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如何良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
编辑导语: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用到批判性思维。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又该如何运用?本文通过几个简单的案例带你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并对其三要素进行论证分析,总结如何良好地运营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一起来看下吧。
下班应该打王者、写文章、还是约吃饭?或者到时候在说?
这可能是你工作生涯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时间就那么多,打了王者就没时间约饭,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选鱼还是熊掌就成了咱们所要思考的核心,往大里说,这就是独立思维在生活中最直接的体现。
一、批判性思维有啥用?
私以为,独立思维最重要的两部分是结构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强调系统化,即如何让内容变得像书的大纲一样,一个个的逻辑清晰,简单明了;而批判性思维则更侧重于如何理性分析我们生活中所见到的所有信息,可以是公众号上的一篇推文,也可以是你在电梯里看到的视频广告,anyone。
有同学就要问了,学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用呢,学这个的时间打把王者它不香吗?
举个例子,你打王者为了撩小姐姐。
女生和你在奶茶店,你问她喝什么,她回答“这两天大姨妈,也没什么特别想喝的,点个热拿铁好了”
参考答案:给她点热拿铁(如果没有,其他热饮也可),因为她来大姨妈,身体需要调理,且没有特别想喝的饮品意向。
晚上21:30分,女孩子在校门口和你说她寝室锁门了,不知道怎么办。
参考答案:帮她开一间房,然后回寝室打游戏。因为她说她寝室关门了,住宿问题没办法解决(但你寝室没锁门);同时,双床房和大床房比单人间贵好几十,为了帮她解决问题的同时降低成本,你做出了以上选择。
看,理性地分析对方表达出的目的和意向,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性价比最高的答案,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二、论证的基础三要素
咱们的大学时代都有写过一个叫毕业论文的东西,虽然内容大多是注水猪肉,但整个文章的结构脉络都是由咱们的指导老师亲心辅导,里边通常有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这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3要素,议题、结论和论据。
- 议题:整个文章的问题。通常包含描述性议题和规定性议题。
- 描述性议题:关注于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描述,是事实。
- 规定性议题:关注于是否该做,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的讨论,是观点。
举例来说,就是<周扬青发的微博是否属实>和<周扬青发微博这个行为是否可取>这两个问题的区别
结论:对方想要告诉/引导你的结果,你们交流的主旨。比如<周扬青发的微博内容属实>这就是结论。
论据:证明结论的依据。常见的来源有个人经历、专家意见、研究报告、典型案例等,每一个论据都需要多番推敲。
比如专家意见,从上世纪糖果行业支持研究院对蔗糖对健康的影响,引导专家表达<食用糖对身体无害>的结论,到当下各类专家发出<新冠肺炎只是大流感的结论>,每时每刻都在彰显专家已死的现状,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三、如何寻找论证三要素
刚才我们说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进行批判性思考,我们在检索内容时要按照议题-结论-论据的顺序进行查找,下面就带大家看看如何寻找基础三要素:
1. 首尾引导
大多数文章会直接说明结论,在文章头部或尾部可快速检索到。
2. 关键词引导
如果没有找到结论,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再次检索结论和论据,常见的关键词有由于、研究显示、第一第二、另一方面等等。
四、如何分析论证三要素
找到了议题、结论和论据,我们需要判断这些议题是否可信,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了解对方的真正诉求,我们把信息包含显性和隐性,显性是对方在文章中直接说明的信息(可以在内容上寻找到的都是显性信息),隐性则是需要你进行推导判断的信息。
1. 显性信息看因果
显性信息的议题、结论、论据。我们要看这个论据的来源是否属实,这个论据与结论是否存在相关性。
是否属实:相对来说,个人经历、研究报告、专家意见的效力较高,从个人的经验来看,可以再对论据原作者的背景,研究报告的对照条件等信息进行反推,当然论据最好的证明方法就是交叉验证,像二战时的间谍,总部通常会将同一个问题发布给多个间谍,再对间谍给出的结论进行统一整合分析,得出真实性相对较高的结论报告,从而下发对应的战争指令(加尔西这种一个人骗一个国家的微操毕竟还是少数)。
2. 隐性信息看假设
假设,就是对方认为可以但没必要说的东西(其实很有必要),包含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2种。
价值观假设是指因为对方的成长经历、立场等原因,对事物自发的价值判断。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我小时候被猫咬过,一看到猫就会产生恐惧感,当朋友问你猫和狗哪个可爱时,自然就会倾向于狗。
找出价值观假设的方法如下:
- 调查作者的背景,了解他表达结论背后的深层动机。
- 问一下“为什么坐着的立场产生的结果对他而言显得那样重要?”
- 寻找类似的社会辩论,看看同类的价值观假设。
- 使用反串方法,采取对方相反的立场看看哪些价值观对这一相反立场显得重要。
- 应用常见的价值观冲突,例如个体责任和集体责任之间的冲突。
描述性假设是指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比如我们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是丰乳肥臀,也有人认为是细腰长腿。这些对世界的定义,就是描述性假设。
找出描述性假设的方法如下:
不断思考结论和论据的因果关系。
- 不断追问“你怎么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
- “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论据作为支撑。”
- “假设这些理由都成立,有没有可能这个结论仍是错误的呢?”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支撑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 将自己至于作者和演说者的立场。
-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
认识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来获知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3. 常见谬误
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咪蒙的大名,立一个渣男靶子,并进行疯狂输出,引导女孩走上消费主义的道路。他的结论通常带有很强的情绪引导,这,常常引导我们走向错误的道路。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谬误:
(1)人身攻击
不考虑结论和论据本身,仅仅因为不喜欢对方,就对对方的结论横加指责,站在对立面。
(2)虚假两难
这里讲一个经典案例,如果你要约一个人,不妨问ta“明天下午,一起喝咖啡还是看电影?”
看似你只有这两个选择,其实你还可以跳出来看这个问题,选择不约。
(3)权威引导(光环效应)
因为告知你结论的是老师/专家,不加判断就深信不疑。
甚至因为一个男生唱歌好听,就觉得他跑步也很快。(大多数时候,人是很容易被这种爱屋及乌的情绪引导的)
(4)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是错误的,因为这会让家里没电脑,但需要上网课的同学失去唯一的上课渠道。
实际上,网吧也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将重心从学习迁移到游戏上,我们在看待事物时,要多从正反两面去解构,所有的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把握好度,明白其中的优劣,方为成熟之道。
(5)数据欺骗
小明期末考试成绩同比去年提升50%,小红同比提升10%,谁的进步大?
一些人觉得小明厉害,也有人觉得数据支撑不够,那么我们再加点数据:小明去年50分,小红去年80分。
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很多?实际生活中会出现很多数据欺骗的例子,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辛普森悖论。
五、总结
- 寻找论证3要素
- 找出论题、结论、论据
- 分析论证3要素
- 分析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假设)的因果、效力和欺骗性,去除常见的信息谬误
- 根据分析结论执行相应动作
本文由 @秋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是考过管综的高分选手吗?
有点意思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