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跳槽记——作品集篇

2 评论 12156 浏览 100 收藏 25 分钟

编辑导语:对职场人来说,跳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在跳槽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设计师来说更甚。设计师不仅需要准备A4简历,一份能证明自己设计功底的作品集更是必不可少。那么,设计师应该如何准备自己的作品集呢?本文作者就自己成功入职的经验,为大家讲一下设计作品集的要素。

如果你是一名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在金三银四的季节,想换一个好的坑位,如果仅仅向面试官提供一份A4简历,是远远不够的。不像其他职位,准备一份看起来足够优秀的个人简历,就可以获得面试机会。

当前主流的面试过程是,首先在Boss直聘上联系心仪的工作(当然,也有可能被联系),然后将简历及作品集发送给招聘者,最后,招聘者会对个人信息及作品集进行评估,是否给与面试的机会。在评估过程中,作品集往往占据着重要的权重。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当然,即使你是国内外设计界的大牛,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也不会通过。作品集是设计师打动招聘者,使其了解你并对你产生面试兴趣的“诱饵”,更是获得面试的敲门砖。因此,设计师们不要想着空手套白狼。

作为设计师行走天下、登侯拜相的通行证,作品集也是需要设计师花费大精力去设计的。如何准备作品集?一份好的作品集里面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应该如何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是有其设计方法和策略的。

本文就个人成功入职的作品集设计经验,为大家讲一下设计作品集的要素。

作品集往往包含两个部分:

  • 一是个人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过往工作经验、个人优势等,总之要将个人前半生中的人生亮点提炼出来,让招聘者知道你的优秀;
  • 二是项目经历及成果,包含具体项目(至少一个、不超过三个)、团队价值、个人成长与沉淀等,在这一部分要突出展示自己如何优秀、如何的有价值,让招聘者产品一谈而定的强烈兴趣。

接下来,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技巧:

一、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是对自己做的用户画像,如何让用户快速了解你,Get你的特长与优点以及抓住你与该岗位的匹配点,是你展示个人信息的主要目标。因此,在个人信息部分,应该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学历、工作经验、个人优势等。

在基本信息中,应该尽可能体现个人能力。例如,你是一个不同本科的研究生,那就要突出自己的学历,而弱化学校;如果是名校的本科生,那就要突出自己的学校而弱化学历。如果你是名校甚至是国外名校的研究生,那就是重剑无锋了。

除了学生经历外,工作经历也是需要展示的。包括以往就职大公司,完成的比较重要且知名的项目以及在公司中所负责的工作的具体内容等,如设计分析、用户研究、可用性测试等,这也是间接证明自己优秀及价值的方法,仿佛在说,看看其他大公司都在用我,你还不赶紧收了我?

对于既往项目,往往采用STAR法则(背景、目标、过程、成果)来进行介绍,将招聘者关注的信息逐条、简介、清晰的展示给他,让他爽了,才会对你有更好的印象。至于具体的STAR法则的表述方式,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不再赘述。

在个人信息部分的结尾,要给自己贴上优势标签。我们对一个陌生人的记忆往往是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来加深印象的。对于自身的优势要直接罗列出来,虽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很美,但是奈何招聘者感受不到呀?

试问,几分钟的简历查看,还要从一大堆信息中总结你的优点,这是求职的态度吗?你是在考招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吗?

那只能:PASS。当然,还有附加题。你也可以展示个人网站如微信公众号、站酷、Behance、Dribbble等,从更多维度展示你的设计能力和个人影响力。当然,如果有的话。

二、项目经历及成果

项目经历及成果是作品集的重中之重,也是需要设计师花费精力重点打磨的地方。

通常该部分的内容比较详实,篇幅较多,因此建议重点展示2~3个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着重挑选个人主导的重要、有影响力和明确成果的项目。另外,项目之间也应该有所差异与侧重。例如,一个介绍SaaS产品,另外一个最好是APP应用。

这样,一方面保持招聘者对作品的好奇心,能够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这个产品以及作品集的细节,发现更多的设计优点,另一方面也能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全方位能力,避免给招聘者留下设计能力偏重于某个平台,缺少某端设计经验的不良印象。

通常项目展示也可以采用STAR法则,这里就展示一下STAR法则的具体表述以及展示方式(还是没有绕过去)。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例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目标用户是谁,存在怎么样的问题等,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样的业务目标,我们进行了哪些分析,如设计走查,可用性测试、访谈等,最终设计了哪些怎么样的优化方案,达到了什么样的目标。

这是一个比较详细、存在逻辑闭环的表述方式,绝大多数作品集的框架结构及行文逻辑。大家也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做其他赘述。至于项目细节,就要体现你的设计水平了,我也无能为力。

但是有一些建议:

  1. 分析要有理有据,不能坐而论道,而没有实际的内容支撑;
  2. 突出强调结论,同时这些结论要能够对后续的设计策略、方案产生影响。即项目细节要有闭环;
  3. 尽可能用可量化的成果来证明设计方案;
  4. 一定要注意视觉效果。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除了STAR法则之外,还有其他的展示逻辑,如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设计价值、落地方案有针对的展示,展示设计能力。

接下来,详细讲述一下如何在作品集中展示一个产品。

1. 项目概述

项目概述是对产品及项目基本情况的阐述。产品的阐述包括产品的主要功能、目标用户、市场占有率等,其目的在招聘者看到产品细节之前,能够对产品有整体的了解,便于后续的设计分析与方案的展示,能与招聘者形成共鸣。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招聘者能够知道、了解你要展示的产品。

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目标、周期以及个人职责等。项目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实施项目所要达到的期望结果(即业务目标),即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项目目标应该是被清楚定义,后续的展示可以延展或深化为设计策略、设计目标,并且在设计方案总结中对项目目标的结果进行评估。可以说对项目目标的分解、分析、实现是展示设计方案的主线。

项目周期和项目职责结合展示,可以让招聘者清晰明了的知晓你在该项目各个阶段所做的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你个人在项目中设计统筹能力和个人工作价值的大小。

2. 设计分析

设计分析包含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对之前项目目标(业务目标)进行分解以及细化,第二步是基于第一步而进行的设计方案的探索与分析。

第一步的目的是展示项目目标背后的原因,具体来说即当前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如功能缺失、体验不佳、产品方向调整、视觉风格升级等。这部分内容可以是概述性的总结展示,作为后续设计分析与设计方案的标靶。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完成设计分析及设计方案的探索。第二步的设计分析围绕产品、业务、用户等进行分析总结,使自己后续的设计方案能够有理有据,利于设计方案后期得的顺利推进。设计分析包含很多层面,本篇主要提供两种互联网大厂的设计分析方法流程。

1)来自网易的设计分析方法流程

思维导图设计分析列的那么多点,其实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方面,即业务、用户、设计。结合业务目标,通过设计为用户创造动机、排除担忧、解决障碍。

  • 业务层面

对于每一个业务点的业务层面的分析都包括业务需求、业务目的、业务目标、衡量指标、关键因素分解、解决方案五个步骤,来探讨出业务点对应的解决方案,如下图: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 用户层面

对于每一个需求的用户层面分析都包含了用户需求、目标用户、用户场景、用户行为、用户体验目标等维度的逐步推导,如下图: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 设计层面

设计层面的分析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提炼。

设计目标:除了被分配的,设计目标是通过理解业务、分析用户找到的,可结合竞品分析/用户分析等,逐步推导出设计目标;设计策略:结合当下业务、用户、产品场景现状,用全链路设计思维的视野找到设计侧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2)来自阿里的「五导家」设计分析方法流程

此部分资料参考《U一点 · 料》五导家——设计师的Think-flow李龙

设计师跳槽记之作品集篇

  • 第一步:明确业务诉求
  1. 精准定位的目标用户(市场划分)
  2. 主张为目标用户带来的核心价值 (对目标用户的实用意义)
  3. 价值的变现方式 (收入模型)
  4. 价值的实现策略 (主要落地办法)
  • 第二步:洞见用户诉求
  1. 场景故事(目标用户的特征、情境、任务/诉求、行为/说法、结果等)
  2. 用户当前的主导诉求
  3. 用户的潜在诉求
  • 第三步:定义业务目标

聚焦设计目标相较于设计目标,业务目标更加的产品化或效益化,是对用户或者客户创造的直接价值或商业价值

业务目标= {用【某策略】给目标用户带来【某价值】,以实现【某变现方式】},设计目标是达到商业价值或直接价值的手段及策略。如通过提升操作效率,可减少客户的人工成本,从而为客户带来商业价值。

  • 第四步:设定衡量设计目标的数据指标

数据指标的设定应该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有针对性的设定,即遵循“VSM”的推导思路。所谓的VSM是指从Value到Signal再到Metric,具体含义不了解的可自行百度,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 第五步:根据设计目标构建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目标中的设计策略来构建设计方案,并遵循“SKS”的推导思路。所谓的SKS是指从Strategy到Key factor再到Solution,具体含义不了解的可自行百度,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两种设计分析方法不一定适合于所有行业的设计,各个步骤流程也无需在作品集中一一呈现,但我们在项目设计中可借鉴分析优秀的思路,并挑选关键部分展现在作品集中即可。

另外,其他的分析结果也是需要展示的,例如竞品分析、用户访谈、场景分析、用户画像等。着重介绍分析结果,最好展示的分析结果能在后续的设计方案中能够得到解决和落地。

3.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集中体现个人的设计专业水平和设计方案落地能力,用于呈现典型的交互原型、视觉页面、上线效果等页面。

可以围绕和上文设计分析有关联的重要部分展示,针对设计目标的分点实践过程,简要描述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案。设计界面建议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页面展示,简明扼要的描述清楚设计亮点、设计思考、设计创新点等,体现设计价值。

交互方案、视觉页面要细致、出彩,才能让招聘者认可。上线效果侧面反映了个人的对所负责项目的设计管理能力,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个人对设计方案和技术实现的平衡取舍、资源获取能力。准确找到大家都认可的价值点,共同做出好的产品。

4. 项目总结

项目总结可以展示通过这个项目,所获得的设计经验、个人成长等。

当然,总结的核心是价值,设计的价值,包括商业价值、方案价值、体验价值、复用价值等等。最好能通过一些客观、落地的量化评估数据来展示,会更加的有说服力。例如,通过上线后的用户满意度、用户行为路径(客观数据)、项目结果表现等数据来量化设计产出的商业价值。

同时,还可以是复用价值,设计经验沉淀以后被多个项目所复用,能够提升后续项目的设计效率,如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推动落地的执行力、后续设计工作有哪些坑可以避免等。

当然,项目总结也可以是对项目的反思。如可以展示一下项目落地后的一些问题,在后续版本中如何处理与解决。项目总结不是形式,而是个人能力或价值的展示。一方面可以体现出设计师个人对设计过程的认知和反思能力;另一方面体现设计师个人可衡量的设计价值。

三、“附加题”的比拼

在个人信息以及项目经历的比拼,体现了个人的设计素养及技能的硬实力,那么在附加题上,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软实力与巧实力。整体上来说,“附加题”包含了两个部分,其一是团队价值,其二为个人成长与沉淀。

其中,团队价值着眼点在于为团队的设计质量、效率、培养等方面做出贡献,可细分为专业建设、设计规范、团队流程和制度等。

1. 专业建设

专业能力是设计师的饭碗,只有在设计专业领域做到细致、出彩,才会让人认可,才能在设计方案落地中推动更大的价值。

其要求设计师专业突出、独当一面,提升自己在项目团队的话语权及影响力,促进设计方案的落地;进而能将其扩大到设计团队,引领团队,让设计团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更上一个台阶。

2. 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是基于专业建设与项目业务经验,沉淀出的可复用的行业组件。展示部分你主导或参与的设计规范,PC/APP/小程序等设计组件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基础组件、业务组件、动效组件、图标规范)、设计成果物规范等。

关键体现你在现有各种设计规范、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发现的问题,如何做的优化,使之成为可持续的设计准则,以及其产生的有效的正向影响。

3. 团队流程和制度

团队流程和制度包括但不限于UAT验收流程、创新的用户研究流程与方法、一致性检查流程、体验度量模型、有效的团队上下游协作流程等。

关键体现你根据业务情况对团队流程和制度进行的优化和改进。在现有流程与制度的基础上发现的问题,如何做的优化,使之成为更为有效的团队流程与制度,以及其产生的有效的正向影响。

另外,个人成长与沉淀着眼点在自身可持续成长与设计理论方法的沉淀,给招聘者留下可持续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个人沉淀与分享、业务理论沉淀及近期的学习成果。

1)个人成长和影响力

设计风格、交互方式是随着现代产品智能化、信息互联网化、技术的创新化而与时俱进的。

作为一名设计师,工作年限、设计经验固然重要,设计专业能力也是需要不断自我成长和精进的。一般是有3年左右的经验,对于工作已无太大的压力。不能停滞不前,要不忘初心,不要停止设计成长的步伐。

个人成长和影响力涉及的内容其实很宽泛,与设计直接相关或者间接相关均可。

在团队内的做的知识经验分享;设计作品所获得的外观、发明专利;在设计平台上发布的作品,如国内的站酷、UI中国、花瓣,国外的Behance、Dribbble、pintrist等,公众号发表的经验文章都可以在此做展示。

这些无形之中增强了个人的写作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公开发表出去同时会得到行业内设计师的的点赞与反馈,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帮助。

2)设计思维和理论

“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利用设计师敏感性以及设计方法,在满足技术可实现性和商业可行性的前提下,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设计精神与方法。” —— IDEO设计公司总裁Tim Brown

这部分比较难,你平时擅长思考设计理论方法,并总结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也可以展示。如若你精通核心设计手段,熟练掌握多项技能;有很好的全链路设计思维,能够凸显产品定位意义,体现设计价值,也可以在作品集中体现。

注:专业建设方面的作品集要点你要真正的做过了解,没有也没关系,不是作品集必备项。记住千万不能弄虚作假,否则面试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出现大的纰漏,得不偿失。

3)最后,近期学习成果展示

对于公司而言,员工流动是很大的人员成本,如何让员工的发展符合公司不断发展的需求,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要考察员工的符合度,其持续符合度也是很重要的。近期成果展示包括但不限于插画、数据分析、动效等,展示自身的学习力。

总而言之,在提升自我的同时,正向影响身边的设计师和项目团队,影响所从事的行业设计发展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设计水准。

四、写在最后

最后啰嗦两点:

1. 作品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笔者自毕业入职起,就一直在积累作品集的素材,包括即时梳理项目资料,进行项目总结,给自己的工作一直创造一个Plan B,便于自己随时都能整理出合适的作品集,以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或抓住稍纵即逝的平步青云的机会。

毕竟人生漫漫路,但关键的就那几步。

积累作品集的素材,是在每个项目结束后,抽空将设计分析、设计过程以及设计总结整理下来,对内可以作为自己知识理论沉淀、职位晋升的垫脚石,对外可以成为展示个人能力,实现跳槽的敲门砖,有百利而无一害。

2. 作品集与简历不是一成不变的

往往要根据自己所投递公司的类型及业务,还有岗位要求做适当的调整,将自己更符合目标公司、岗位要求的那一面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提前针对要面试公司,做好功课。不仅可以提高简历评估的通过率,也能够为面试阶段的问答做好准备。

后续,将整理出面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最后祝每位跳槽的设计师都能够找到心仪的工作,职级高高升,薪资翻翻翻。

#专栏作家#

弘毅道,公众号:UIUX设计工作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to B业务,尤其擅长后台程序界面设计,包括需求沟通,原型设计以及后期的设计评审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以加个微信互相学习下吗?

    来自广东 回复
    1. 可以的,huang942852369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