔者在刚工作的时候充分发挥职场新人的优势——嘴甜,只要有不清楚的地方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跟公司的老员工请教各类问题,不仅仅局限于硬件设计。

刚进入A公司时,自己摸索着进行EDA工具的使用,一些硬件设计要素该怎样把握。除了在工作上用实际设计提高自己的硬件设计水平,业余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补齐硬件设计学相关知识框架。经过2年左右不断向老员工请教,自己也不断提升硬件设计理论;同时在工作上提炼方法论,终于能够独立负责起产品关键板件设计。

在A公司期间,自己不仅仅局限于数字电路硬件的设计,也做FPGA逻辑流设计。

公司的产品都有FPGA信号处理要求。当时公司只有一个FPGA设计人员,他不能负责到那么多个板件。笔者在业余自学了一个多月的Verilog和VHDL语言后,主动向公司提出能不能做一些简单的FPGA逻辑流编写工作。

从那以后,自己就不仅仅是单一数字硬件设计工程师,也是一名FPGA逻辑流设计工程师。尤其,FPGA是一种面向硬件的设计方式,与硬件有很多相通之处。通过硬件设计和FPGA交叉进行,我对数字硬件的理解力突飞猛进,尤其是对各类数据流是怎样交互、与各个板件如何通信,都有了更深入理解。为此自己在公司几年也创下了公司加班记录,那都是笔者曾经成长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也非常感谢那时候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自己。

从业建议

与很多中小型公司类似,尤其是在传统类行业(电力算是传统行业),笔者了解到很多同行的公司也是与A公司类似——公司有技术积累,公司日常管理比较松散。

在这类企业,如果从业与硬件设计,可以有比较多的自我学习时间,公司对员工不会有太多的指导。需要自己有比较好的自律性,不断督促自身去提高,不被公司那种比较松散的工作氛围影响。在公司时也要经常关注其他领域的技术知识,拓展眼界。假如从业一段时间后,自身已经在公司很难成长提高了,可以选择去其他更大平台看看。

创业B公司

经营状态

企业B公司是笔者花了最多心力的地方。企业B公司主要产品也是电力行业的测试仪器仪表。创业公司的人员不多,面对是新的检测领域。因行业特殊性,不仅仅要将产品做好,更重要是服务好关键客户。企业B也是主要面向于电力B端市场,研制仪器仪表,并与电力行业的上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整套测试解决方案。

职业状况

当时在2014年2015年左右,整个互联网的浪潮已经兴起,国家也提倡万众创业。笔者刚好处于刚入职场3年多的从业抉择期,就打算接受市场浪潮检验去创业公司闯闯,看看能否创下一番天地。

B公司因是创业公司,各方面的资源都比较紧张,还需要面对着来自市场的挑战。尤其是B端市场,不是简单将产品做出来就完事,B端市场更偏向于完成服务或者是解决方案。笔者在A企业尽管已经对硬件设计已经有一定了解,在面对全新客户要求,从技术领域选择较优技术路线,还是有很大挑战性。

B公司工作期间,我刚开始是负责硬件产品总体设计,后来随着业务链延伸逐渐也做一些技术售前、编写解决方案工作,到后期也参与到公司运营层面提出建设公司,去打市场的一些建议。

从这开始,自己的眼光开始不仅仅着眼于B端硬件产品的研发阶段,更多会考虑一个产品从端到端的过程。从最开始的业务来源、需求确定、产品ID、技术框架、产品软硬件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测试、产品交付、产品维护及客户关系维持等多个环节去审视,B端硬件产品到底该怎样去做。

在B公司的几年时间是打碎自己再重建的过程。做一枚硬件工程师是非常单纯的工作,只需要面对各类线路,只需要解决0或者1的问题。但是当面向客户去审视考量产品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0和1的问题,很多时候是各种情况的综合考虑作出符合当下境况的最佳选择。

比如:在作为工程师时,只需要考虑到用完备的技术去把产品功能实现,而不会考虑公司整个资金流问题。可能选择的技术的效果最好,但是其研制周期比较长,会导致公司资金流出问题,公司需要一个可以满足客户大部分应用需求的产品,而不是一个完美产品。

自己在B公司从业过程中,要应对各种纷杂挑战。诸如:产品试用出问题、产品交付后客户付款拖欠、要从更有实力竞争对手抢占客户订单、关键技术缺少研发人员,等等问题。这些纷杂问题,不断让自己去思考,去权衡各方利益,将全局利益最大化。

在这几年过程中看了非常多管理学、客户沟通、行业大势之类的书籍和资料。当经历了几年铁与血的考验,自己有底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突变。在B公司几年是有点类似于经历了战场洗礼,心态上对比前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可以应对更多的不确定性,自己也有更高的产品视野去看问题。

从业建议

对于职场新人去一家创业公司会有非常大挑战。创业公司没有健全组织架构,也没有完整个人培养计划,每天经历的都是生与死考验。要能够在创业公司快速成长,不择手段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不管是职业新人还是职业老鸟,在创业公司都是同样处理。只看事情处理的结果。在创业公司只要能力可以,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工作。

职场新人如果被创业公司携带着走,很可能从业几年只是在对各个岗位的工作经历过,但是缺少核心的技能价值。无论在创业公司还是比较成熟企业,一定要有一项专长技能,凭借着这项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一整块业务的实现。只有做到这一点,无论选择怎样的企业,相信你都能够有自己一席之地。

企业C公司

经营状态

C公司是一家上市企业,主要面向于智慧交通领域,已经成立多年。面向的客户群包括政府、车企、普通消费者。给车企定制企业部件,如:中控导航、智能后视镜等等。

同时做智慧交通监控平台,如:两客一危的监控终端及系统平台、新能源汽车监控终端及系统平台、主租车智能呼叫终端等等。在终端研制、大数据调度系统方面都有比较深行业积累,也与国内多家车企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职业状况

在C公司的时间不是特别长1年多时间。这段时间对自己来说是修养生息和总结思考的时期。

笔者经历了几年在创业公司的风雨,几年时间都是处于一种紧绷状态;经常有午夜凶铃来电,催开会或者解决客户现场问题,自己在这样工作程度下有些紧绷。职业生涯也需要一张一弛,修养之道。

加入了C公司后,自己对过往学习到的知识和经历重新吸收,有了新思考。在C公司的时间,也是自己真正作为产品经理,对B端产品进行全面把控的时期。

C公司对B端硬件产品已经有一整套管理方式,各个分公司业务衔接也已经较成熟。因C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要求不是特别严格,整个公司氛围比较偏工程师化,文化类的宣讲较少。

在C公司可以有足够的资源支撑产品设计想法,有较为完备的团队去实现产品规划战略。尽管C公司整体框架上有较完备过程,但是在微观层面的管理依然有较多需要完善之处。C公司也没有比较完备的培训体系,也需要员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升技能。

C公司的硬件产品方面,只有笔者一个产品经理。在工作期间,笔者有很大自我决定权,可以自主决定产品形态、产品框架、产品交互、产品技术选择、产品设计及交付方式。C公司从业时间,负责了好几款重要产品从0到1,再到多的过程。其中两款产品已经在国内前几位的车企相关车型上应用。负责的监控类产品也将要交付某公司使用,年出货量即将有上百K量级。

从传统领域的仪器仪表到智慧交通相关产品,尽管开起来跨度很大,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是面向B端硬件。B端硬件可能在不同应用领域,其需要满足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特征不同,但是它归根到底都是一种服务模式——通过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去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这点来说,是高度一致。

因此,笔者从电力转换到智慧交通领域,整个产品应该要考虑的阶段、每一个用户接触触点应该要做哪些事项,是非常清晰的。

当然在业务领域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这也是对自己的一项挑战。作为一个合格产品经理要有快速学习能力,快速切入一个新领域,并且有专项思考能力。

笔者在切入智慧交通领域时,凭借着多年硬件设计功底,对公司产品的关键技术全面熟悉,并剖析了优缺点。同时翻看行业内的国家各类政策要求、行业标准规范等资料,结合产品应用场景,与客户、用户、市场、研发、质量管理等群体进行深度沟通,对智慧交通领域有自己的认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这个过程让自己从一个传统行业,接触到最新前沿领域,自己对未来不同领域有了新的思考。

从业建议

笔者客户也有不少是上市企业。再说上市企业工作,可以做得比较轻松也可以做地非常“累”。这里有足够多的资源可以获取,有足够多的知识可以学到,但是整个工作氛围会安逸(可能会经常加班,但每个人只负责某一小块内容,从这点来说还是比较安逸的)。

要不断督促自身突破公司给自己划定的工作界限,尽量去接触更多更全面的设计内容。培养自己系统观,站在全局去观测自己当下的工作在整个组织起到怎样作用,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推动整个组织建设。

最后的话

自毕业已经有八年有余,总结起来自己从一枚硬件工程师到B端硬件产品经理,自己仍然在路上。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是取舍,锻炼的是系统思维,建立的是服务意识。从这几年工作来复盘,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不断在工作中挑战自我是成长的永恒之道。

 

本文由@笑笑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哈喽 ,通篇读完笑笑生大佬的文章,逻辑清晰,自我成长之快,实在是佩服。
    晚辈目前是刚入行不久的b端硬件pm,公司没有大牛,同时没人带,同事做事没有章法,自己也尝试去网上看了很多相关资料,但还是感觉没法建立自己的体系。
    目前比较迷茫,有心但不知如何发力,请问笑笑大佬在初期有过这个阶段吗?亦或者对晚辈有什么建议呢?
    万分感谢。

    来自广东 回复
  2. hello,刚入行硬件产品经理,想请教一下智能产品的PRD文档撰写有什么方法吗?

    来自浙江 回复
    1. 可以参看其他大佬写的PRD文档撰写方法。不过硬件类的产品与软件产品绘制原型不同的是,要把硬件规格写详细。规格包括:功能、规格参数、环境特征要求、测试要求、EMC要求、包装运输要求、制造成本要求。

      来自广东 回复
    2. 感谢!如果可以,真希望能读到您硬件类产品PRD的撰写经验分享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