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培养专注力的鸡汤

4 评论 4400 浏览 11 收藏 9 分钟

你是否总是无故走神?是否被打扰就难以回到正题?笔者炖了一碗培养专注力的鸡汤,我干了,你随意。

这个专题打算写鸡汤。

鸡汤在我的词性定义里不算贬义,这么叫单纯是觉得很贴切,个人比较认可。

相较于二分类中的优势方——对鸡汤持反方观点人群的理解不同,截至目前为止,我对鸡汤抱有好感。

分析师日常归纳原因:

1. 它确实让我更了解/提前了解了很多东西

eg:你不理财,财不理你,00后理财一年身家超千万

不考虑文章真实性,我收获两点:

  1. 我对理财的部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
  2. 这部分知识大部分人群会在更大的年纪去接触、学习并付至行动,而我提前了很多。

2. 有的鸡汤写得真的很勾人,很落地,很热血,很有价值

前面两点并一起写,这部分作者的文笔超群,文章紧贴目标群体,问题剖析细致。

拜读之后,读者感同身受:这完全是我的生活写照嘛。

eg:领导更喜欢提携“愚蠢”的同事

文章完全不考虑外界因素与个体差异,给出一条明确的、相对短期限内能够上岸的路线。

读完之后就意识到我迈向成功的路似乎并不远,看看身旁还在刷抖音的同事,瞬间被优越感包裹——呵!我已经走在了前面

eg:细数我身边的财富自由 都有这几个习惯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真的写得很好,夹杂个人/名人案例,丰富的个人经历/阅读/思考让作者写出了对我价值巨大(我以为)的文章。

eg:四个习惯 教你学会抗干扰

3. 我个人认知鸡汤应该是一类文体,影响大小、价值观曲直

因果都在作者。

好的鸡汤,喝了确实是可以养人的。

好鸡汤促活示意图

承上启下,正文写专注(抗干扰)干货一如既往的还是先给场景。

场景(WHERE)

正在做一个案例分析或是一个需求设计,需要百度一下资料或调查竞品。看了对口的技术文章,案例分享又被智能推荐了相关联的文章,一次又一次点开、阅读,然后:

离当下的工作渐行渐远,其中的任意一篇文章也没有吃透。

其它部门同事找你询问需求,同事找你解释数据,人事找你聊聊人生,都会打断你手上的工作。而你重新预热并投入你的工作,需要额外十分的精力。

手机弹出了菜单栏:

  • 女友微信消息:在干嘛/好无聊/买买买;
  • 抖音推送:铅笔腿小改改女友力爆棚;
  • 30岁前不管理财富 后悔一生;
  • 淘宝瓜分20亿,就问你拿不拿。

我工作两个显示器,开始栏平均两分钟一亮我都会点开。

据不完全统计,80%的高亮跟我一毛钱关系都莫得。

归因(WHY)

智能匹配、推荐、用户体验、用户心理等当下风口词汇,可以细分为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推荐系统、用户画像、分层、用户上瘾、文案/界面优化等数十个不同领域,每个领域专家的学历,经验都很优秀,薪酬也很可观。

通俗些你可以理解为:各公司投入了夸张的资金雇佣了一大批有丰富经验,高学历的研究者结合多学科的百年经验,来研究出一套策略来促使你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沿着企业设计好的路径多点、多看、多传播,并让被传播的人多点、多看、多传播。

所以,你离不开手机不是没有道理的——别人花了九分力气让你沦陷,你花半分努力尝试脱离(这边就不细说了,研究用户心理/习惯就可以找到韭菜)。

大部分人对何种行为予自己的未来有益心知肚明

正向行为往往收益周期较长,投入更多,且过程令人不适。

而负向行为往往周期极短(短视频十几秒),投入极小(手机一部),全程高亢奋。短时间无消耗戳中你爽点。

人们往往想要短周期见到高收益,有心者利用这一心理收割亿万,韭菜还是一茬一茬长。

生物先天厌恶不适 不专注其实也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逃避,走上成熟的一个标志:不侥幸。

习惯

当你的不专注成为习惯,就会被更容易地转化,然后人生就会很难,且枯燥。

生在集体中,领着它的红利,一些义务是应尽的——及时回复消息,配合团队工作。但是效率上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能让你获得更多。

结果(RESULT)

想想还是加个结果,上文也提过:稍稍想想,长久不专注的结果大部分人们应当是晓得的。

仅当提醒提醒自己吧:

  • 工作效率低(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 蹉跎岁月,并无寸进;
  • 不可逆地丧失竞争力。

我现在是觉得人一直都在搭着自己的框架:思考、试错、调整、归纳,在此不分次序与重要性。

整个闭环你是需要去不断经历的,框架不断丰满,完善有指向,你再凭着你的框架去尝试适应社会,结果会告诉你他们俩搭与不搭。

  • 搭:你这个阶段是合格的,别放松,去拥抱后续;
  • 不搭:思考、试错、调整、归纳直到搭,否则在污泥里爬。

有个残酷的事实是:社会对你不同时期的框架质量是有要求的。

你下一个阶段只满足了上一个阶段的框架要求,还是搭不上。

闭环走少了,路也变窄了。

做法(HOW)

  1. 掌握内部成因:前面已经说了不少了,但我勉强算个行内人,且了解些策略,依然还在水里,且游且珍惜把。
  2. 外部限制:周计划、专注APP、惩罚/酬赏,这些目前对我收效尚不明显,有待深入跟进。
  3. 社会压力:收效适中;
  4. 比较:连接物质世界和意识世界的桥梁 (谁和谁,什么和什么比较对号入座就好了)。

回头读了一遍,应该还是有些价值的。

刷到的都是有缘人。

今天的日报依旧是信息量爆炸,且枯燥。

 

作者:范十八,公众号:半仙范十八

本文由 @小春e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hh 很有意思~

    来自广东 回复
    1. (●’◡’●)

      来自江苏 回复
  2. 已阅

    来自广东 回复
    1. 希望对你有益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