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应该如何把事做漂亮?

0 评论 4509 浏览 17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读:作为一名优秀的职场人士,不应当只是完成工作,更要把工作做好。那如何才能把事做得漂亮呢?本文作者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周,我接手了一个任务,完成任务后,就被同事拖去好好数落了一番。指着文档,说这里语句描述不对,那里又有问题等等。当然,我也没有反驳,因为的确是我的错。同时,我心底有些许委屈,明明以前类似的任务都是这样做的,怎么这次会突然要求高了起来?

这件事过后,我开始反思和总结,一件事,如果仅仅是完成它,达到做事的层次很容易,但是想把一件事做得漂亮,该怎么做呢?换言之,有没有一种方法论去支撑我们去有节奏、有效率以及有质量地把事做得漂亮呢?

有的,我慢慢讲。

一、确定评价体系

一件事完成得漂不漂亮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这件事处于的评价体系说了算。

简单点说,做事前你要知道事情的成败是由谁来评价,不管是人是物还是事。确定评价的对象后,就可以建立一个简单的评价模型,作为做事的指导方针,建模分以下3步骤:

  1. 确定评价指标
  2. 确定指标权重
  3. 建立评价模型

1. 确定评价指标

我用我前文讲的案例来讲解这一个过程,上周接到的任务其实是写一个功能描述文档,交付的对象是我现在负责项目的甲方,他们对文档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当时才接手不够重视),由我梳理后,一份文档的评价指标我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2. 确定指标权重

现在你有了评价指标,就要开始为指标设置权重了。权重规则也很简单,若整个评价指标权重的总和为1时,那各个子指标的权重相加的和也要为1。但指标的权重如何确定呢?

如果你能直接从任务评价对象那里得知指标权重最好,但是往往现实生活中你是不好得知的,所以指标的权重一般由经验和过去成功的案例确定,其本质上由你的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综合而定。

3. 建立评价模型

即建立一个你能自我评价的简单公式。

如果一份完美的高质量文档的评价是100分,那么根据我上问所提到的指标与权重,即可确定各个指标所占的分值分别为20分、40分、30分以及10分。

在文档写完以后,就可以通过主观认知以及和以前好的文档做横向对比,得出你认为此项评价指标你能得多少分(满分为100分),然后将指标得分的单位变成百分比,即可得到指标结果百分比。

最终你做完的文档最终得分计算公式为:得分=20分*逻辑架构指标结果百分比+40分*文档格式指标结果百分比+30分*行文语句指标结果百分比+10分*排版布局指标结果百分比。

如:20*80%+40*80%+30*80%+10*80%=16+32+24+8=80分。

4. 评价模型的作用

评价模型就是你的行动指导方针,鲁迅说过,“所有不能量化的目标都是吹牛皮”。

二、推演与调整

事情从执行的结果分为两类,可逆和不可逆。

顾名思义,就是一件事情你做了之后你还能吃后悔药的就是可逆的,对于可逆的事情你有不止一次推到重来的机会,但是对于不可逆的事情,你的每一步操作都有让你翻车的风险,所以事前推演无比重要。

这里,我再次给大家分享一个概念,沙盘推演(感兴趣可以翻看如何避免设计漏洞?,沙盘推演在设计中的应用)。

「沙盘」是什么呢?沙盘是古代和近代军事战争中,常用于模拟敌我双方所处的地形以及情况,进行战争推演从而预测战争发展的方向。其作用价值在于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和更好执行做事节奏,为做事的人提供更好的做事路线。

我用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高考」来讲述这个过程。众所周知,高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那优秀的教育者们是如何用沙盘推演高考的呢?

模拟考试。是的,在我们高考前进行无数次的模拟考试,就是为了让学子在高考取得更高的成绩。换句话说,对于不可逆的事情,你要尽可能推演正确的做事方法,总结推演中的问题并且用评价模型去调整下次沙盘推演的过程。

沙盘推演本质上是对不可控的未来进行可控的预知,把不可控变为可控,所以需尽可能列出所有未知情况,进行针对处理。这里可以使用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说白了就是不重不漏,不思考重复的情况,不遗漏缺失的条件,这才是有质量的去完成一件事。

最后说说可逆的事情,就相对不可逆的事情轻松很多,比如我这次文档任务,因为我有充分的时间根据评价模型去调整最终的成果,从而达到任务评价对象的标准。

三、总结方法论

好了,天资聪慧的你拿着80分的成果交差了,如果质量不错你可能会受到嘉奖,但是然后呢,有没有想过去复盘去总结呢?

因为人的惰性,很少会有人去总结方法论,往往凭借着经验直觉去重复操作,以至于重复犯错。怎么说呢,战术上的勤奋是掩盖不了战略上的懒惰的,所以找到事情发展的本质,让你快速走“捷径”,是一件你赚了但你很难短时间察觉出来的事情。

来吧,总结一套方法论的方法论是怎样的?

一件事物的发展,从表象开始你要找到表象的原因,也就是底层逻辑,从而为每个小现象找到一些对应的方法,最后方法之间的串联与搭建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方法集,即为方法论。

通过自己的分析整理后的方法论,往往这种方法论是定制化的,且完全适用你自己的,比借用的方法论更加有效,所以对于频率比较高的事情总结出一套方法论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四、最后

我们来梳理下整个过程:

  1. 找到你要做的事情,最后是由谁评价的,TA的评价体系是怎样的。
  2. 事情分为不可逆与可逆的类型,对不可逆的事情要沙盘推演,确保事情发展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依据建立的评价模型调整结果。
  3. 完成一件事后要复盘总结,避免战略上的懒惰,为下一次“考试”取得更好的分数。

我认为普通人和高手之间的差距就体现在做事情的方法上,高手是有节奏、有质量以及有效率的,普通人往往是无意识、随性以及混乱的。以前我常常说自己自己粗心、不重视、忘性大等等,其实本质上是方法有问题,所以观察高手的做事过程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作者:二会,希望每个文字都能对你有帮助,公众号:二会说(chanpinwang)

本文由 @二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