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规划未来

0 评论 10284 浏览 22 收藏 25 分钟

编辑导语:时代的脚步加快了,未知的事物也出现的更多了,因此我们常常陷入焦虑之中,害怕学习的速度太慢,害怕被时代所甩下。在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我们只有做好规划,才能缓解焦虑,那么,我们应该如恶化规划未来呢?

大家好,我是益达,今天我们继续聊一聊UED总监不好当系列话题,讨论一下:“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如何规划未来“(不想做CEO的设计师,不是好总监)。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明天会如何变化,其实做为UED总监也未必十分的明确。所有计划好的事情都有可能经不住未知的变化,未来是难以预测的,但是我们任然不遗余力的提前做好计划。

然而有些团队却毫无计划,最终导致荒度时间,空置资源,美其名曰以Google 团队“没有计划就是最好的计划“理念践行。

然而并未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说做事之前不做任何计划,而是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已经具备可以应对这些事情的知识和能力以及前期已经做好了准备充分。那么,就可以处理的游刃有余,随机应变了。

一手好牌是否已经打得稀烂?

我们会发现有些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或者运气在一段或者好几年的时间里相安无事,占的优势。然而随着时间推演,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问题随之也就会开始出现,没有策略,没有规划必然会导致混乱。

人生起起伏伏,手握一副好牌却往往打得稀巴烂,唏嘘不已。这些都是没有很好的规划所导致的。少年,猥琐发育,别浪。在阿里的时候,经常提到的一句土话:“为过程鼓掌,为结果买单”。

看似有些现实主义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却另有含义:结果很重要,然而关键往往在于过程。把握好过程,结果是必然的。有效的规划,能够增加获胜的概率。

这项能力人人都可以拥有,然而需要经验的支持(知识和实战的积累),UED领导恰恰就是那个团队中最有经验的规划师,是否可以带领团队打好这一局,以下几点是有效规划的关键点,看看你(你的领导)做了吗?牌打的好有套路?

一、主动思考找到根源

1. 以解决问题的目的出发:目标管理

我们每天上班从家里到公司,其实就是一次小规划,从一点出发到另一点,会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前往,途中也会遇到不同的天气和突发事件。

  • 我在哪里?在家里还是场地?
  • 我要去哪里?是去工作室还是去书店?
  • 我要怎么去?是打车还是开车?
  • 我要以什么状态出现?是穿正式装还是休闲装?
  • 今天的天气如果?晴天还是下雨?

我们会发现我们无时无刻在设定目标,制定规划。

无论是处理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先制定一个目标,因为没有目标那又如何制定合适的路线呢?通过阶梯式目标规划,通过突破每一个目标,最终成就自我,这就是目标管理的意义。

设计团队尤其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团队犹如一盘散沙,力不往一处使,一个团队可能活成了一个人的样子,设计领导虽然可以成为团队的独胆英雄,却最后往往落个光杆司令的下场。

其实每位成员都会有各自的目标,作为设计领导需要对团队的未来制定一个足够吸引力的宏伟目标,所谓的‘画饼’,也需要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指导团队一步步的最终的目标完成。

在工作中如果可以在达成团队目标的同时也可以帮助每一位成员积累自己未来‘梦’的基石,那往往会带来满满的激情和动力,你(你的领导)是否还在迟疑团队下一个阶段目标要做什么吗?

2. 与内心对话,静下心思考

我们都知道让自已(团队)的存在更有价值,想要变得更好,设定目标是必要的,也需要不断设定目标。和社群的粉丝交流,我发现还蛮多的小伙伴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往往都不太明确,时常站不住脚。

要学交互设计却不知道交互设计是干什么的,能解决什么问题?

只知道交互比UI好(钱多一点):想在两家培训机构里选择一家,却不知道是学什么,只是朋友推荐可以便宜600元(学费是5000+);有时候也听到小伙伴抱怨团队的领导所做的决定,不切实际,很无奈。

虽然每个人(团队)都会有制定很多的目标,也规划并付诸行动,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差强人意,也许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许是在一开始的我们就注定结果成败。

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是我们是忽视设定目标背后真正的原因,所谓完成这个目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然这一点往往很多小伙伴没有并没有深思熟虑。其实这是一种「底层」的思维方式。

在这前提下,我分享1个核心,5个关键点希望打开你思路(但是不一一展开了):

3. 核心:思考

  • 第1个关键点:自身的诉求(内因)
  • 第2个关键点:外部的诉求(外因)
  • 第3个关键点:制定阶段目标(原因)
  • 第4个关键点:设定节点和成果(标准)
  • 第5个关键点:设计方案(规划)

如果你还处在疑惑或者难以抉择的时候,那么可以先停一停,思考一下,让我们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清单,收集自身诉求:只有深刻了解自身往往才知道从哪出发,要去哪里。

主动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自己,从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做事方式、说话风格,能力模型,技能框架等等,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统统罗列出来,为了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能力所在。

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分析外界需求:对行业趋势和创新技术的关注,对能力拓展和职业规划的思考。

掌握更多的信息,判断未来可能需要什么,什么会抢占市场,又有是什么可以抵御时代洪流和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冲击,保持这样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制定阶段性目标:设定1-3个月的短期目标、1-3年的中期的目标、3-5年的长期目标以及10年的终极目标,太长远的其实没有必要了,我们可以将相关联的目标作为节点。

同时标注节点所需要达成效果,最为重要的是洞察其背后所解决什么问题和原因。定期的调整阶段性目标,保持往自己的梦想方向前进,同时也不会离实际太远。

当时还在阿里巴巴的时候,确性自己下一个目标是进腾讯,给自己下定一个目标。

过了3个月之后,我顺利进入腾讯,我还记得很清楚,当时在阿里做双十二的需求每天需要加班,面试的时候下午请假回家,1次电话面试,3次的视频面试,连夜通宵做2道面试题目。

现在想想还是蛮拼的。我认为所有的果,都是之前埋下的因,过程往往可以促使它变成什么样子。

有位小伙伴问过我,为什么在接到任何新需求的时候或者讨论新课题的时候,你可以很快的跟的上思路,而且还可以自圆其说,非常羡慕这种能力。

其实我们都是可以拥有,只要平时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上做到举一反三的关联性训练,就是从一个点(词/概念)出发,不断发散,直至可以围成一张网。

这也是给我自己模拟制定一个一个的目标,通过不断思考虚拟练习。平时和团队也会去刻意玩一些类似这样的头脑风暴的游戏,可以是接龙的形式,也可以是词与词关联故事等等。

给自己和团队定期调整目标,并设定阶段性目标,让自己和团队成员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在往每一个目标的过程中修炼自己的能力,加强底层思维。

二、开放接口快速扩容

1. 大量的学习和实践:路径管理

思考是一种内循环,将自身已有的能力不断的融合,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排查目标节点的问题和痛点,不断的优化,让自己变得高效。

我们在初期发育的时候要「埋头苦干」也要「不断思考」,更要学会「抬头看天」,顾名思义,我们需要与外部做链接。

有意识的去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限制你行为和决策,往往取决于你认知。我们在路径规划的时候,可以找到捷径,让我们更快的更轻松的达到目标地,这就是路径管理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 4 个认知阶段:

  1. 第一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第二个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第三个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4. 第四个阶段:知道自己无知

然而突破每一个阶段不单单需要不断的自我思考这么简单,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可以解决的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会有很多,然而因为知识和经验的匮乏还是认知的限制,我们可能只知道其中的一种方式。

如若不学习,那如何更具竞争力呢?也很难在未来抵御突如其来的变化。最快的的方式就是开放心态,向外求学。

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加需要空杯心态,如果一味只顾自己(团队)闭门造车团队,不与行业接触,往往会使团队与行业脱轨,从而很容易失去竞争力,团队成员也会降低主动性和原动力。

这个时候也就别谈规划未来了,连未来都没有。主动学习,不断获取外部信息,让思想扩容。思想提高了,目标也就会更加宏大。眼界决定宽度,观念决定高度,脚步决定速度,思想决定为未来。

如果不学习,如何带领团队突围?

2. 找不到方向,那就走出去/走下去

人生亦是如此,每天的变化虽然不明显,然1年,5年变化就会浮现出来。有时候,我也非常感叹有些小伙伴拥有5年的工作经验,却只有相当于1年的水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方面是:当局者迷,迷之自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一直没有跨越;另一方面是知识的诅咒,就是被自己的知识面给局限了。这里我再分享1个核心,4个行动方针,希望打开你思路(但是不一一展开了)。

核心:反转学习(专业+副业)

  1. 第1个方针:多请教一些职业经验> 做总结>做指导
  2. 第2个方针:多参加一些分享活动>做嘉宾>做主办
  3. 第3个方针:多阅读一些通识书籍 > 做笔记>做分享
  4. 第4个方针:多筹备一件兴趣爱好> 做专业>做事业

站在巨人的肩旁上看世界,扩容会事半功倍。可以让思考更加高效,让起点更高,让目标更加明确。

垂直领域的不断深挖固然重要,也需要横向的拓展,除一些专业领域的书籍需要阅读以外,补充一些通识类书籍(哲学、人文、天文等等)让自己变得更加具备包容性,让解决问题的路线和工具更加多样性。

我们知道以问题出发寻找解决方案,很多人都会选择从最为擅长的方式去处理,然而往往会被局限了。“诺基亚: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可口可乐引以为傲的瓶子设计,却成为百事可乐的突破口。

往往打败你的可能是自身亘古不变的优势,淘汰你的可能是来另一个领域的对手,让自己(团队)具备多样性,与外部链接。可以的话多条腿走路也是抵抗未来变化的一种方式。

我本科专业是广告设计与传播学,算半个设计,半个策划,在学校里我不算是个出彩的学生,运气很好,老师推荐到现代传播实习,从事传媒工作,当时觉得这家公司女生太多,可能会变的娘里娘气的。

学生时代深受《广告狂人》这个美剧的影响,就是想进入4A广告公司,做一名广告人。

就放弃专业对口的传媒行业,依然决然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从美工开始,当时的工资只有可怜2500元/月,这个公司只有老板,老板就是总监,设计只是我,几乎每天加班到2-3点,非常深刻是加班结束后,与的士师傅闲谈:笑说这个时候打车的不是设计师就是小姐。

在这里不单单学到的吃苦耐劳,因为什么都不懂,总监也忙于业务,我通过请教论坛里的设计大神,拓展了很多眼见,积攒一些经验和作品,成功进入一家理想的4A广告公司,担任资深美术指导。

完成之前的梦想之后,在移动互联网的已经兴起的时候,毅然决然放弃工作,拓展培训新的技能,通过设计比赛收获很多行业内的朋友,之后成功加入阿里巴巴。

打开自己的脑接口,主动的去关注行业的趋势,公司的状况,多和行业的一些前辈交流,多参加一些设计师聚会,多交一些朋友。

三、有序排列 管理时间

1. 合理分配,积攒未来的时间|时间管理

我们明确了自己(团队)的目标和意义,也具备多条路径和多个方案的选择。

我们还需要提高做事效率,可以尽快的抵达目的地,路径中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等着我们去处理,也有很多大大小小坑不得不去踩,人生是一个有限的游戏,只有一条命,我们无法把每一件事情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聚焦重要事情,重点突破。

让自己的时间能够的到最大化的利用,就是在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

  • 第一象限:紧急且重要,压力会产生危机,这时更要冷静处理,以免混乱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往往可以锻炼执行能力。
  • 第二象限:不紧急且重要的,就是我们重点要投入的方向,规划职业发展、挖掘新机会,我们需要提前行动以免转变成紧急的事情。往往可以锻炼规划能力。
  • 第三象限:紧急不重要,往往让我们陷入死亡螺旋,走向黑暗,一些不必要的微信回复尽量减少,时间真的很宝贵。往往可以锻炼拒绝能力。
  • 第四象限:不紧急不重要,存粹浪费时间和生命。往往太会考虑。

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如何规划未来

(时间管理四象限)

作为一个管理者更加需要如此,「创可贴式」的规划方式,往往只是解决团队当下的问题,最后会导致团队焦头烂额,自顾不暇;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的确当务之急立马解决,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往往需要重点处理,提前规划以免落入紧急状态。

虽然大家都知道的这个时间管理的四象限的作用,却少有人真正的处理的很好,这就是知识不代表能力。能力的培训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试错,才能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需要刻意练习。

2. 是时间在管理你,还是你在管理时间

把大多时间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方面,就是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往往这样会大大提升效率。同时我们还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不断的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把控。

设计团队的管理者虽然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往往知道如何运用,不得不延长加班的时间或者增加成员数量,这也是无奈之举,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里我在分享1个核心,3个策略,希望打开你思路(但是不一一展开了):

核心:聚焦(减少)

  1. 第1个策略:两分钟法则
  2. 第2个策略:批量处理法则
  3. 第3个策略:外包法制

在生活中真的有些小事是可以随手处理的,然而,很多人总喜欢拖延,不仅之后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处理,更会影响心情。运用两分钟法则,将可以随手快速做完的事情,不要等待直接处理掉。

很常见的:吃完饭后收拾一下碗筷座椅,如果不及时收拾的话,那些遗留在桌上和碗里饭菜需要用热水泡上好久才能洗干净。

比如看到好的文章在不能快速阅读完,可以先收藏,以免后续在花精力去寻找。批量处理法则,在处理多任务的时候,拿出一个整块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情。

比如看文章,可以上班的上路统一阅读或者收听,不是一有空就一看下,给自规划一些固定的块状时间。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充分利用时间,更专注的做事,提高效率。

还有就是将一些事请外包,找到合适人完成,减少自己不必要的精力,是自己投入在解决更加重要的关键问题中去。这也就是领导需要不断授权给成员的其中一个原因。

就职阿里所养成的2个习惯,我称之为「提前亮」和「多做半件事」,第一个习惯是提前亮,万事提前亮:预先去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项目情况和时间以及概率,提前研究和准备;也会是将现有的项目完成后,会拓展一些,提前思考和模拟。

其实很多设计师都会有这样的习惯,这样可以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会先人一步,预留一些时间做方案的优化和成员培养,也可以留出时间应对突如其来的紧急需求。

第二个习惯就是多做半件事:凡事在有时间空余的时候,就会有拓展与自己相关专业领域的事情,一点一点学习,比如要求接交互设计把产品文档做整理,并修改,甚至自己产出产品文档说明。

额外空出一些块状的时间去做项目团队以外的事情,学习更多新的技能等等,其实就是合理规划时间的同时延长未来的时间。

这个习惯也运用在很多环节中,比如:产品功能升级,我门团队会做到符合产品需求的方案提交,同时还会提交一款功能有所延展的方案设计,这样可以帮助产品在下一次产品迭代时可以,提前安排研发在空余时间提前写完。

团队成员也会定期收集市场下一个季度的任务和KPI指标,以保证团队可以提前准备,蓄势待发。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这一生很短暂,目标管理,路径管理,时间管理,希望可以帮助小伙伴更好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我们设计师其实是天生的规划师,平时使用的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排期表」/「情绪版」/「用户体验地图」/「用户故事图」/「目标确定」/「方案实施」/「迭代」,通过分析内部和外部情况,洞察事物本质,找到问题和痛点,这往往就是我们设计师的专长了。

我们平时使用的:收集,检索,拆解,分析,对比,拓展,模拟,验证,升级等等的设计方法就是可以运用在很多场景中解决很多问题的。这些设计方法恰恰就规划未来的手段。最后分享一个经典人生哲学小课堂。

四、总结

上述是我对身为领导者(管理者)如何规划自己(团队)的未来,也是我对自己的一场反思,有关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作为领导不能懈怠自我成长!

团队管理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UED总监真不好做呀,来自上下层的夹击,可能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断带团队赢,才能生存下来。

一个团队在变幻莫测的未来里,不被时代淘汰,不被对手干掉,那一定需要在现在不断的磨练,辨别每一次的选择,然而这些恰恰是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提前预测。

 

作者:益达 ,个人微信:NICKY_YI  公众号:设计微日记(weuxdesign),公众号:三分设(sfun-share),现有言网科CEO

本文由 @益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