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我如何从0到1坚持“写作分享”
编辑导读:曾经公众号盛行的时候,很多人都开通了个人公众号,孜孜不倦地写作。但是,现在写作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即使有分享的欲望,也懒得动笔写。本文作者是一个勤奋写作的人,他认为写作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起来看看他的观点吧。
从开始写作分享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有一年。这一年也陆陆续续写了20来篇,虽然不是什么深度好文,但对我个人而言,是最好的“成果总结”。也正是这样的坚持,这一年也收获了很多,尤其是个人精力管理、思考角度、知识体系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次,也就着“写作”这件事,谈谈我的经历和看法。
一、为什么写作
工作久了,认识的同行也越来越多。渐渐发现有些同行会在工作外,一直在坚持输出,感觉他们在工作强度如此大的情况下,还能这样坚持,打心底去佩服。后来深入交流发现,这件事其实是自我成长的一种最有效方式,后来想想不妨也试试看。所以写作的动机,其实是蛮纯粹的。
其次就是借这个方式来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在日常工作、交流等各方面增长见识和经验,但是这些都只是在脑海里。
相信大家都听过,“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其实只有真正记下来,才能真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养分”。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会发现哪怕有些地方已经很熟悉了,但总会有有些“知识盲点”,这个时候会知道去弥补这方面的缺失,那么这个知识点就会显得更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最后就是交流分享。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不断与人“互动”的职业,那么“文章”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媒介。通过这样的介质,既可以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别人,也可以收获一些来自同行的反馈建议。而这样的双向交流,其实也是潜在促进自己不断去完善。
二、如何写作
写作看着只是简单写个文章,但是写什么内容(定位)、什么时候写(规划)、应该给谁看(用户)、以什么形式展示(产品形态)、怎么才可以有更多人看(运营渠道)等等,这些都应该思考的。
所以一开始我也把“写作”这件事当作了一个“产品“去对待,以一个“产品项目”的形式去规划执行,这样其实也是蛮有意思的。
1)定位
既然当成产品形式去执行,那么就要确定好自己的定位,如果连这个都不搞清楚,那么在后续的输出也只是来一想法就写一个想法,片面也不系统。所以在开始前,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主要围绕“互联网”、“产品经理”、“大数据”等行业及垂直领域的内容输出,旨在分享这些领域的一些个人经验和见解。
2)规划
前面也提到有一个想法就写一个,这样的输出其实是无法保障的,也很容易会缺乏动力而懈怠下来。事实上,我把写作主要分成了2个阶段去规划的,第1阶段也就是第一年更多会写产品及互联网的一些通用知识,主要是为了沉淀这方面的基本知识框架,所以就会围绕这样的方向去输出相应的内容沉淀。
当完成了第1个阶段之后,第2阶段更多是垂直领域的输出,可能会更多些和工作细分领域更贴近的内容,比如大数据、AI、中台等等。这样契合自己当前的工作阶段(处于打磨细分业务领域经验的时候)。那么在有了这样大的方向后,就自然而然可以拆成每个月写哪些内容文章,这样就有动力和节奏去执行,长期下来就形成了习惯。
3)实践
如果把写作当作版本来做,那么就要有需求及策划文档。而需求就是选题,我为什么要写做这个,是解决什么问题,期望实现什么。策划文档就是写作内容,包括内容框架、核心要点、落地的内容形态(包括版面布局、字体设计等规范)。
其次写作内容的输出物要当作一款面向C端产品去对待,有自己的调性、产品规范,这样才是呈现一个系统和专业的产品态度。
作为承载物,最后选择了“公众号”作为最主要的产品输出形态,所以在一开始我就确定了统一的样式规范,包括封面、版面布局,甚至头像、正文字体字号也有做规定。留心的读者会发现,每篇在各个方面都尽可能保障统一,不是东拼西凑出来的“散文”,这样也是希望能让大家看的舒服些。
4)传播
写出来自然要有人看,才能有更多读者和交流的可能。基于定位我的目标用户是产品领域从业者、互联网从业者,那么找到这些群体除了内容要垂直定向外,传播渠道也要细分。
微信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但是微信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社交空间,所以要想破圈或者说有更多群体关注,那么在一些内容社区传播是必不可少的,而垂直当然是国内一些知名产品社区,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等。坦白说,公号大部分的关注更多来源于这些地方,正因为有了这些渠道,公号的“用户”每天都可以自增长,而无需过多运营操作。
三、写作收获
1)专业能力
- 知识体系:前面提过写作是一个很有效的沉淀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既想着沉淀一些经验,也借此梳理自己的盲点或者兴趣点,以此来构筑一个更完备的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都不仅仅是自己的宝藏,也是能够分享及传授一些经验基础。
- 产品思考:事实证明,勤写作能促进思考。因为在输出时,往往带有框架性思维去提炼内容,就可以侧面去帮助自己思考这些知识内容。本质上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同时因为你要分享,那么你的内容要经得起推敲,有充分的依据,这就意味着会倒逼自己去夯实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而不是纸上谈兵。
2)个人影响力
- 专栏作家:在坚持写作不到半年时间,先后成为国内几个知名产品社区的专栏,想想是有点激动。毕竟还在念书那会就经常关注这些平台,从里面学习不少知识。而有一天突然成为里面的作家,由入门、读者再到创作者,帮助到更多人,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 扩大圈子:大多数工作的圈子来自于职业所带来的人脉,而且大部分都是与自己有实际接触的,大家都说这个圈子不大,其实是偏窄的。但是通过写作之后,吸引关注的来自各行各业,这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有时候想想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关注着这个“小破号”,有点奇妙哈哈。
- 同行交流:通过写作发现真的有太多优秀的内容创作者了,他们的观点、态度乃至输出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大家都是这个“圈子”混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大家也基于一些观点相互,可以延伸更多有趣的想法,可以持续提升自身水平
3)个人习惯
- 精力管理:把工作和生活平衡及规律化是我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在没开始写作前,工作以外的“生活时间”总会显得无所事事,容易深陷于那些边际效益低且占用大量时间事情上(比如刷抖音、刷剧)。而写作以来会发现时间完全不够用,所以每一个小时都是那么的宝贵。同时能够保证除作息外,那些时间都能充分利用,仅仅时间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学会精力管理。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尽可能减少精力的无效损耗。因为有时候工作结束后回家其实已经很疲惫了,这时候应该做些轻松的事来缓解这样的情绪,等到一定的恢复且离休息还有一点时间,就做些偏深度的事情。
- 价值管理:在日常空闲时间,比以往减少了很多“无趣”行为,譬如纯粹打发时间的社交聚会,重复追相似话题的电视剧等等。也比以往更珍惜和朋友、优秀的同行的相处。所以我把这个习惯变化,称为“价值管理”,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情都能显得有意义的。
四、一些态度
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做事的基本准则和态度。写作这件事同样如此,在开始的时候也立了些最基本的准则。
1)永远不要过度关注阅读量
对我来说,给有需要的人看,比更多“无关的人”看会更重要,哪怕前者所表现的阅读量有时候低得可怜。
而公众号可以传播的渠道不少,朋友圈、微信群等等都是重要地方,但是微信作为一个工作和生活混合的媒介,真正对内容有需求的人其实就那么一小撮,哪怕再多的传播也无法让这些人变成同行。
那么与其这样长期“无效”传播,还不如给有所需的人看,关注这部分读者的需求。所以通常在分享时,都大多时候在产品和互联网领域的地方做传播,哪怕是朋友圈也会进行仅针对特定的一些人群可以看。
2)少即多
好的内容,必然经过多次反复推敲和斟酌的,如果单纯为了“量”,只会沦为表面,很多思考都只是“点到即止”。所以通常在内容输出的频率上,尽可能让自己多去想想,在一个主题上具备一定丰富性,也基本让自己保证在一个月至少一篇上。本身日常工作时间占据很长,无法做到所谓日更甚至周更,所以一个月能保证自己有固定的时间去做些深度思考,在输出上会更有质量。
因为与其写一篇“短平快”,不如写一篇更有思考性的内容,也更有传播价值。没太大深度文章,推送了就推送了,无法长时间能让人反复看、持续看。而所谓的经典就是越传越远,而不是简单激起一片小浪花。就好像去年写过的一些万字文章,值得现在还有人持续在关注和阅读。
3)用心
既然要分享给别人看,那么就要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及阅读性。所以在写每一篇都力求能在实践中找到可参照的对象,这样在分析上也能有理有据。譬如去年写的《埋点设计指南》,这是结合了行业及十多个业务总结出来的基础通用方法,不说花了四五个周末时间,光文档就准备好几个份,还不包括文中案例“拼多多”(截了数十张样图)。而就是这么一篇,直到现在仍有人经常看、后台私信要文档。
五、一些技巧
1)善用时间
一直以来都有小伙伴来问,有时候工作很累,回到家就想“躺尸”。确实在当下被大量的工作时间占据、娱乐时间所占据,如何高效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我会把所有“空闲”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尤其是通勤、等待时间等等,这样的时间是十分多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做些碎片化的行为,比如多看几篇资料、多码几个小节等等。这样不知不知觉就把一切的时间都利用起来。
2)多读多学
这句话无论什么时候都十分有用的,只有多看别人的分享,尤其是优质内容,都是打开自己思路的方式。而且不仅仅是国内,国外的也可以多看看,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等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3)选题积累
通常选题会在日常做积累,会把一些大家关注的、有意思的点记录下来,这样每次进下一篇写作时,都像过需求池那样,既结合规划又结合当下,保障能有系统持续的输出
4)二八法则
在开始写作前,不妨花2成的时间去写个文章脑图,这样会显得更有条理性和充实性,并且在后面码字会更加顺畅,不会乱糟糟的。每次码文前,我都花一两天时间去梳理这篇文章的脉络,应该从哪方面进入切入点去写,大致方向都会想出来。
最后,感谢大家过去1年的支持和关注,希望我的分享对你们都有所帮助。
职业很长,未来很远,也希望往后能持续输出更好的内容给到大家~
#专栏作家#
A.D,公众号:吾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大数据分析产品经理,专注数据挖掘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有哪些知名产品社区,能否回复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