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告诉你,产品经理会和哪些岗位打交道?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会接触到不同岗位的人。上至领导,中至业务交集的同事,下到客服、销售、用户。所以产品经理至少在与“人”打交道当中,是一个接触面非常广的职业。这就要求每一位产品经理,面对不同的角色时,要适度了解对方的业务原理,从而在输出交付、资源支持等方面有较大的帮助。
阅读指南
1. 受众人群
“-1至3”阶段的人,指计划入行、已入行小白以及已经工作了2到3年的人;
2. 阅读收获
- 对互联网一些不同的岗位和职责有一定了解;
- 掌握不同岗位的工作原理,对日常工作沟通、协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这一部分,将介绍产品经理会接触打交道的一些岗位,并基本描述他们的工作内容,对于互联网行业有一点的认知。主要是设计、开发、运营、市场、测试、项目等。
一、设计类
在设计岗位上,主要划分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以及用户研究三个类型。
这些岗位,是产品基本都会接触的设计同事,因为单凭产品设计而言,其输出仅仅只是原型,是无法交付给开发实现的。所以就需要设计同学进行深度的视觉、交互设计。
其次还可以细分有动效设计、品牌设计等。而这些都是对设计要求特别需求才需要,一般情况下接触到这类设计同事是比较少的。
1. 视觉设计
常称UI设计,这个岗位主要是承接来自产品需求或运营需求,而输出相应的设计稿。
其交付物主要为视觉样式稿、元素切图、设计说明等。而这样的设计稿区别于一般的平面设计,这些设计必须有一套系统设计规范,并且具备开发的一些基本要素,比如尺寸、分辨率、色值、字体、图形等。
同时,针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还要输出不同尺寸比例的设计稿等。
举个例子,假设产品要做一个登录功能,那么在输出相应的原型后,UI设计需要针对原型进行视觉设计,而他设计的地方在于明确不同的字体、色值、icon、比例等。
2. 交互设计
英文Interaction Design(缩写IXD),这类设计注重“人”和“机”之间的友好连接交互,这种偏向于心智方面,注重以人为本,并以“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为测量目标。
而具体表征方面,可以体验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大家常说某款产品好用,一个原因是功能实用,另一个原因就是用户体验性比较好,就是所谓的人性化。
简单来说,可以这么理解,苹果手机,左侧的侧边栏,一直是常用的“返回”按钮,这样的界面交互设计,是为了让用户更容易返回上一路径,尤其是面对屏幕越来越大的时候,单手操作左上角的“返回”不见得很方便。所以侧边栏隐藏着一个“返回”键,对用户来说是什么友好的。
同时,我们在敲打手机键盘的时候,都会反馈一个被敲打的声音,以及些微震动感,通过这样“听觉”和“触觉”两个的组合,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物理键盘的真实体验,给用户一种仿真模拟效果。
3. 用户研究
指通过找到用户、理解用户,并将用户的诉求转化为可用性的需求,帮助产品或企业达成更高的价值,从而满足更多或某特定的用户群。
他们的工作主要在于研究用户,包括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情景调查、数据分析等。
这有点像我们大学所学的社会调研方法论,需要具备一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所以这类职业较多为统计学、数学、心理学等专业出身。
用户研究与交互设计的接触更为紧密,一是为了提供更合理的设计建议,第二是深入用户发现产品问题。
二、前端开发类
前端开发主要指为广大用户能够接触到的软件系统开发,比如PC客户端、APP端、网页端、小程序等等。
1. web前端开发
指web端的网页、APP端的H5页面和小程序等的开发者。主要使用HTML、CSS、JS、jQuery等技术,以及Vue.js、AngularJS、React等框架技术。
我们平常遇到的前端开发工程师,大多数就是指被用户能够感知的前端网站。
以及APP端中,也会有些H5技术开发的页面,比如一些活动,就是使用前端技术,因为开发成本较低、且灵活,所以在APP端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开发。
但也有个明显缺点,因为是网页,体验上较客户端差一些,受网络、性能等方面影响,会相对没那么流畅。
2. APP客户端开发
即指APP开发,区别于APP端里面的H5开发,又叫Native开发(原生页面),而H5页面是嵌进去的页面,一个链接即可,只要做了客户端适配便不受影响。
APP端主要分安卓开发和ios开发,甚至还包含塞班系统开发、微软系统开发。
不同的操作系统,会有不同的开发技术,安卓客户端主要依赖于谷歌原生安卓系统及诸多厂商二次开发的系统,而ios则基于苹果os系统进行开发。
整体,两者使用的都是java技术居多,而由于安卓和ios的原生操作系统不同,所以两者的APP在操作体验上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别。
3. PC客户端开发
即指电脑端的软件程序开发,所以在电脑上,但与Web端开发有差别,PC客户端主要采用的是C++等技术。
由于背靠的系统不同,PC端依赖于mac系统和windows系统,所以同样一个软件,可能操作都会不同,就比如安卓和ios的差别。
另一方面,由于人与电脑设备的交互是“鼠标”,而手机端的交互是“手指”,所以操作体验、交互原理、功能设计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而产品经理在不同端的方案输出时,需要基于不同的开发环境、系统等进行考虑。
三、后端开发类
和前端给用户最大的区别是,后端实现的程序是无法直接让用户感知,但是又是至关重要。
因为它的存在是支持实现的一套复杂的业务逻辑,比如数据传递、规则校验等。
1. 后台开发
后端的代码主要在于服务端,而使用的语言也是不同,主要采用php、java、python等技术。
后端开发基于业务逻辑,需要输出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服务器配置、数据的存储、API接口。
举个例子,就好比前端是旧式液晶屏幕,而后端就是电视器内部密密麻麻的电路板,一根根线就是接口,通过电路板传递信息至前端屏幕。
用户想看什么,就点遥控器,传递指令给到后台,后台根据要求判断反馈什么样的信息给到屏幕展示。
2. 系统架构师
该职位主要指从事技术架构设计的工程师。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从事具体的软件程序的编写,而是从事更高层次的开发构架工作。所以,这类岗位的人必须对开发技术非常了解,并且需要有良好的、整体的系统设计能力。
对于一个项目来说,尤其是新项目,系统架构师觉得了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至少从技术而言是这样。
它的作用就好比一个工程的主体结构,未来的填充和扩展都依赖于这个结构。
系统架构师就像一名建筑工程师一样,前期考虑整栋的主体建筑构造,然后各方人员基于这个构造去建造。
3. 数据工程师
一般在大公司,数据相关的岗位分得比较细,从数据库到解析、再到分析等方面,都有细分。
常见的所谓大数据工程师,指利用当前的技术引擎,针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满足数据分析、预测未来等价值。
而常见的数据引擎,则包括Impara、Spark、Hive等。每个技术引擎都各有各的特点,主要基于业务而言去应用。
4. 算法工程师
这个岗位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技术岗位,具体指针对用户特征提取,并利用诸多模型,去不断组合匹配,从而更大可能去挖掘更多相类似的潜在用户,并为其提供更垂直的服务,这就是所谓的千人千面。
算法工程师从架构层而言,需要依赖于底层的数据库、中间层的标签系统,只有这两样达到一定量级的程度,在进行算法模型测试时才更为精准。
所以谁家的数据更完备、对已知用户更了解,就意味着其可挖掘的算法模型会更成熟。
四、运营类
很多时候产品和运营是一家,因为这两个角色是最直接面对用户,其最终价值都是为了服务用户。所以在某些需求的理解和输出,很多时候都是一致的。
大家常见的运营同时也是为人熟知的,有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渠道运营、新媒体运营、数据运营以及社区运营等等。
运营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体系,在这里就不多说。其中数据运营比较特殊,单独拿出来简单介绍一下。
1. 数据运营
指通过对于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数据角度运营产品。通过日常的数据指标,分析用户的使用情况,并通过不断的监控、挖掘发现问题,以数据的方式寻找最优运营策略。
常见的数据运营,通常集中在UV、PV、事件等指标上,关注用户的生命周期。同时具备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比如SQL查询、数据报告等。这类的岗位,与数据分析师比较接近的。
五、市场类
大多数时候,互联网市场营销岗和营收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产品是创造这个服务出来,运营则负责运转这个服务,而市场则是最终通过这个服务实现收入变现。
但事实上,这类岗位与销售有较大区别,他们更多是去定下一个市场规划,由具体执行人完成每个指标。
互联网市场类,主要有营销策划、品牌、商务、广告、公关、SEO、SEM、销售等。
1. 营销策划
指为了达成某一的营销目标而进行的策略思考和方案规划的过程,如新出一款游戏后,如何系统、有效地制定一系列计划并推广到用户手上,最终让游戏实现有效的用户和收入双增长。
这类岗位需要懂得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的喜欢,寻找营销共鸣点,并采用合适的传播方式。
所以需要对此类岗位有一定的文案、脑洞、感性等方面的思维,简单的来说就是要玩得开。另外,市场专员和营销策划的工作内容重合,一定程度上相等。
2. 品牌宣传
主要指负责项目整体的一些品牌定位,也负责市场营销策略制定;这需要具备一定的传播输出能力,包括文案、传播形式等。
同时需要兼顾分工、沟通的工作,有效推动相关部门或团队的执行,达到宣传最终效果。
这类工作更关乎企业的形象或者产品服务的口碑梳理,对消费用户产生一定的品牌认知,这些无关收入多少,更多是希望在用户心中占据一个明确的印象;
比如京东品牌点-快递快,微信-连接生活方式,淘宝-日常网购的平台,这些都已在用户心目中产生固化的认知,是其他替代者不可比拟的存在。
3. 商务
指与个人或机构达成合作关系的工作,比如需要策划一个营销活动,需要kol来配合宣传,那么商务这时候需要基于营销策划同事输出的方案,找到能够给予这样的资源和能力支持的人或团队,提出合作要求并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这个岗位需要沉淀一些社会资源,并善于与人沟通、谈判,把握项目的需求点,实现利益融合。
4. 公关
全称为公共关系,这类岗位主要分为媒体公关、政府公关等。
媒体公关即指与借助互联网媒体,与外部环境连接的沟通关系,这一类人主要需要通过线上媒介如微博、微信或自营宣传渠道,宣传一些企业的信息。
同时也需要与一些大众媒体保持有效沟通,便于企业需要发布一些消息时,能够快速传播,又或者市场上出现一些负面消息能够第一时间控制恶意舆论,不至于造成失控对企业产生影响。
另一类政府公关,指的是与政府相关部门保持一些的沟通关系,比如互联网金融需要与互金组织保持沟通,内容行业需要与广电总局等保持沟通等等。
以上的总总,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与谈判技巧,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危机意识(类似敏锐度),以及情商。
5. SEO
中文指搜索引擎优化,一般市场部门都会安排这样的同事,来专门负责一些搜索网站、应用商店等,专门做这些竞价排名优化。
主要是通过平台的规则,以及行业、竞品的变化,不断去优化自家产品的搜索排名表现。
因为当产品排名越前,曝光机会越多。对于面向C端产品的重要性,更为重要。
所以这个岗位要求需要学会如何把握广告展示内容、输出投放素材等等,比如链接内容、广告文案、关键词排列等。
六、测试类
测试的划分有很多种,这类岗位主要是依据产品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测试,以检验是否符合产品需求、是否安全、是否有其他潜在未知的隐患,以确保产品顺利上线。
而测试有好多种分类,按性质可以分为软件测试或硬件测试,按工作内容又可以分为功能性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
甚至更细一点,也可以按产品的模块来划分,比如系统测试、数据库测试等等。
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多为软件测试工程师,这类测试最核心掌握的就是功能测试、兼容测试、回归测试等等,并根据产品需求制定测试用例,依照用例对产品一一测试,重点在开发到上线这一环节。
产品需求的完整性、全面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用例设计的覆盖面。合格的产品,在提出需求的时候都会说明功能需求外,还会特意说明测试方面需求。
七、运维类
主要指产品从设计到开发到上线维护中,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岗位需要全程监控产品的运行情况,通过监控故障及时定位问题,保证最少的损失。
具体体验在产品的日常维护、监控维护、版本部署等,并极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的安全。上线前、开发中、上线后。
1. 平台运维
负责具体的产品线运维工作,同时也需要掌握开发的能力,深入业务,最了解业务的痛点和问题;
这类运维主要对产品线负责,对产品的日常监控、数据库异常监控、负载均衡等方面进行维护,并确保产品在上线过程能够顺利部署。
2. 运维开发
专门研发运维相关通用平台和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产品线运维经验或从产品线中拿到运维需求。
对研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系统的设计有较严格的标准,并且能够理解用户需求,做出适合服务运维和满足运维工程师使用体验的运维产品,长远的发展是成为各个技术纵向领域的技术专家。
八、管理类
1. 项目经理
一般在20人以上的团队,多少都会配备一名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项目的方方面面,比如研发管理,项目资源协调、风险管理等。
研发管理就是指常说的版本排期,从产品需求输出到研发排期,再到上线,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排期,以一个高效、有节奏的方式进行研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较少的团队或小公司,很多时候是产品经理兼顾项目管理角色,所以产品经理需要懂得如何版本管理。
2. 战略咨询顾问
这类岗位一般在某个或多个行业具备较深的涉猎,能够从宏观的层次去分析企业的问题,并进行相关的预测,以及制定相应的策略。
很多时候他们的思维与互联网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他们习惯自顶层往下看,而互联网习惯从下推动上层发展。这些都是基于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方法论去做决策,都有正确的一面。
一般大厂都会有不少这样的人,尤其是世界500强,通过引进这样的人才能够提升企业的顶层能力,以及先进的企业管理,这类人很适合发展成职业经理人。
当初入职场的他们,要么在咨询行业深耕一段时间再到企业做一定的管理岗,又或者直接在企业里面为决策层提供行业咨询、决策建议,慢慢做起。
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属于行业专家,专注顶层设计,其思维方式与产品经理较大不同。
3. 解决方案师
解决方案工程师主要分析系统对特定行业,特定环境和特定需求的需求,找出客户所需的所有功能点,并补充公司产品和过去案例的经验,以补充一些关键设计,还没有满足需求。
这类岗位多数集中在B端产品,主要为解决目标客户的需求,较有针对性。
其解决方案从性质上上类似产品的PRD文档,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痛点。但是其具体的结构、内容和形式还是又较大不同,可以是建议书,也可以是计划表,方式不限。
九、职能类
1. 财务
一般产品在产品定价、收款,或采购服务时,都需要与财务打交道。
另外,基于团队每年的规划,都需要制定来年的预算,这个时候就需要与财务进行沟通,确定下一年企划的方案。
2. 法务
法务涉及的地方很多,从采购合同制定,到知识产权,都有可能会接触。
举个例子,比如APP客户端的“隐私协议”,这些具体内容不是产品来定,而是由一i名专门的法务同事来了解业务、产品服务,从而制定符合国家规定、市场政策等方面的协议内容。
而知识产权方面,一般集中在B端产品,由于该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产生较多的知识专利,那这些专利是否已经被申请,或是否需要申请保护,都需要知识产权同事来确认。
总结
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业务原理,掌握对方基本的工作方法和习惯,能够在协作过程中,输出对方能够理解并消化的交付物,一来提高效率,二是体验职业素养。
产品经理是个多面体,多接触不同的岗位人群,其实是有利于开拓自身的眼界,从对方的业务中归纳出价值点,从而为自身、产品提供更好的资源支持。
作者:A.D,世界TOP50强公司产品一枚;公众号:吾某
本文由 @A.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很详细,小白表示受益匪浅
作为简单了解的话,写的完全够用了~
是的,满足最基本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