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之路:踩着“低门槛”去摸“天花板”(一)

7 评论 6509 浏览 7 收藏 13 分钟

常听到一句话:“产品这行,门槛低,但是天花板很高。”本文作者依据工作实践中的所思所想,梳理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与大家分享。

自己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有一年了,虽然没有取得什么特别喜人的成果(反而受了不少打击),但是也在摸爬滚打中得出了一些工作上的感悟,这些感悟也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先说说自己对产品经理的理解吧,用银河补习班的一句话来形容甚是恰当:“只要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这篇感悟我准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工作上的一些总结;第二个部分可能比较抽象,讲一下自己一年来的想法上的转变和变化。(因为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公司,做的工作也比较杂,如果有一些错误的或者不恰当的措辞或理解,还请大家多多纠正)

一、去发现

1. 发现自己的问题

如果设计的是一款 app,那么就让自己成为全公司使用 app 频率最高的人:积极体验功能、参与到用户中去,从而发现用户喜欢什么,然后去思考,如何利用他们的喜好进行优化。

同时,我发现可能会出现这么一个问题:用户只活跃于 app 的其中一个功能,对其他区域涉足很少,而且具有很强的个性(不喜欢互动或者获取 app 提供的一些内容);

这问题的根源可能出在——app设计的过程中,用户画像、功能定位或者侧重上出了问题,也许需要回过头来去检查或者重新整理。(这点是我之前在一段时间内体验公司 app 的社区功能时发现的,一个非常显著且要命的点)

2. 发现别人的问题

与其说是发现,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学习,打开手机里的应用市场,去搜索竞品,下载过来去体检,去监控他们的每一次更新。

ps:永远不要对应用市场里的 app say no:存在即合理,我认为,任何人,都没资格对任何一个团队做的东西说:这东西有什么用?

同时,也需要注意竞品的种类:不光是优秀的中文 app ,还可以去体验一些好的英文 app ,甚至是应用市场里,和手上产品毫不相干领域的榜单应用,毕竟,好产品“本是同根生”,从中也可以获取很多页面处理、功能开发、交互模式等多方面的知识。

ps:不要只着眼于去学习一款 app ,因为这样思路很容易被局限住,要尽可能多的去体验,通过不断的对比,思考,然后进行方案的输出。

3. 发现老板的问题

这里的发现不是指去怼老板,而是说,如果老板或者领导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思路,不要着急采纳,也不能去推翻(除非不想干了),可以考虑在思路上进行优化,根据自己对 app 的观察、感受等,如果在最后方案展示时,能够很有底气的讲出,自己做调整的原因。我相信,老板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ps:无论是老板,还是部门领导,他们的眼界和思维肯定是有高于自己的地方的,所以针对他们的意见,更应该去推敲和融合,而不是一味的听取或者不满。

二、去设计

1. 基本原则

  1. 在设计之前,必须要先了解自己的用户群体,否则做的越多,只会招来更多的不满(这点我感触过深);
  2. 紧记自己 app 的核心功能点(在使用竞品的过程中会发现,越是成熟的 app ,它的主打功能体现的越是明显)。

2. 设计准备

首先肯定要通过各类渠道去发现问题,比如用户的意见反馈(可以是电话反馈、应用反馈、如果有社区的话,还可以利用官方帖留言等)、自己的使用体验等等,梳理出一段时间内要做的调整

不能想着一股脑儿都改了,这样可能会导致 app 改变过大,用户开始比较难适应,如果本身粘性不强,很容易丢失一部分群体。

可以根据用户反馈程度、功能的调整成本大小、问题调整后的变化大小等多方面,来制定改版计划表,而且必须要严肃地定下截止时间(这点感触很深,由于公司移动部门较不成熟,没有足够的规范文档和时间表,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延后版本的更新和修改)。要知道,我们自己愿意等,用户不会等。

3. 开始动脑

理出改版内容和时间后,可以开始动脑了。

我一直感觉:设计时,思考永远大于软件的使用,所以感觉不要着急,不要一上来就打开软件开始画图(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是这样,接了项目,很兴奋,各种画图,现在回过头想想,其实很多在后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自己一开始就应该先考虑好,再动手)。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先构思几个主要界面,进行初步推敲,完成后,再开始在软件中绘制,但是我发现这个方法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我总是会在开发完成后或者在开发时,会想到或者会看到更优解;

因此,我感觉以后在设计前或者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去积累相关的参考,第一步,应该走的更谨慎些。

4. 开始产出

理清和完成了重要的页面和思路后,可以开始和领导讨论(不然一股脑儿都做完,万一被推翻,又要重来),然后进行调整,再输出,直到定稿。

ps:在这整个过程中,只要有时间,自己都可以反复的进行推敲页面,因为会发现,在后面开发过程中,总是会被问到一些,自己没有考虑的问题,因此前面多想想,后面配合起来会更舒服些。

比如之前我就被问到,为什么不把输入手机号的页面和输入验证码的页面放在一起?我当时的考虑是用户在输完手机号后,可以自动跳转到验证码输入页面,这样少了一步点击,使用起来更方便;

但是随之暴露出的问题是:很多用户由于是新手机号的原因,没有过正则匹配,导致在较着急的情况下,无法登录等等,因此在产出过程,尽可能多的去思考,还是很重要的(至于思考的深度和纬度,就要看自己平时的积累了)。

这边我没有提到各类的文档,好吧,其实是公司对这方面没有一定的规范,导致文档利用率不高。

我经过一番实验,发现文档固然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因地制宜。想必蓝湖大家都接触过,我做的最多的是,将一些说明直接和页面绑定在一个画板上,这样开发小哥哥们在做的过程,就不得不看备注了!

三、去沟通

1. 设身处地

经常听到产品和开发小哥哥、设计小姐姐相爱相杀的故事,但是我感觉其实只要有理有据地去和大家好好说,无论是开发小哥哥,还是设计小姐姐,都是愿意听,愿意改的。

可是我不懂代码?但是和开发小哥哥们讨论时,他们不会和我们讲代码,他们会和我们讲逻辑。

比如,之前在开发过程中,设计图上做了一个时间轴,但是在开发时,前端和后台无法做到将每一次体重记录按照时间顺序穿插在时间轴中(因为涉及到体重记录完成后的修改和填写先后的顺序);

然后我参与到了他们的讨论中去,也给出了一个方案:不要用时间来标记体重记录,只需要在体重前面带上,xx岁的体重是xx,然后根据每次的修改时间做一个排序就好了,结果他们其实很乐意接受、去修改和完善的!

可是我不懂设计?那可以考虑两点:一是闲暇时刻,也去看看设计类的东西,提高提高自己;二是讲设计图时,不要直接说:哇,这个这个颜色好丑啊;哇,这个这个图做的怎么怎么样……

其实视觉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是一样,大家都不愿看到自己做的东西,被人毫无理由的指指点点,毕竟人家是专业的!但是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感受,比如:这个颜色好像刺眼了点,你看这个(参考),好像会好点;再或者,我看最近的设计趋势是xxx,我们的页面是不是也可以往这边靠靠……

也许委婉点,然后加上一些参考或者实质性的意见,会使得沟通起来更舒服!

2. 严格要求

永远不要从自己嘴里说出:差不多就行了;说多了,这句话会变成一种风气,最后会变成app 的座右铭,那,就完了。

3. 测试、上线、反馈、再循环

等 app 开发基本完成,可以进行测试,测试前,最好可以理出几个重要的点,比如产品的核心功能,这个无论在哪次版本中,都不应该允许出错,就像支付宝永远不可能会不能支付,微信永远不会不能聊天一样;

测试完成后,可以上线了,然后就是劈天盖地的“被喷”,这时候要抱着感恩的心态去继续收集反馈,再不断完善用户画像和核心功能,然后——再进行思考、设计、发版、收集、思考、设计、发版……

四、最后的感触

其实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工作量大的情况,整个人就会很烦躁,会显得后劲不足,越到后面会越想敷衍了事,只想快点结束,但现在回过头去想想,认真是完成,敷衍也要完成,那何不静下心来好好做。

从短期看,的确是给公司做效益,与自己无关;可从长远看,每次用心对待每一个作品,自己应该也会获得更多的成长吧;然后不忘坚持学习,继续成长。

以上便是自己对一些工作方法的总结,算是给自己留一个底了,里面有些自己已经做到了,也有很多,是自己试错后获得的感悟,希望自己后续能积极改正懒散的坏毛病,继续不断成长!

 

本文由 @大胡子不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胡子菜啊大胡子菜

    回复
  2. 改版或者迭代,没有数据支持的吗?

    来自浙江 回复
    1. 必须得有!哪怕是改一个按钮,都应该有理由。我经历过教训了 😥

      来自浙江 回复
  3. 这个标题好好

    来自广东 回复
    1. :mrgreen: 希望内容对你也有帮助哦

      来自浙江 回复
  4. 有所收益,感谢分享!沟通第一条,那个体重时间的例子看的不是很明白

    来自上海 回复
    1. 哈哈 主要想说明,和开发小哥哥,要用逻辑讲话 😯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