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

5 评论 12117 浏览 18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近日,阿里在内网宣布取消周报制度,员工无需在周末对一周的工作进行汇总。对于周报,你怎么看呢?认为这有利于员工对工作进行梳理,还是认为这是无用功呢?本文作者关于周报谈了谈他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踊跃交流。

阿里在内网发通知宣布,不再强制要求员工提交周报,不仅取消了周报,而且不鼓励低效加班。另外,对于形式大于内容的且没有思考的 PPT 也要杜绝,无谓的形式只会增加负担。

这一决定,真心给阿里点个赞!作为信息汇总和同步,领导阶段性的写报告,限定字数,这种方式也很赞。

我自己就是个不爱写周报的人,在工作的前三年,我没写过一篇周报。因为那时候在创业公司,人也不算多,每天做的事情都很清晰,早会和周会基本能实现所有信息的共享。

写周报,反而成了一种冗余和形式主义。后来去了大厂,因为人多,而且公司要求写周报,所以一直硬着头皮写。

早上我在两个微信分别发了个朋友圈,想调研下圈里要求写周报以及日报的大概是个什么比例。没想到发出后一小时,朋友圈直接炸了。

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

这是其中一个,你们看到的还只是冰山一角,这条朋友圈到目前为止累计有 587 人点赞,249 人评论。

我这个微信号有 4000 多人,可能是有史以来点赞评论最多的一条。以至于我的安卓手机只要进到这条朋友圈,就会出现加载卡顿的情况,也是醉了。

可以看出,大部分公司都是要求写周报的,其中一部分要求写日报,还有更厉害的,要求写小时报。不知道这要求写小时报的老板,是什么心态。

更奇葩的是,还有日报、周报、月报三连的,估计干活的人每月至少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写各种报告吧。

我个人是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做派的,这种除了满足了少数人的需求,对大部分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每逢写周报,就好像硬得憋出一点东西去凑篇幅。

并不是没干啥,而是很多工作都是常规性工作,写出来就像流水账一样。不写吧,老板感觉你啥也没干。所以很多为了写周报的人其实也私下写日报,只不过这种日报纯粹是备忘,到周五的时候再凑成一篇整的。

不得不说,憋周报也是大部分人进入周末前的最后一道难关。

到大厂后,每周五下班前的一段时间,我就发现整个办公室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埋头干活。不干别的,就是戴上耳机安安静静写周报。短则半小时,多则一小时。

我一般十分钟写完,不递进、不排版,一般 1、2、3 列出来干了啥、有啥进展、有啥结果、有啥问题,然后就完事了。我看过其他同事的周报,我去,那简直像一篇论文,保守估计,写作时间至少一小时起。

周报到了领导那,几十封邮件,你认为领导会每篇仔细看吗?

遇上负责的领导,真会看,而且很仔细,还会给出一些回复和反馈。遇上走过场的领导,一键已读了事。

普通员工的周报大部分都是流水账,因为日常工作无非就是那些,亮点就是一些关键进展或者一些数据上的结果。领导的周报,大部分都从员工周报里摘抄,再加一些个人补充,然后攒成一份发给上一级领导。

上一级领导按同样的套路再攒一份,再发给上一级领导。层层递进,每一次传递,信息都会被优化一遍。

所以,为什么很多时候大老板都是最后一个知道基层问题的,就是这个原因。

此外,周报的内容写作也是考验水平。你写得越多,领导觉得你越认真,排版越好看,领导觉得你越用心。从措辞上,稍加修饰就略显逼格。明明只是参加了一个会,非得写成协调各方针对某某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当前情况商量了初步方案,待下周继续跟进。

等到下周,就变成了进一步方案,待继续跟进。周报里的各种粉饰和包装,在任何公司都存在,只不过大家不愿戳破而已。

周报还能理解,写日报的我觉得控制欲就太强了,写小时报的可以用变态形容。周报只是一种手段,是对于那些划水摸鱼的人的一种控制方式,不自觉的始终不自觉,自觉的始终自觉。如果周报变成一种形式,尤其是一种营造阿谀奉承或者粉饰太平的形式,那就真变味了。

我想,阿里之所以这么干,问题一定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都是管理问题,只学形式不抓关键,也只能流于表面。能走出这一步,也算是做了表率。

现在很多公司开始实行 OKR 管理,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方式方法千千万,效果好不好做的人最清楚。如果把脑力劳动者当成手工劳动者去管理,肯定是不会有啥好效果的。

有的公司要求加班必须到 9 点,结果大部分人在那吃饭聊天摸鱼,到点还混个公司的打车报销。

为了这种形式,何必呢?

除了周报和无效加班,形而上的 PPT 也是一种不良风气。更有甚者,有的公司专门有人是给领导美化 PPT 的,那效果叫一个惊艳四座、酷炫吊炸天。

这种空有其表、内容匮乏的 PPT,有什么用?

周报是手段,不是目的,解决大家干活动力的问题,让工作出结果变高效才是目的。要么,给成就感、给成长、给机会。要么,给钱、给钱、给钱。

前者,是管理者的职责。后者,是公司的治理机制。精神和物质,只要占一样,人就会有动力,给自己干活谁会偷懒。

为什么老板总是殚精竭虑、没日没夜?

因为干得好自己能赚钱、兄弟们也能跟着赚钱。干得不好,赔的可是自己的钱,肉疼啊。如果只是把员工当成工作机器,谁会跟你一起殚精竭虑、没日没夜?

相反,干好干差一个样,再配合一些形式主义,谁还用心干活呢,摸鱼等工资不香么。

道理都懂,但知易行难。

小组织还好,公司大了,避免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当组织开始固化后。所以,很多大公司阶段性的调整组织架构并进行业务重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固化。但这是没有终点的,就是一个持续的流水席。

我现在自己给自己干活,不写日报、不写周报、不给谁汇报,但每天都得给自己一个交代。我现在的工作内容和强度比之前更大,做什么心里很清楚,如果让我再去搞什么形式主义,我觉得是浪费生命。

不做事就不会有结果,没结果就不会有收入,没收入就活得不舒适。

归根结底,还是穷啊!

当你足够渴望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没有什么能阻拦你的,你会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价值产出最高的地方。周报是不可能再写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写了,希望这句话不要被打脸。

相反,养尊处优或者没有危机感的人,还是不够穷,或者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穷。现在虽然不用写周报了,但每天文章日更已经成了习惯。

每隔一段时间我也会在文章里汇报一下我过去的一些变化和进展(比如文末的推荐文章),都会体现在数据和结果上。至于我每天每周做了什么,那是要给自己能交代过去的。不做,就不会有结果。

做不做,做成什么样,看你对这事儿有多渴望。在我看来,这种复盘的价值比事务性的周报大多了。

所以,我并不是反对周报,而是不看好任何形式主义的机械制度。纯粹为了交差的周报,那就没啥意义了。

周报只是形式,目的如果是复盘和优化接下来的行动,那我还是建议每个人都能写。

不为别的,为自己。

#专栏作家#

唐韧(Ryan),微信公众号:唐韧,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Juliye Care产品总监,《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写过代码、做过产品、出过一本书,有过 4 年的创业经历,也在大厂服役过,如今是一名自由职业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绩效怎么样,还在写作水平。

    回复
  2. 挺好的

    回复
  3. 形式主义一定要杜绝,周报如何优化呢?感觉团队数据化的管控还是有必要

    回复
  4. 为何会有“扁平化管理“一词,因为很多中层领导喜欢做样子给老板看,而老板不关心措施具体效益,也没时间去研究效益,只知道相对而言给自己有种错觉,员工加班或者一些会议管控,让自己有安全感

    回复
  5. 我每天都会写日报,每周一额外再写一篇周报。因为我还处在轮岗培训阶段,培训组长说,日报不要写流水账,一定要体现自己的想法。我就每天绞尽脑汁想可以写一些什么产品方面的经验模板(绝大部分都是网上看的,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总结)。我写的我感觉脑子都干了。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