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点拆解背后的一些思考

0 评论 3217 浏览 12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语: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方法论的价值点进拆解,在进行了分析思考并且理解了之后,再将其应用至其他的工作内容中。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提升,在职场上也会更快的进阶。今天,本文作者就为我们分享了他关于价值点拆解背后的一些思考。

  • 用【SOP】把基础工作标准化
  • 用【案例】学习成熟的解决方案
  • 用【笔记】记录碎片知识和观点
  • 用【输出和写作】积累系统思考和经验
  • 用【业务闭环】来形成体系和壁垒

最近看到这样几句话,觉得挺有意思,这种思路如果能将其细化分解真正运用到自身当中,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就尝试对此进行拆解。

一、用【SOP】把基础工作准化

从工作角度,针对团队建立标准化工作,保证了基础的团队产出,同时能让新人快速上手。自身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如何让团队变的更好的决策上,留有充足时间去探索新的机会,促使团队具有更好的节奏。

将SOP运用到自我提升与工作结合是不错的。一个人提升有一种视角是“始终关注价值”。

这个价值,放在工作上,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如何规划安排从而对公司业务发展价值最大,二是如何安排对最自身价值最大。完美的情况是,公司能考虑放大员工的价值,而员工也能将自我价值和公司业务发展结合。

为什么一到年底,做复盘的时候,年初的flag总是惨不忍睹呢,人性本懒,懒得去想,想了懒得去做。将SOP放在自我职业提升,特别是针对某个长周期内,提升某一个点能力来讲,就很不错。

举例来讲:我想学习视频创作,以一个周期性的视角,将其放在周期内标准化,如有可能,在工作中,结合实践并输出,提升学习的效率,这些在学习某个技能也具有通用性。

SOP不好一点,将人某一个点固定化,失去其灵活性,更多人变成了一个工具人,这一点在运营当中,感受颇深。也希望运营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能坚守自身那原有的灵性。

二、用【案例】学习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个在互联网工作的大多数人可以运用,产品功能迭代、UI设计、运营策划、搭建一个技术框架等等,绝大多数都有成熟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参考。

一家企业最核心是增长和变现,各类增长模型、变现的方式,大多数摆在那。基于【案例】去思考运用哪种最符合当前企业和产品情况,在效果和效率上,往往事半功倍。

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案例”可以是某次成功的活动,优秀的团队配置管理、某个人做过哪些关键决策让业务运转起来等等。

举例来讲:我们要做业务增长,最快速理顺自我的思路是什么?你得知道常见的增长方式、并对如何结合产品和公司当前所处状态,有个基本判断,这是前提。

借用“案例”思路,以一个公司的招聘业务做增长为例:

  1. 你可以将你所能想到看到,常规的增长渠道、思路都写下来;
  2. 参考行业TOP产品(BOSS,58等);
  3. 参考行业中起步不久,但目前大规划做增长的(斗米,51米多多等);
  4. 参考直接竞品(你是做兼职招聘的,就找类似的);
  5. 参考业务形态类似的(比如你们有信息板块,参考今日头条等);
  6. 参考玩法类似,你想做老拉新裂变,想做公众号涨粉(可以参考拼多多、各在线教育公众号等);不断的去结合“案例”,探索和破局就有了。

通过“案例”,更多的是让自己的思路被梳理的更全面,学习某个工具、某项技能,通过看优秀的案例、模仿某人的风格,去还原练习,也是借用”案例“思路的一种。“案例”的误区在于,不考虑应用场景生搬硬套,只看到“案例”的形式,不思考逻辑的可靠性。

三、通过【笔记】记录碎片知识和观点

深有感触的是,我们学习某个东西,忘的比学的快,有价值的点当时懂了,过后啥也不是。

一个人当下的状态,来源于过往的经历,这个经历有看到过的、听到过的、做过的汇聚成各类信息储存在脑海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自己。而现在的认知、具有的常识又影响这当下的经历,这个经历有主动,有被动,甚至是悄无声息。

【笔记】记录下来有价值的点,是在主动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的一种呈现。

我看过的课程、读过的书籍、浏览过有意思的文章、一次充满“火花”的碰撞、某一个件事后的总结、刹那间的灵感等等。这些在日积月累中记录下来,当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瓶颈回看时,能给自己不经意的感动和启发。

【笔记】很好的一个应用,是建立自我的知识、点子库。在自己刚好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找到并启发自己,提升做事效率。

百度、知乎等是最庞大的库,电脑上的资料,收藏夹的文件、某些常看的公众号、网站、社群是更小的库,【笔记】则可以成为最精准的库。

你的认知是别人的常识,别人在持续做到并形成思考习惯,而我只是刚好看懂。

【笔记】如同是一个点,打通自我某个思考习惯的点,在实践的过程中,这些点不同的完成自我迭代,久而久之,通过【笔记】记录下的碎片知识和观点,形成了一条线。

【笔记】的误区在于,求多求全,费时费力,顾此失彼,我们真正需要也许只是刹那间的触动和启发。

四、用【输出和写作】积累系统思考和经验

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记得,只有我做到的我才会明白,输出和写作就是思考后系统化呈现的结果。

大多数的思考往往是一点,如运营怎么活动,最直接的是回答可能是找个大V合作、渠道宣发打广告等。在系统思考中,可能是活动目的、当前业务情况、公司阶段、可供投入的资源、时间周期、哪些可进行,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等等。

【输出和写作】用在自我提升上,如:我要学习视频剪辑,最好的方法不是看了剪辑技巧,一定是通过输出不断优化作品更有效。

持续输出和写作时,是对当下某个所学、所知、所感的提炼和复盘。通过写作去输出,往往是对自我的复盘,在这不断的复盘中,思考面更广了,也会带动自我去经历。

五、用【业务闭环】来形成体系和壁垒

工作中,做产品、技术、市场、运营,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一个人总会不间断的遇到瓶颈期,【业务闭环】可以在冲破瓶颈期提供一种思路。

产品设计的很美观、运营活动做得很厉害、代码写的越来越轻松、市场推广总能快速有效,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做这些事越来越有效率。

但这只是一个点的呈现,更多一层是业务,从公司角度来讲,为什么会设定技术、运营、产品等岗位,最直接的是企业所做的业务要持续运转,需要这些。

在这个不确定性时代下,即使我们某项工作越来越熟练,一样是很容易被取代的,一个熟练的工具人培养起来并不难。设计、产品、运营、技术等从业者越来越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借用【业务闭环】可以帮助自己不至于很快被淘汰。

业务需要什么,我就能带给业务什么。业务需要做新用户增长,我能快速搞来一批用户;业务需要建立用户差异运营体系,我能结合公司情况,快速搭建起一套用户分层体系推动业务成长。

从商业利益来讲,我对公司最核心业务能带来业务收益大于成本的价值,自我的壁垒就有了,在建立的过程,体系也就有了。更牛一点,基于大的行业面,我能建立【业务闭环】,这样的经历可以让自己在进入行业内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快速上手并产出成果。

【业务闭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业务”可以是关键要素,“闭环”是目的。最简单的,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上,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一个新知识、新技能比看很多知识点,技能有价值的多。

能有机会通过做到让自己知道,就尽量有始有终去实践,如同运营中,有机会利用现阶段公司提供的平台,做业务探索,就不要只是去看案例了。

以上。

 

作者:冬天;公众号“冬天”,产品运营思考学习实践者。

本文由 @冬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