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团队需要学会什么?
编辑导语:团队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一个有效的团队合作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带领一个团队时,总会遇到很多问题,团队成员能否凝聚也要看带领人的能力;本文足作者分享了关于激励团队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睡过头、吃太多、半夜给前任男(女)朋友打电话、做事拖拖拉拉、尝试戒烟终告失败、偷懒不去健身房锻炼、生气时脱口而出不该说的话、英语班或者钢琴课只学了一半、因为害怕而拒绝在会议上发言。
你中了几件?想改变就那么困难吗?
事实上,心里学家普遍认为,人类大脑内部始终有两个相互独立的运作系统:第一个就是情感面,这部分自我属于天性本能,能感知痛苦,获得快乐;另一个是理智面,也称为反思系统或者自觉系统,这部分自我能够深思熟虑,能够条分缕析,能够思索未来。
想要正在改变团队成员,激励他的工作干劲和激情,就要影响这个人的内心和头脑。
如何带领工作团队在不景气的时候更加精打细算?又如何让公司不同团队的人员在预算内按时开发并发布产品?都可以遵循同一套模式!重点来了~
激励团队需要学会:前进三步,再后退两步。
下面进行详细分解,举例说明:
01 指挥头脑
你必须告诉他去哪里、做什么、追求什么目标。
1. 寻找亮点
找不到方向,或者实现目标很困难怎么办?学会寻找亮点(我们不应该聚焦在问题本身,而应该聚焦对策。我们必须把分析负面问题的办法,转变为需求亮点、传播亮点的解决思路 -“现在怎么做才有用?怎么才能多做一些?”)
1990年,杰里·斯特宁受越南政府邀请协助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斯特宁不会说越南话,能调动的资源也非常匮乏;针对此次任务,斯特宁阅读了大量的资料。
研究报告普遍认为:卫生条件差、生活贫困、缺乏清洁饮用水、农村居民不重视补充营养是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结果;如果从这条思路入手,那么解决影响不了问题就遥遥无期。
于是他调查了各个地区状况,发现有的孩子家里非常穷,却比一般孩子长得更高、更壮、更健康;既然有的孩子十分健康,也就表示一定有快速见效的实用对策。
2. 制定关键举措
当你找到新方法后,但是别人根本接受/相信怎么办?学会制定关键举措(应该解释清楚“新方法”如何实现。千万不能想当然地以为,可以不言自明)。
斯特宁找到了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方法后。开始剔除不具代表性的亮点;比如,这家孩子环境好,经常给男孩子加餐(其他家庭不可能如法炮制);然后走访亮点家庭,掌握儿童吃饭习惯有哪些不一样(每天进食总量一样亮点妈妈分4次喂饭;亮点妈妈会从稻田里捉些小虾、小蟹掺在孩子米饭里等)。
斯特宁针对50户儿童营养不良的家庭设计了一个项目,每10户为一组;参加项目的妈妈定时在临时厨房里做饭,且收到明确指示:必须带上虾蟹等。
3. 指明目标
斯特宁例子的目标非常明确,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但是现实中,人们往往深陷忧虑!在分析中迷失;告诉他去往何处,此行的价值,不要执迷于中间的旅途,因为现实往往和预想的有差别;真正重要的是一个有力的开始,一个有力的结尾,然后赶快上路。
02 激励内心
让大家从情绪上感觉到改变的必要性。
1. 找到感觉
改变不是源于理解,而是源于感觉;那种感觉就是:我能做到,我的人生由我做主。
斯特宁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发表声明,而且去帮助妈妈如何用虾蟹煮出可口的饭菜。妈妈则涌起希望:靠自己力量也可以功课小孩营养不良的问题;这些妈妈开始“接纳新的思考方式”,转变来自他们自己,这样可以避免“非我发明”带来的疑虑。
2. 缩小改变幅度
缩小改变幅度的方法之一是限制资源投入量(比如:只做5分钟家务);另一种方法是设定小胜利,追求那些近在咫尺的成功。
打扫5分钟会有什么效果呢?不太多。但至少你开始做了,这正是最艰难的一步。开始做一项讨厌的任务,永远比继续做下去更难;所以只要你开始打扫房间,即时过了5分钟,你还是有可能继续清理下去的。你也会开始欣赏自己成功,自豪感与自信心交替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3. 影响他人(认同感和成长心态)
当你看到他人的行为需要改变时,先问问自己,他们是否会同意这句话:“我渴望成为做出改变的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渴望另一种自我形象。
真正的难题在于:该怎样将你希望的目的塑造成事关认同,而非事关结果的改变呢?
当你试图改变自己或者引领变革时,你或者你面对的人在未来的途中势必会遭遇失败,失败也势必会让人本能地想要“溃逃”。
那么,面对这段漫长而艰苦的旅程,该如何保持精神一路斗志昂扬呢?就培养他们的成长心态;让他们相信只要加以努力,就能提高自己能力。或许你现在还技不如人,但你的眼光很长远,你相信自己会是龟兔赛跑中的那只乌龟。
当把新的认同感带来的强烈期许与持之以恒的成长心态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带来惊人的效果。
03 营造情景
1. 调整环境
要是在开车的路上有人突然抢道超车,你当时本能的会想:这个混账东西!但是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疯狂超车,其他人也会理所当然地咒骂你。
那么,飙车行为代表了你真实品质(你是混账)?还是说,这不过是当时情景使然?我们总喜欢把他人行为归咎于对方个人特质,而不是对方所处的环境造成的。
调整环境,其实就是让正确行为更容易出现,错误行为更难发生。
2. 培养习惯
无论是改变自己还是他人,都先得改变习惯。环境的转变会造成习惯的转变,因为我们的习惯本来就是与所处的环境弥补科峰的。
那么,该如何培养有助于实现改变的习惯呢?第一,这个习惯必须能推动你的任务;第二,这个习惯实现起来必须相对容易。(比如:每天写下明天任务清单,第二天检查清单也能大有裨益)
3. 召集同伴
请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最近一次敢打手足无措的场景。你是怎么融入其中的呢?毫无疑问,你一定会观察其他人;面对模糊不明的情况,我们会从他人身上寻找如何行动的线索,这就是从众效应。
无论有意与否,我们显然都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在感觉环境陌生或情况不明的时候;因此,如果想要改变,就不得不密切关注群体按时;这些信号可能会助你一臂之力,也可能会让你的努力毁于一旦。
本文由 @猴子大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这不是那本书的内容吗?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