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年终总结时,用得上的职场工作Tips
编辑导读:2020年转眼只剩下最后的10天了,大家又要开始忙着年终总结和明年计划了。辛苦了一年,年终总结该如何写?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写好年终总结的几个Tips,供大家借鉴。
到了12月,每个公司都在做年终总结。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分享3个我觉得不错的职场工作tips。
一、为你的下游提供清晰的工作界面
有人提出过: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是:随着现代工作的复杂度增加,企业通过分工,可以创造出了比一个个单体更大的价值。
通过分工可以让单个个体专注所负责的工作,从而更专业,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但分工也带来了上下游如何有效衔接的新问题?
在工业时代,一条流水线上可以定义好每个节点的产出物,从而有效地串联起上下游。
到了信息化时代,定义清楚上下游衔接的产出物,变得尤为关键。不同部门间,或者一个部门内的不同岗位间,如何将上游的工作成果有效地传递给下游,让下游可以清晰、高效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是每个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留心观察,会发现一名优秀的工作人员,通常TA会有全局观,TA除了会做好自己的节点的工作,还会考虑到下游如何顺利接过TA的工作。
以我从事的软件工作为例,一般常见的可划分为产品、UE、UI、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测试这6类岗位。
一名高级产品经理,提供的原型会说明清楚业务流、功能列表、功能界面内容、业务规则等关键信息。
接手的UE人员可以通过产品经理的开会宣讲或原型文件,快速了解如何做好页面排版布局、页面交互。
如果你认真思考下,会发现为你的下游提供清晰的工作界面,同样适用于你自己的工作:
- 管理者需要为下属提供清晰的工作目标;
- 跨部门的协作,你需要为工作下游提供你负责的任务的工作完成清单。
做好这一点,一方面你自己会获得归纳、总结的结构化能力;另一方面你的下游接手起你的工作也会更游刃有余。这样双赢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凡讨论,就要有共识性的结论
可能是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原因,软件工作中不论是需求、设计、开发、测试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有确定性的结论。这样的工作性质,也影响了从业者们对待每一次讨论,都要有个共识性的结论。
回到每个人的工作,为什么发起人要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如一份思维导图、PPT等),让参加人的讨论更聚焦?
因为参与讨论的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不同,有的人喜欢发散,有的人喜欢聚焦,有的人可以做到两者兼而有之。
一场讨论,如果发起人没有先拿出一个可视化的东西,讨论过程就容易失焦。讨论到最后,也往往没有共识性的结论。
为什么要特别指出“共识性”?
每个人的岗位不同,视角往往也不同。在讨论环节可以发散,每个人都从各自视角提出问题与建议。收集完大家的意见后,最终发起人得分类、归纳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从中寻找出可行的方案,向大家阐述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形成共识性的结论。
任何一场讨论,除非出现了不可控的因素,否则都应该达成共识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是经过讨论、博弈后相对的最优解。
否则,就相当于大家一起白忙活了一场。久而久之,大家对开会、讨论也会失去信心,没结论也就代表每个人前面的献计献策白忙活了。
三、每个作品都要有对象感
从事产品经理岗位的这几年以来,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工作习惯:我现在要提供一份文档、做一场分享(统称为作品),我要先想清楚对方是谁?TA大概有什么知识结构?
不要小看这件事,回想下我们身边很多年龄大、经验丰富的人,都不一定会意识到这点。心理学领域,有个概念叫“知识的诅咒”。通俗地说,就是一旦你知道了一个信息(学会了一样东西),你就很难想象那些不知道该信息(没学会该东西)的人的困惑。因为你已经知道的那些信息“诅咒”了你。
前几天我找一家软件厂商提供一份关于项目进度的说明,告诉对方说财务年底要做账,需要知道当前项目的进度。
对方回复我ok。几天过去后,先提供了一个版本给我,内容大意是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模块内容,现在完成了哪些?
我一看,文档有2个明显的问题:
- 如果你是一名项目成员,大概可以明白做了什么?但是不知道这些到底占总的进度的比例是多少?
- 文档中充斥大量系统的专业名词,会让非项目成员的其他读者觉得自己很傻,产生一堆困惑。
我给了对方一个建议:我们这个文档主要是看财务看,所以建议以项目进度比例来讲述。
比如:
- 项目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各占XX%比例的工作量
- 截止12月底完成了每个阶段的哪些重要里程碑节点,这些节点分别占本阶段的YY%比例
- 最终汇总起来,每个阶段的工作量占比*该阶段完整的比例,就是整个项目完成的进度比例。
按照上面的建议,文档读者可以知道项目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完成了多少。而且通过重要里程碑这种项目通用节点,就不会有不同项目不同的专业名词,让读者一头雾水的情况。
能够根据对象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表述方式,你需要先在心中建立起类似如下的用户思维:
- 我的用户是谁?
- TA的需求是什么?
- 我怎么样满足TA的需求?
把与你有效连接的每个人都当成你的用户,把你提供的每个作品都当成一个产品,是帮助你建立起用户思维的好方法。
小结
今天我们分享了3个职场工作tips:
- 为你的下游提供清晰的工作界面
- 凡讨论,就要有共识性的结论
- 每个作品都要有对象感
做好这3点,相信你会成为别人眼中更专业、更耀眼的那个人。
能总结出来的,都是亲身体会过的。年底了,年终总结上,说不定你可以对照上面说的3点,自己做到位的就模仿这里做个总结,自己还没意识到的就可以作为明年目标^0^
祝你成为心中那个更优秀的自己~
本文由 @追梦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成为心中更优秀的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