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员到项目经理:我的转型之路
编辑导读:作者回顾了5年前从程序员变为项目经理的经历。他没有匹配的相关经验,在有全职工作前提下,脱离舒适区,以目标为导向,自我驱动完成了转型的学习和准备。改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希望他的经历能给你带来启发。
一直在低头玩手机亦或埋头苦干的你,猛然抬头一看有没有发现伴随着疫情,今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二了?今年的计划or目标完成了多少?
疫情的突发不仅仅是打乱了个人的节奏,也打乱了很多公司的规划。今年公司进行招聘面试的时候我明显感知到求职人员的被动,虽然我是一个危机感较强的人,但是这段时间的招聘过程更加加重了我的感受。遂想将自己每个阶段的工作经历进行总结。
目的如下:
- 能够从梳理和总结的过程中回顾那段扎根的日子,也能够从中拾取前进的能量。
- 能够通过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予和我曾经一样的新人以动力,老人以共鸣。
其实,这段经历已经过去5年了,现在也已经不从事这个岗位很多年了。但是就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使后面一系列的经历和岗位变化变的相对从容。不至于挫败感特别大,其中虽然有过迷茫、有过无助,回过头再来看这段经历算是自己扎根的时光了。
之前一直想把这一路走来的经验分享出来,但是碍于语文水平有限。一直到现在才决定一定要开始,和上面说的危机感也有关系。
作为一名程序员来说,算是非常兢兢业业。正因为还算端正的工作态度,以致于在工作两年多的时候,变成了公司的研发经理,管理近20人。刚刚开始诚惶诚恐,但是年轻难免得意忘形。以致于在后面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很膨胀,然后陷入迷茫。作为程序员并未写出来惊天动地的代码,但是不管是技术任务,还是管理这个团队还算是得心应手。
但是随着工作时长的增加,加上公司的业务大多是趋于内部管理系统。也让自己的技术慢慢跟不上互联网公司的技术。这也让自己意识到不足及瓶颈。于是开始反思,后面职场的路应该往什么方向走。内心询问自己是否还有冲击互联网大厂的初心?反过来,我依然可以待在这家公司,待在舒适区里做着这个小领导。
经过反复思考,与好友的交流,最终还是决定跳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过程中经过多次徘徊,毕竟选择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因为有可能离开这家公司之后反而会退步。
然而,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复盘过往的经历,再结合朋友的分析及市场当时的行情。决定要走上技术管理这条路,当时因为年龄和经验其实并不是很匹配,转型和面试过程中踩过非常多的坑,希望可以给如果和我经历类似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筹备阶段,自我思考
一旦确认方向之后,有可能和我一样开始陷入第一个误区。想的比做得多,想的很美、非常美、特别美,开始憧憬着未来生活的美好。跳槽、转正、走上人生巅峰。开始制定计划,列读书清单,读前辈的成功帖。
结果一顿操作下来之后才发现XMind上的清单一个都没有动。这个阶段感觉是必然要经过的,就看自己需要多久才能够走出来。这个源于自驱力,外部的力量相对难以改变这个情形。
过了上面的第一个陷阱之后,我算是认识到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也至此相信不管什么事情何时开始都不晚,计划其实只是提供给自己一个清晰的思路,只要自己想明白了。计划留在心里远比躺在硬盘里更有意义。
经过一番自驱力和妄想战斗之后,接下来算是真正开始旅程了,马上会有第二个误区,往往刚刚开始激情饱满,这个时间可能是一周也有可能是一个月。但是很容易会被其他的娱乐活动或中途的挫折打败,导致根本没有完成阶段性计划之前就选择了安逸。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做法如下:
- 找几个同伴一起学习,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监督、鼓励作用。很幸运一路走来都有几个小可爱相伴。
- 坚持每周去一天的图书馆,给自己一个相对长的专注时间。用来独处和思考,复盘工作经历和坚定初心(氛围有时真的很重要)。
- 上下班的时候我会在路边或者商场观察周围的人,以用来告诉自己依旧是多么的卑微(屌丝)。这一点不一定适合其他人,首先这个不是刻意去做,也不是攀比主义,主要还是起到鞭策自己的作用。毕竟所有的努力首先是拥有更优质的生活,然后安定小家,当然安定小家之前首先需要有一个女朋友,然而我并没有。
- 不断吸取前辈的经验、请教厉害的朋友,但是这个需要自己能够甄别经验的真实性。就像产品经理收集用户需求一样:用心听,别照做。毕竟不一定每个人的经验都适用于自己,有些成功经验为了烘托成就难免会有一定的渲染、夸大成分在。
- 坚定目标、明确定位。这点算是坚持下去的核心精神,我当时的目标就是进入互联网中大型公司,定位自己为一名管理型技术人-项目经理。
以上为在此过程中,我遇到的典型误区,以及解决的方式。但是,我始终相信即便是我走得慢,只要不丧失目标,也会比毫无目标的徘徊要走的快。每天前进一点点,天天都进步。
二、沉淀阶段,蓄势待发
经历了上面的过程之后,基本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此时之前设定的计划就很重要了,需要自己坚定执行,风雨无阻。由于时间太长了,已经找不到当时计划的原稿了。但是大致可以总结如下。
1. 技术:总结已掌握的技术,形成通用经验
- 因为一直从事企业级应用的开发,明确自己相对擅长Java后台技术和数据库相关技术,详细的技术就不班门弄斧了。
- 形成技术帖并且发布至CSDN,这个过程中可以再次加深理解。同时在自己的团队中进行分享。
- 无法形成技术贴的就用xmind整理出来,形成技术结构,就能够很清晰的了解自己的优势。
2. 读书:列出读书清单,并且给予实践
这一点我认为是最难坚持的一件事情,毕竟真实情况真的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我特意找了一下京东的历史订单,找出了当时购买的书籍。因为里面很多书后面都送给他人了,所以书架上找不到了。
购买这些书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技术结构来购买的,因为自己在C端大用户量的技术是弱项。并且在系统运维方面也相对欠缺,所以书籍也是与技术相关。毕竟先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
清单如下:
- Head First设计模式(中文版)
-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 看透Spring MVC:源代码分析与实践
- 微服务架构与实践
- Nginx高性能Web服务器详解
- ZeroC Ice权威指南
- RabbitMQ实战 高效部署分布式消息队列
- 深入理解ElasticSearch
在购买书籍这件事情上,我的做法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列出自己需要的读书清单。然后,详细查看书籍的目录和网上已有的读后感,再决定这本书自己真的想看并且适合,再进行购买。并且是看完一本再购买下一本(打折或满减活动例外),毕竟工作后独处的时间是相对有限的。技术类型的书最好是根据书中的描述实践一遍。
3. 整合:将公司所有的系统进行整理,架构和联通
- 首先,整体分析一下公司所有的系统,找出最核心的那个系统。通过它找出各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
- 其次,从自己最熟悉的那个系统出发,整理出来单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系统架构,整理出来通用的模板,用来对其他不熟悉系统的整理。这一点有点类似做产品白皮书,下面大致会列出当时的文档目录结构。
- 最后,通过系统技术架构的分层,定位每个业务系统在整个技术架构中的位置。
文档目录结构:
4. 培训:两个月拿下PMP证书
技术类型的培训,除了提升学历之外,其他的培训不是很多,不过还是有很多网上的培训课程。大多为提升专项的技术(Linux、运维等),这次的目标是技术管理型岗位。所以找到PMP这个证书,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选择。
我认为PMP这个证书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证书。实际证书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但是它本身的知识体系着实强大。刚刚开始只是为了考试拿证,所以很多知识体系不是很理解也并未深究。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提升,其中的知识体系对我产生了很深影响。以致于影响到后续我从项目经理转型至产品岗位。
其实,证书只是对一次考试或培训的结果的证明,是否真正理解和学到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备考的经验这点上我并无很高级的经验能够分享,首先我本身应该算是学渣一枚,再者每个人的能力和学历背景不一样,并无过多的参考意义。当时我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首先是要拿到证书,备考时间两个月,所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刷题,其次就是跟同学频繁交流,通过交流过程中加深知识的印象,因为那本书还是很厚的。
考试题量也很大的同时,考试的时长也是我经历过连续时间最长的考试(4个小时 上午9:00-下午13:00)。真的是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
5. 职场:制作一份全新的简历
既然需要转型,首先如果公司内部有机会的话,那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之一。如果没有的话,那就需要寻求外部机会,所以提前准备好一份符合转型要求的简历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前面四点也为制作简历打下了基础,如果前面的计划全部都顺利完成的话。简历的编写就变得水到渠成了。等到外部机会到来的时候将会游刃有余,所有基础的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不管是岗位的匹配度和薪水位置,都把握在咱们自己手里。
6. 业余爱好:学会吉他&尤克里里
任何枯燥的目标和事情如果能够结合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起,不仅可以缓解情绪,同时也可以促进枯燥事情的成功。任何事情和工作并不一定刚开始的时候咱们就喜欢,亦或是匹配。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经过我们努力和坚持之后,并且过程中得到肯定和奖励变得开始喜欢上它。
当然不一定适合所有小伙伴,学习吉他的时候我报名了一个培训结构,这样有专业的老师教,也有共同爱好的小伙伴一起不至于让本应该是娱乐的事情也变得索然无味,练习过程中也可以少走一点弯路。当然,我们依旧需要将80%的时间都用在前面20%重要的事情上,这个仅仅是题外话。
三、写在最后,勇敢的迈出那一步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我想用借用beyond的《光辉岁月》来结尾,也是当时无数次单曲循环的歌曲,伴随我走过了这段岁月。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改变必然是相对痛苦的一件事情,需要脱离自己的舒适区,关键是我们是否真正的迈开了那一步。接下来上天自会安排好所有的去路。
亦如后来我转型产品岗位一样,都是需要有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扎根),然后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也将得到公司和同事的青睐。
本文由 @人参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很棒,感谢提供方法和鼓励~
对您有所帮助,文章的作用就达到了,一起加油!
谢谢你
不是转型项目经理嘛 最后怎么变成了产品
如果感兴趣可以查看我的第二篇转型文章。
说的好棒,请问楼主是自学通过还是报班的呀?
关于新的知识,如果已经存在成熟的机构并且费用是我承受的住的,我一般会选择机构和培训。因为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上去学习往往事半功倍。毕竟每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
想要的太多,承受的压力越大,我觉得应该要学会做减法和分清主次的去完成!
嗯嗯~ 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不同,所以处理压力的方式也不同。只要是能够处理好问题,我觉得都是好方法。我第一次收到评论,非常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咱们能够一起进步😊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