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过来人的碎碎念:校园市场从业者的出路

7 评论 6903 浏览 14 收藏 17 分钟

身为校园市场的从业者,可能在校园里就已经拿着超越众多新职场人的薪资。那么,当走上真正的求职之路,面临职场与校园的落差,该如何平衡心态,找到最合适的出路呢?

一点陈年旧事

“有一个问题你一定要想清楚,今年你快大二,你有冲劲是没错。当你大三大四了,还有比你更积极的大一大二的小伙子跑出来,你怎么和他们竞争。”

“现在做拉新做推广,是能赚点钱,有风口在。但是风不可能一直吹,当你毕业,当你带的那帮兄弟毕业,你脱离学校之后,你从吃苦耐劳的角度是竞争不赢年轻人的。”

14年夏天的那个夜里,送来昌出差督导活动的点评老哥回上海,在火车站分别,老哥有以上几点语重心长的叮嘱。一语成谶,校园互联网的疯狂,在那之后不久就慢慢停滞下来。

眨眼5年多过去了,阴差阳错的我也在这个行业里待了几年,也像当年他带我一样,我也带过不少做校园活动的学生。当初的那个问题,其实也并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甚至,多少有些后悔。

校园互联网这些年

13年秋,我入学,度过了平淡的下半年,14年的春天,迫于穷困开始发传单,做兼职,有幸在大学期间,刚好遇上了校园互联网跌宕起伏的好时光。

从一个普通学生的视角,回忆一下往昔。

13年的11月,美团外卖正式上线。那年同月,饿了么首先披露获得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的几百万美金投资,后又获得红杉资本中国领投的2500万美金。

那一年,美团外卖还只是美团的,大众点评也是张涛的大众点评。

次年5月,大众点评壕气战投饿了么8000万美金。外卖的战争进入白热化,当然还有不甘落寞的百度,插了一脚企图复活百度糯米。

这都是现在的上帝视角。在14年的春天,大一下学期的我,直观的感受便是:外卖便宜到好像不要钱了,几大平台轮番补贴,今天你减五块,明天我打五折。

除去作为普通用户肉眼可见的优惠补贴,在宣传推广方面,也是投入重金。

记得当时南昌有个一起做电信营业厅的团队,承接了一个片区的海报维护:上午贴美团的海报,拍照反馈;下午自己撕了就糊上饿了么的,接着拍照,两头赚钱,不亦乐乎。

14年9月,开学季,大二。达沃斯论坛上,全国电视直播的档口,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时间各地创业咖啡、孵化器、论坛,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大部分的所谓“大学生创业”风潮,由此兴起。

次年10月,美团点评宣布合并,成立新美大,张涛不久离开了一手创立了12年的点评。和我们相关的是,美团系的人逐渐涌入,原有的业务对接人陆续出走,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如此。

14年底,上海交大的孙高峰,从59store团队出走,自立门户成立宅米。并在次年九月获得美团、贝塔斯曼等数轮融资,B轮甚至由美团领投逼近3500万美元,一时间风光两无,成为众多创业学生心中偶像般的存在。

自此,校园市场最疯狂的两三年到来,2014、2015、2016三年,59store、宅米、俺来也等主打高频低消的寝室快消品切入点。在降维打击一词还不流行的那个年代,“高频低消”仿佛成了一个装X专属名次,你的产品只要符合这个说法,能吹出来低成本获得大流量,就能骗到钱。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分期类的产品,开始蔓延,趣分期、分期乐两家几乎覆盖了所有大学的每一个蹲坑,牛皮癣一般如影随形。

同时期的16年初,Leo离开华硕进入京东金融,着手组建初期的“W”团队,便是如今号称覆盖XX大学的京东少东家前身。

除去上述几个现在耳熟能详的团队,兼职发布类如青团社、斗米、兼职猫也在这一时段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课表类的如超级课程表、课程格子,也斩获不少用户,伴随了这一时期大学生的生活。

以上,便是零碎的一些关于这些年的回忆。

16年后,伴着17年的到来,随着金融类产品监管的逐渐收紧,市场环境逐渐冷静,疯狂时期的那批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和紧接而来的就业,潮水退去,很多当年泡沫之下的真相,便显露出来了

风口中的那些大学生们

回顾完上述的大背景,回到我们熟悉的大学生身份当中。不避讳的说我作为一名大专学生,内心多少是有些羡慕正儿八经的本科生的,现在也在积极的准备考研。

科班出身的经验,比所谓的实践经验,要强的多。你绞尽脑汁的想出一个特别棒的点,可能只是书本上的常规操作。

虽在大学期间做过众多的兼职、有很多大使身份,毕业后也带过不少的学生团队,还正在招募自己的学生队伍。我还是希望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们,若你是大学生,请考虑清楚在社会实践中的投入和产出,保持实践和学习之间的平衡;若你是相关从业者,我们在管理和维系自己的校园团队过程中,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虽然现在舆论上“本科生遍地走,专科不如狗”,但目前中国的本科生相对全国人口的占比不会超过8%。从1977年到2017年恢复高考的40年时间,我国的本科学历人数大概是9000万。这个看起来很大的数字,相较于我国2017年总人口数的13.58亿,也只有6.49%。换言之,本科生在学历上已经击败了中国93%的人口。

在校生更多的还是背负着家庭和个人的希望的,不止是单纯的廉价劳动力,也不应该仅成为低成本的执行人,应当看到大学生将来可期的成长及价值。

讲个故事

年初在昌,朋友公司喝茶闲聊,刚好有校园渠道岗位招人,有面试者来,坐在旁边旁听。

来者气宇轩昂,张嘴模式闭口盈利,一副不是面试是收购的派头。期望薪酬在10k,低了不来。

10k是个什么概念呢?

根据报告:南昌市的平均工资在3416元,收入在10K以上的人口,仅占全市收入人口的3.5%;可能是作为二线省会,没有对比性。

我们把这个收入放到北京,作为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线的北上广深,北京市2019年的平均薪酬是6906元/月,和当地本科应届生的起薪相当。那么在北京这个高薪城市,超过10k/月的人有多少呢,大概在26%。

并不是说一个应届生不可以要这样的一个薪酬待遇,而是说,你想得到什么,要看你能创造什么价值,华为年薪200万招应届生的事儿最近也热着呢。

我也是个好事儿的人,便很不正规地多嘴问了几句,支撑他开口要这个薪酬的理由是什么。答复是我认识很多的人,做过XX公司的校园大使,做过XXX活动,现在能赚将近1万一个月,所以我要10K每个月。

哑然失笑,其实这并不是个例。很多在校期间做过一定渠道执行的同学,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有这样的傲气,当然伴随而来的,多半也是被拒绝的失落。

或许这样说有失偏颇,也许确有这个能力,但来面一个渠道运营岗位,不会没有一点运营工作的基本常识。如若是觉得仍旧能靠做信息差的生意,逍遥自在。那就不应当去公司面试,去到一个公司面试,就应当具备一些求职者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所期望岗位的认知和能力。

一些反思

近来对同期毕业的同学,同时做基础执行的各地朋友,大概做了一个访谈。

有几条出路,也是这篇文章的开篇,浅谈一个普通的校园行业的从业人员,抑或是说一个正在校园执行行业行走的大学生们,可以有哪些借鉴。

1. 成为大厂、相关行业的真正从业人员

虽经历了前几年的狂热,现在逐渐冷静下来。但是市面上仍旧有众多的相关岗位,如阵地派的运营商系“移动、电信、联通”;稍有点落寞的各大电脑厂商校园俱乐部“联想idea精英汇、华硕硕士生”;近两年兴起的手机厂商,技术派的“华为、小米、vivo、OPPO以及魅族的魅族校园”;抑或是流动派的各种电商、微商系“天猫、苏宁易购、小型微商的培训机构”;抑或是外资企业的精英派“微软、英特尔、IBM”等等。

这些个在重点大学开展俱乐部,吸收精英学子,为企业吸收人才的,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些专门做校园招聘相关的如智联招聘,兼职猫、斗米等,也有相应的校园岗位。

2. 做执行过程中逐渐跑出来的一些专业的执行公司的岗位

如专注户外灯箱的妙策传媒,专注多媒体视听传播的彩橙校园,专注校园投放触达的校果科技等。大部分的不甘心校园行业分手,有情怀但又不在上述具体行业的,多半会由几个人的团队组工作室,再到当地颇有地头蛇姿态的XX文化/传播/传媒/科技公司。

但我个人并不十分看好这些公司。虽有想象空间,但受业务制约的太多;相对于专业的传媒公司,产业上下游的利润差异非常显著;业内所谓的“好单子”会越来越少,没有核心的竞争力。未来会面临到开篇提到的,如何解决更年轻有精力的竞争者的问题。

3. 自由职业,凭借人脉关系做转包生意

本身没有公司或者有个皮包公司用来走合同走帐,依托之前的人际关系,在招投标过程中做手脚,或者获得一些人情单,没有直接的团队。相对来说是个最低成本的方式,做好向上管理和联系几个能有战斗力的执行团队,可以依靠信息差获得可观的收益。

但也有显著的缺陷,随着各大公司的内部合规越来越完善和专业,这类本身并没有实际资源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4. 最可悲的一种

大学期间赚惯了信息差的快钱,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方法论沉淀,心气又高傲,不能接受成为大厂的螺丝钉,也拉不起团队做执行,还没有过硬的交情不再能获取信息差,逐渐在行业内边缘化,脱离行业。最终,被社会的现实按在地上反复摩擦。如能认清现实,好好调整,当然也是一条好汉。

就访谈结果来看,有些学生确实是走上了这条可悲的道路,大学里赚的快钱提高了心境,能力却没有匹配上,收支极度不平衡,甚至染上赌球、赌博等恶习,依然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幻想中。

当然跳脱出了这个行当,进入专业所学行业抑或是其他行业,不在此讨论之内。

反思的是,我带的学生中,有不少是在做校园传媒了,能力和收入也愈发的有成长性,我为他们感到开心和骄傲,也有个别曾经的学生就此走向了第四条道路,希望能尽快认清生活的现实,脚踏实地。

提供一个思路

造成第二第三种出路的困境,和第四种结局的局面的,多半是因为一个核心原因:没有沉淀。

没有沉淀有很多种,没有沉淀自己的能力,不论是执行力还是方法论的积累;没有沉淀靠谱的关系,不管是向上管理的靠谱领路人还是下一级的执行团队。

这是困境也是方向,直面问题,方能解决问题。回到上述的局面,有个可靠的事情,可以盘活沉默的资源,不再做一刀切的生意,有上顿没下顿的过活,不失为一种破局的思路。

一点总结

校园市场是整个市场大环境的缩影,校园从业者的发展历程也是近些年互联网从业者的发展史,我们坚守在这个行当里,因为我们相信这个市场里藏着未来。这个市场人来人往,有着前仆后继的人进来,满载而归,也有人踉跄着远离,感恩曾经共事。

我们相信,真正在学生市场传递价值,拥有正向价值观和高度使命感的产品、公司,才能走的更长远。

以上,一个普通校园从业者的一点思考,非常主观的一些想法,文中所提及的公司,如有不当之处,还望谅解。

 

作者微信:ANONYMOUS_WJT,三年校园互联网从业者,前轻松筹校园增长业务负责人,现任某营销策划公司高级用户运营,负责创新产品渠道增长业务。

本文由 @不将就さん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虽然时间线和市场演变逻辑不太好,但回顾17年之前的校园推广 的确是一个不会再现的时间节点。😀

    回复
  2. 这个帖子我受益匪浅。在校创业中,很难。

    来自福建 回复
  3. 这个帖子太好。特别感谢

    来自福建 回复
  4. 大学生一枚,也在校园做互联网项目

    回复
  5. 作者微信17744404927 欢迎同行共同探讨

    回复
  6. 你好,目前在南昌做校园外卖市场,自主研发平台,希望多发一些类似内容,好好学习一下!

    回复
    1. 可以添加我微信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