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思维备战秋招:创建你的秋招任务池

5 评论 3530 浏览 32 收藏 16 分钟

六月来了,秋招还会远吗?面对大大小小的秋招准备事项,我通过改造产品需求池文档、版本记录表,创建出一份适用于个人实际情况的秋招任务池文档,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创建思路。

对于有心要好好备战秋招的同学们而言,面对简历投递、笔试、面试所需要准备的大大小小的事项,难免会感到迷茫。越是查漏补缺,越觉得自己能力不足;想进行全面自我提升,却苦于可选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同样作为一个备战秋招的小白,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我突然发现:备战秋招的过程,不就是一个产品发展的过程吗?运用产品化思维,把“我”作为一个产品,而大大小小的待办事项作为“需求”,那么如何挖掘、确定待办事项,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级、整理、执行,恰恰如一个产品经理对产品需求的分析与整理过程。

我会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聊聊应该如何通过对产品需求池文档、版本记录表进行改造,创建出一份适用于个人实际情况的秋招任务池文档:

  1. 需求演绎;
  2. 任务分类;
  3. 任务整理分级。

一、需求演绎

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这一句话未免过于笼统,深挖这句话的内涵,我们会发现在“发现-解决”这一路径中,还存在着许多判断,比如:

  • 这个需求是真是伪?
  • 先满足这个需求还是那个需求?
  • 满足这个需求是想达成什么目标?输出的成果是什么?
  • 输出成果运用的场景是什么?
  • ……

在开启秋招计划之前,以下几个产品化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转换思路,完整演绎整个需求发现、解决、应用的完整路径,从而更好地将需求细分成任务,制作出一份敏捷落地的计划表。

1. 同理心:“这个需求是真是伪?”

产品思维中的同理心,是指站在用户的角度看待产品,避免先入为主,将伪需求当成真需求。如果将求职者自身视为秋招过程中的一款产品,那么对应的用户是谁?

是企业。在挖掘个人应聘需求时,要站在企业的角度,理解企业看重哪种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的是:

  • 了解岗位职能;
  • 翻阅企业对应岗位的招聘要求,总结提炼出企业所要求的能力;
  • 将企业要求与个人能力匹配,挖掘个人需求;
  • 考虑效率、效果与成本,将个人需求细分成任务。

比如,以下是我在岗位职能和招聘要求的基础上,总结的产品主要能力树。参照这些能力要求,就可以避免重点跑偏(比如想求职产品,却展示成交互/运营等能力)。

举个例子:就个人而言,由于学历背景本身与商科相关,我已具备一定的市场能力以及用户调研,那么我现阶段在专业技能中的需求是:着重提升产品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而将这些需求拆分成具体任务时,同时考虑效率、效果与成本,我列出了以下具体任务:

  • 系统学习产品与运营网课;
  • 撰写产品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内容运营策划/活动运营策划/用户策略分析等作业文件。

2. 执行力:“先满足这个需求还是那个需求?”

当只有一两项需求的时候,执行力可以理解为“马上去做,得到结果”;但是当需求非常多的时候,在马上去做之前,必要的事情是理清每个需求的来龙去脉和优先级,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敏捷行动。

优先级排序和敏捷调整采用了改造版的需求池文档和版本记录表,在【任务整理分级】部分会详细展开。原版文件如下:

3. 结果导向:“满足这个需求是想达成什么目标?需要输出的成果是什么?”

结果导向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目标,做事考虑大局观;二是有成果,凡事必输出成果。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当前的目标是“通过秋招在理想的岗位获得工作”,不是“职业进阶能力提升”,因此对应的需求是“掌握基础专业能力和应试能力”,而不是诸如“学会制作高保真交互原型”等进阶能力。毕竟,秋招时间紧迫,明确目标,可以合理分配时间精力,确立重点发展的需求,避免事倍功半。

其次,输入必有输出。这句话一个交互设计原则,原意为交互设计要做到用户点击必有反馈。我将这句话放秋招备战中,引申含义为“知识输入必须要有作品输出”。作品输出除了可以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集成个人作品集,成为面试时展示个人能力的校验物。

再回顾一下我在上文【同理心】部分提到的任务分解:

  • 系统学习产品与运营网课——知识输入;
  • 撰写产品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内容运营策划/活动运营策划/用户策略分析等作业文件——作品输出。

我将一项“着重提升产品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的需求分解成“知识输入”“作业输出”两个方向的具体任务。事实上对于每一项需求,我都会尽量做到划分成输入与输出两种任务内容,以达到效果最大化。

4. 场景化:“输出成果运用的场景是什么?”

场景化的原意指“思考用户和产品交互的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引申到这里指“思考我和企业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即我输出的结果可以如何运用在这些细节中。求职者与企业交互的接触点,无非是简历投递、笔试、面试者三个环节。在制定具体的输出任务时,不妨多想一想,输出的成果可以如何运用,以使其发挥最大化效果。

比如“撰写产品分析报告”这项输出任务,其应用场景可以为:

  1. 总结产品分析思路,运用到笔试主观题答题+面试过程中;
  2. 将报告发表到专业平台或论坛(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乎/简书/牛客网等),在简历和面试中让平台的专业性为自己的能力背书;
  3. 将报告打印成册,面试是随身携带,引导面试官基于报告与我互动交流,最大程度表现我已有准备的面试点。

二、任务分类

面对大大小小的任务,将其分类归纳,是制作任务池文档的第一步。以下是我的分类步骤:

1. 发散思维,罗列各种分类

在刚开始分类时,不可能一蹴而就地确定出完美的分类。因此我采用的是思维发散法,先在纸上排列出各种的分类标准,以及类目下的具体项目。当然,罗列类目也不是毫无逻辑的,我依据了以下几条分类原则:

  • 动作分类 – 输入类vs输出类;
  • 考试分类 – 笔试类vs面试类;
  • 虚实分类 – 技能类vs作品类;
  • 时间分类 – 预备期 vs 投递期 vs 进行时。

2. 整合重叠部分,确定最终分类

罗列完所有的分类及其类目下任务后,就可以开始观察是否有重叠部分了。比如:我发现“输入类 – 上课”是一种技能学习,可以整合到技能类;“输入类 – 笔面试经”可以分解到笔试类与面试类;“输出类 – 作品”完全就是作品类的内容……

通过逐步整合,我发现原本的“输入类”“输出类”下任务都可分配到其他类目下,而其他类目下的内容总体又都可以划分为输入与输出两大动作,同时每个时期的任务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最终整理出的分类如图:

三、任务整理分级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我将所有任务整理成一个包含了三个部分的excel文档,分别是任务池、版本记录和每月任务排期

1. 任务池

改造自产品需求池,保留了大部分表头,只作了部分微调。

  • 编号:每项具体任务的标号;
  • 任务时期、说明、任务类型、任务描述:直接套入上一部分提到的任务分类;
  • 任务层次:任务层次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基本与需求层次的含义无异。再根据实际情况,把上面列举的具体任务标记所属层次就好啦。

  • 任务优先级:优先级是指需求/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产品工作中的优先级分类有以下方法:

将其按实际情况转化成秋招任务优先级排列方法如下:

秋招进度,就是根据当前秋招所处的时期(预备期、投递期、进行时)来确定哪项任务更为重要。

任务当前进度,就是根据该项任务已完成的程度。比如,原型技能只属于增值层,是即使稍微不足也无伤大雅的能力,但由于我已经将原型网课上到了一半,不妨将其优先级提高,当下把它全部完成。

任务投入产出比,就是该项任务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效果作用的对比。如果任务投入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少,就可以发挥大的作用,那何不将它优先完成呢?

其他个人事务,是另外根据个人状况添加进去的。在准备秋招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其他个人事务,比如当前学业状态。因为需要在秋招的同时完成毕设,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的项目,因此不能把个人时间全部用秋招排满,需要预留一些时间给学业。

需要注意的是,优先级排序是有周期性的,每个时期的任务重要性和紧迫性必然有所不同,个人是以月为周期进行优先级排序。

2. 版本记录

作为刚入门的小白,在一开始制定任务计划时未免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通过日后学习会逐渐发现先前计划的不合理之处。通过改造版本记录表,可以更新记录任务池需要变更的地方。

此外,我新增了一列“备注思考”,用以收集记录平时产生的灵感和感悟等,对之后完成任务时会有所帮助。

3. 每月任务排期

确定了任务优先级之后,就可以对每月的任务内容进行排期。常用的排期表应该是甘特图吧,但我出于个人喜好和制作方便的心理就用了鱼骨图。

需要注意的是每月任务应该关注输入类与输出类的平衡。我的鱼骨图时间线上半部分是输入类任务,下班部分是输出类任务,有对应关系的之间用箭头联系起来,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关系。

好啦,以上就是我改造产品文档建立秋招任务池的完整思路。可能有考虑不周之处,请多指教~秋招要开始了,一起加油吧!

 

本文由 @ Elle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金十数据体验报告

    回复
  2. 留名

    回复
  3. Liu-Nolan

    来自广东 回复
  4. 可以加个好,友吗,一起准备 😉

    来自广东 回复
  5. 很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