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到运营,我是如何转行的?

2 评论 5926 浏览 9 收藏 15 分钟

笔者以自己的转行经历为基础,对转行这一问题做出了提问,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和启发。

有人说,是自己选择的事,跪着也要完成。

的确如此,但是,人是充满弹性的啊,一直跪着不累吗?

该转行时就转行,自己选择的路不后悔就成。

在我这些年的工作过程中,我见过很多人想要转行但却不敢,也见过很多人草率地转行了却又想回头,还有很多人一直在迷茫之中徘徊。

其实转行这件事,大多数人都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之中经历,也不是转行了就会说自己是一个始乱终弃、虎头蛇尾的人。毕竟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追求是不断在变的,当阅历逐步增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当你要放弃所学多年的专业,或者放弃从业了多年的领域,投身于另一个领域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容易,一切都要从0开始,无论是收入还是经验,都会进入一个新手的阶段。此外,大多数人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跨出第一步。

所以,我搬出来一些自己转行时的草率经验,分享给大家。

准确来说,我目前经历的真正的转行有两次,但是第一次对我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也基本奠定了之后的所有基础。而第二次由于跨度并非太大,此外套用第一次的经验,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多。

我最初的工作是室内设计,但真正入行之后才发现,发现这一行并非是自己想要的,太多的工作模式都和我理想中相去甚远。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也喜欢去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去完成,也深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这个时候,我对我的工作出现了质疑,也出现了想要转行的想法,我实在是厌倦了每天面对CAD、3Dmax等,这大概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加上一些机缘巧合的接触,我也慢慢发现了自己想要去从事的领域,我就开启了转行的准备道路。

具体的心路历程,我就不赘述了。简而言之,我的转行是“设计→策划→运营”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认知逐渐被开启之后,促使自己寻找到的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接下来,我主要会以自己转型为运营的过程为例,说一下转行之前需要去做的事情。

在转行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收入可能会大幅度降低的准备?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从业N年的人,可能已经具备稳定的收入和影响,那么转行很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收入的短期缩水。总之,从业时间越短,对于自身而言转行的风险和成本也相对更低(当然,家里有矿的可以忽略)。

大致呈现这样一个局面,所以,真的想要转行的人,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

2. 你是否已经做好了放弃所学/从事专业的准备?

其实很多应届毕业生找的工作都与本专业无关,但很多人在这个时期其实是没有方向的,更多的人是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慢慢找到了方向,而此时转行想法也会更为理性。

在这种时候,理性是必要的,而那种因为“做得不开心”“工作太无聊”等原因想要转行的,可能还需要三思。

放弃自己的专业,代价其实也是相对高昂的,尤其是还需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等等,投身于完全陌生的领域,要面对的比你想象的更多。

我当时决定要转行的时候,仍旧坚持把自己当时所学的专业在实操上掌握,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种执念吧,如果有更好的出路也不用非要如此。

3. 你是否已经想明白了自己的方向?

你想明白了以上放弃的成本之外,最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经想好了去路,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裸辞和盲目尝试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很多人在萌生转行想法的时候,是没有想好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做的。而作为成年人,一定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打无准备的仗必然是有优势的。

回过头看,我第一次转行时还年少无知,并没有这么清晰的阶段认知。但是如今回忆起来,还算理性的我也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的,因此我把那些提炼成以上三步。

于是,当你一层一层递进,把上面三个问题想明白之后,你大概就已经心里有数了。是继续老本行?还是转行?

如果你选择了后者,别急,你的准备才刚刚开始。

如果已经确定了要转行,还是不能着急,这个时候,你要先了解自己。毕竟,当工作无法胜任的时候,更多时候是因为自身的能力不足所导致,将自己了解得更深,便更有机会迎接挑战。

你需要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1. 你是否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和勇气?

这里除了以上提到的物质收入之外,还有很多精神层次的要求。

隔行如隔山,放下你之前的主管、总监、VP身份、铁饭碗。现在开始,你不过就是一个新人,要重新学习、融入,还要有高度的热忱。

此时的你,是否还有信心重新去学习?是否能够把自己当成新人去对待?是否已经想好了一条道走到黑?

2. 你想要的工作没有你想的那么有趣

以我自己为例,我想要的是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输出创造的工作。但实际上,每个工作都有其非常枯燥的一部分,比如说面对众多的数据,还有许多的基础工作等等,这些都是繁琐而无味的。

不管你想要做的是什么工作,它都一定夹杂了大量的平淡的成分。

3. 你的自身能力是否能够应对新的工作?

这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可以让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新的工作需求。

以我个人为例,转行到运营,需要的能力有: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执行能力,为此我给自己打了一下分:

做这种图当然不完全是为了装逼(非要说装逼也行),其实也是审视自己的一个机会,如果要绘制这样的一个图,你除了要会使用EXCEL,你还要学会客观面对自己。

当然,打分的评判标准,也取决于你自己,也可以取决于你的同事朋友们。

一个优秀的成年人,是应当能够独立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此外,这些维度代表着,你已经基于新的职业有过粗略的分析,这考验着你对待事物的转换能力。

转行之路开始

OK,到了这里,对自己的认知也差不多了,要开始投身于真正的转行初始了,假如裸辞并裸找工作,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因为谁知道你一个毫无经验的人是否能够很迅速地找到呢?

充分的准备在这里显得还是相当重要的。

So,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层层递进,为大家总结一番:

第一步:了解你真正想要触达的岗位

很多时候,在一个领域甚至一个岗位,也有不同的分支,就比如说运营,在这里可以分为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而最开始入行的人,更应该选择一种来进行精准地准备。

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百度上大把大把可以找到相关领域的内容。此外,如果还想更加精准一些,那就从东家的角度来出发,你可以去看各种招聘的岗位描述,这样可以快准狠地了解自己转行的岗位分支领域,以及需要快速具备的实战内容。

第二步:系统性地学习

当你在第一步的时候,已经大致对自己即将进入的领域有了相对精准的定位,那么接下来,就可以灌溉式学习啦。欲练其功,必先自宫(我在胡说些什么啊喂)!

其实,这里的“功”指的是系统性的学习,从启蒙认知,到成熟的认知,再到可以实际运用的范畴。方式也很多种,依然以运营为例,你的知识学习途径有以下。

1)网课或线下课

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你百度一下就会知道这些渠道已经有非常成熟的课程体系了,知识付费领域,的确是一块宝地。其他行业的你同样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方式,毕竟现在知识开放的时代,其实只要肯花钱,还是能买到不少好学习资料。

如果你所选择的行业,需要更精专的操作或者没有太多线上课程,那你同样可以去寻找线下的途径。

2)书籍

书籍同样必不可少,但是看书也需要方法,因为一本工具书当中,也充斥着不低于20%的没有太大价值的文字。

择优来看,并择优学习才是根本。

3)碎片化获取知识

其实,很多人排斥用碎片化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但是我个人其实是蛮喜欢这一点的。因为很多碎片化的知识,其实是非常崭新的知识点,也是前人不断提炼总结而来的。有时候看这样的文章,会获得更多的经验,也能够基于自己的系统性认知得到更多的理解。此外,这类文章,有很多是通过从业者在自身工作环境当中领悟的,因此也会结合实战演练,非常具有价值。

碎片化知识的来源,包括各种专业人士的公众号、相关网站等,相信互联网玩得很6的你们,并不缺乏找到这些知识的能力。

当然,看碎片化的内容,一定要学会挑选,如果能够找到很专业的内容,可以尝尝去看;如果只是大海捞针,那就只是浪费时间。

第三步:接触行业内的人

提前接触行业领域内的人,尤其是各路资深从业者,能够让你的学习之路事半功倍。

一方面可以提前了解岗位内的实际工作内容,以权衡利弊;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有了前人栽种的树来乘凉,总比闭门造车强的多。

此外,当你真正入行之后,这些行业内的人士,依然可以成为给予你建议和idea的人。

那么如何接触行业内的人呢?

你可以通过社群来入手,QQ群的搜索功能,一搜一大把。另外,优质文章或公众号很多都有留私人公众号,也包括知识星球等等。

当然,这里我并不建议你无付出地去索取,该付费就付费,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想着做伸手党呢?不要以自己的奇葩观点去绑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

另外,认识的多了,说不定还能促成这些人就成为你未来的工作引荐人(身边发生的类似案例也很多)。

然后,学习了以后,你一定要试着去输出。输出才能把自己脑子里的思维捋顺,也才能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有短板,比如说产品经理可以试着去倒推一些产品的PRD文档,运营可以去梳理一些产品的运营活动进行复盘,甚至运营一个公众号、一个短视频平台等等。

这个对于主营业务、副业,都是有帮助的,面试的时候甚至也可以作为一个作品进行展示。

最后,不断地磨砺自己吧,做好做一个小白的准备。

等等,还得要说一下,转行没问题,但是尽量不要在自己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鲁莽地换。

 

作者:南瓜花西瓜头;公众号:复兴计划(FXJH2017)

本文由 @南瓜花西瓜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新开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 真的感觉没有灵魂

    来自福建 回复
    1. hhh,不过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和粉丝互动,不行建立个自己的小社群也不错~

      来自贵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