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相信在职场中,你一定有和领导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听从领导的指令呢?本文将为你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有时候 ,真的很羡慕研发,因为他们的工具都很厉害,而且还在不断的迭代,而我们产品经理的工具,就只能 “呵呵”了,这就像热武器与冷兵器的差异,研发用的是热武器,我们用的是冷兵器。
最让我羡慕的还是能明确指出错误,且精准定位错误发生位置的能力,实在是太有用了。
当然,也只是羡慕一下,没有太多想法。
产品经理的行业太特殊了,我们都是在做未来和未知的事情,研究的又是人性、市场这种极度非标准化的对象,再加上每个人的主观价值,主观意识都不一样,是真的很难用系统来帮忙判断是非。
这就导致了我们当下的现状——正确与错误,都是个人的主观看法,无法更客观地判断和呈现。
这就有了我们今天的议题:我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我和领导意见不一致
我相信每一位产品人都经历过若干次 “与领导意见不一致”的场景,即便是产品总监,也常常会和CEO的意见不一致。
这与我们的能力,经验有一定关系,但从根本上来看,意见不一致更多的原因依然是“无法客观判断”,每个人都是站着个人主观的视角来推测未来。
- 你认为对的事情,领导认为是错的。
- 领导认为对的事情,你认为是错的。
在我们思考谁来“拍板”的问题时,还有件事,需要我们知晓。
让我们和领导产生对错差异的这件“事情”,是指什么事情呢?
是指我们即将要做的需求,还是该需求上线后的结果?
导致“不一致”的原因
我曾经和leader因为评论的排序问题产生了分歧,我的方案是倒序排列,我的leader则倾向于正序排列。
对于研发来讲,不论是正序还是倒序都是很快就能实现的功能,但我们为此争论了一周的时间,谁也说服不了谁。
现在想来,我们争论的其实并不是“评论的排序规则”这件事,而是对两个方向的结果产生了分歧。
小知识
正序
评论的正序排列 内容的连续阅读体验更好,评论和评论之间容易产生“接龙效应”,像是聊天记录一样,对于阅读的人而言,也更容易理解多条评论之间的关系。
缺点则是内容会呈现一种固化的形式,优先曝光的始终是最早的内容,而最新的内容则会被埋的很深。
倒序
而评论的倒序排列,则恰恰相反,对新内容的支撑力度较高,但是内容的连续阅读体验极为糟糕,有时候看到的评论,是前言不搭后语,毫无逻辑可言。
当时,我认为最新的评论更容易产生新鲜感,时间线上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两种方案的结果,我们都知晓,但我们对结果的期望不同:
- leader希望阅读者能产生可延续的评论,希望这样的结果,能让用户的关系更紧密,互动更强;
- 而我则希望阅读者能关注到最新的内容,希望能让用户更活跃,让产品更热闹。
而结果是什么呢?
是未来发生的事情,是未知的,也就是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的。
我不能保证,倒序就100%能活跃用户,同样的我的leader也无法保证正序一定能提升用户关系。我们和上级意见不一致的地方,有许多都源自于此。
怎么解决呢?
我们不像研发,有工具帮我们把错误标记出来,对于未来,对于未知的结果,没有人能够做出确定的判断。即使有,也很难取得对方的信任,因为我们缺少凭证。
这就成了一个产品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现象,我们一定会遇到“与领导不一致”的场景。
这就变成了一件“极为正常”“无足轻重”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种常态,就像我们画原型一般普通。
其实,说到底,我们还没有把自己和公司区分开,还是心态问题。
产品是公司的,产品观是自己的,数据结果是公司的,方法论是自己的。
公司的
公司是团队的实际拥有者,也是成本的实际支出者,在公司设置岗位,招聘人员时,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和成本的问题,也是期望收益和风险的问题。
我们自身,以及我们的领导也是如此,在岗位上,公司对我们存在不同的期望收益,同时,愿意为此承担失败的风险。
通俗来讲,你去做,做失败了,我认了,做成功了,我赚了。
这就是企业内部的游戏规则,员工被裁员时,有理由埋怨公司;但公司倒闭时,却没有任何理由埋怨员工。
想要获得期望收益,就需要承担风险,对风险没有担当的公司,必然无法让员工施展拳脚。
对于公司而言,每一个岗位,并不只是薪资和工作内容的差异,实际上岗位的预期收益和岗位的风险范围都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小公司的财务都是老板的熟人?
因为风险太大了,熟人能让这个风险变得小一点。
显然,我们的岗位与领导的岗位,所能够允许的风险范围是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我们能够承担的风险,领导会退到幕后,由我们来做主,让我们犯错,但是对于一些这个岗位所不能承担的风险,没有资格承担的风险,此时就需要我们退一步。
谁承担了风险,那么就由谁来做主。 因为公司给每个岗位都设置了风险范围,领导的范围显然大许多。
我们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时,考虑一下这件事失败的风险是否是自己能接受的,是否在自己所处岗位被允许的,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并不是妥协,而是对于承担风险的人,一种基础的尊重。
自己的
产品是公司的,数据结果也是公司的,那么产品应该怎么做也是公司或者公司的代言人所决定的。
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时,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可时,是否就一无所有了?是不是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是不是就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了?又或者,开始仇恨领导,觉得领导有问题?
并不是。即使我们的意见不被采纳,我们同样有所收获,很多意见不一致并不是对错之分,而是未来结果的选择,当然也是风险的选择。
意见不被采纳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错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向或者结果,但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那些原本属于我们自身的事物,也就导致了失落,心里空荡荡的。
在过程当中,产品观,产品方法,经验,案例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关注的除了公司的价值,还应该包含自己能力提升导致的身价提升。
方法&经验
我们尝试解决某种问题的过程,乃至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有价值的,这是过程与结果本身的价值,与是否实施无关,这些思路和解决方案,在未来我们遇到相似问题时,都可以重新激活使用。
有的产品人会将自己的思考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方案集,刚开始一文不值,持续1年、3年、五年,就成了可观的财富。
产品观
产品观,价值观是我们自己的,很多产品的设计方案背后都有产品观的影子,秉持简洁的产品,必然是简洁的,秉持酷炫的产品,也必然是酷炫的,奉行人性的产品,处处看得见人性的思考,而奉行商业的产品,则半句不离钱。
也许我们的产品观和领导的产品观不一致,那么就打磨自己的产品观,并不是去模仿,而是取长补短,先形成,再完善,未来总会有施展的场合。
案例
即使我们按照领导的思路执行,即使最终的结果表明领导是错的,对我们自身而言也是有价值的。
有的产品人,当发现自己的方案被pass时,会以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虽然按照领导的思路很好的执行了,但过程中却不怎么上心,结果出现以后,也只是“果然如此”。
每一个小的决策,其实都是一个案例,对于案例而言并不是成功了才有价值,失败的同样有价值。有时,失败的案例,价值比成功案例的价值更高,他可以让我们在未来避免犯同样的错。
前提是,我们得知道错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在过程当中,站在领导的视角,去理解对方的方案,去理解方案背后的动机和原理,找到可能存在错误的点,再通过最终的数据结果,验证这些点是否真的是错的。
如果说我们自己的方案是产品设计,那么研究他人的方案,验证他人的方案,就更侧重于分析了。
我们曾经构造了一款电商小程序,也是领导的决策,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在执行过程中,我发现电商小程序缺少独立形象,人们难以记忆该小程序的存在,进而推测留存并不乐观。
最终的数据结果验证了我的推测,已经不是不乐观的问题了,而是几乎没有留存。
这就形成了我的一个案例:尽管是执行领导的方案,但我知晓了电商小程序的经营模式,与电商APP的差异。
扩展知识点
电商小程序几乎无法独立运作,市面上流行的电商小程序基本上分成三类:
其一,以拉新为目的,以裂变为主要能力,向APP导流的,并不是完整的电商产品,多数是以活动形式呈现,比如拼多多。
其二,以变现为目的,以销售为主要能力,将公众号的粉丝倒入到小程序,从而实现付费转化,尽管产品功能上是完整的,但模式上并不完整。
这类型小程序通常是业务办理的工具,用户并不会以小程序为对象进行沉淀,更多的,是对已有用户的付费转化。
其三,以辅助销售为目的,结合线下场景,辅助线下店铺组织促销活动,增加商品面积等,产品功能上也是完整的,但模式上依然需要线下店铺作为业务场景。
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成功的,独立运作的电商小程序。
你瞧:错误,失败让人成长,我们总是能从失败中收获更多的成长,但如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果然如此”的姿态去看待领导的失误,那就真的是挺可惜的。
总结
当我们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时,应该怎么办?
表面上而言,领导有更大的决策权,背后则是领导拥有更大的风险范围,有的风险超出了我们的职责范围,只能由领导来承担风险,那么,谁承担风险,谁做决策。
即使我们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其实也没关系,因为产品和数据结果是公司的,产品观,经验,方法,案例则是我们自己的。
认识到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事物,充分借助外在环境提升我们的内在能力,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点。
即使领导的判断是错的,我们也应该以成长的心态去对待,从错误当中找到错误的点,同时也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如此一来,我们就成长了。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充电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9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你转行做研发吧
领导: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产品这样设计,出了问题你能承担吗!
产品经理:SB领导,懂个锤子产品,按你说的办,反正有问题跟我没关系!
产品上线后~~
领导:你这产品的问题挺大的啊,当时我只是建议,你是产品经理,你自己对产品都没什么把控吗!要是啥都听我的,还要你干什么!
产品经理:老子忍你不是一两天了,今天要不把离职单给我批了,别想出这个门!
😀 😀
哈哈哈,一样的遭遇
评论用正序的还真没看过,评论非常少的话倒是可以考虑的,通常一个评论就几个回复影响也不大。以发展的眼光的看,倒叙肯定是最好的,不然新发的评论永远沉默在海底。另外对于评论还可以划分权重来做。根据不同的场景分析吧
朋友圈的评论是正序
朋友圈的评论内容少,不像微博大的动辄上千到万;
意见不一样就辞职~没啥好说的
什么情况下该倒序??想了一下,没想到可能的场景
头条是倒叙
头条貌似不是倒序,是一个综合规则
领导==背锅侠
时刻记住。与领导意见不一的时候,我们要冷眼旁观。说一次即可。不听就让领导背锅
所以最后该怎么做?正序还是倒序了?
哈哈哈哈,反正我还是没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可能还没到那个境界
换一个问题,领导给你穿小鞋怎么b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