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职场中的舒适区
我个人有个习惯,每隔半年左右,会试着把自己的简历投递给同行业的其他公司,进而参加一些面试。
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我每隔半年就想跳一次槽,而是因为,我想看看,其他公司(市场)是如何评估我目前工作的价值,他们是否愿意支付更高的薪水来邀请我去工作。以及,我所得到的是否和我所付出的相匹配。
回顾我们的工作,我们会发现,只要不是太傻的人,一般经过3个月左右的训练,通常能较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角色。
我们在这家公司的框架下面工作,就会过得比较舒服,这就是很多文章中所说的舒适区。但这种状态是比较危险的,因为,一旦哪天突然掉到了地上,比如公司倒闭了,又或者被公司开除了,我们往往会变得无所适从。
我们来假想一下,你是一名银行柜员,你工作的非常认真,勤勤恳恳。突然有一天,你的主管跑来跟你说,你被开除了,因为你的岗位被新来的00后给挤掉了。或者柜员这个职位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消亡了,你怎么办?假如这个时候你还需要还房贷,需要照顾父母和孩子呢?你该怎么办?
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面前,我们都希望我们拿到的是一份铁饭碗,但我们同时又都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根据光明网的一份调查报告,现在的中国人一般一生会更换7份工作。所以,我们需要时刻让自己准备好,时刻对自己所拥有的进行反思,自己所得到的和自己所付出的是否是匹配的。
那既然舒适区这么不好,我们是不是应该打破它,跳出它呢?
个人觉得可以不用跳出,只需要扩大即可。
比如你是一名视觉设计师,视觉设计的工作你已经可以得心应手了。这个时候,你不需要跳出舒适区,比如跑去干销售。你应该做的,是去扩大它,比如选择接触交互设计的工作,或者产品经理的工作,尝试扩充自己的能力,进而扩大自己的舒适区。
其实,在职场当中,很多的职业我觉得都存在一个「钟形曲线」的情况。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工作不是很熟悉,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越来越熟悉我们的工作。直到到达某个顶点,之后可能你继续工作,也无法增加你的经验了。随着你的年龄增长,你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下降,因为新来的同事更年轻,也要价更低。
钟形曲线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我们到达经验的顶点,也就是所谓舒适区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寻找新的上限,需要不断的去扩大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竞争力,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竞争力水准上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张丁杰(微信公众号:izhangdj) 投稿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钟形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