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终将被卷死的你我
编辑导语: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内卷情况十分严重,似乎每个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不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本篇文章作者讲述了自己与产品经理的邂逅,分析了当下的择业情况,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
一、邂逅
我记得第一次接触“产品经理”这个词,是在大三的某个宣讲会中。
某企业来学校做招聘宣传,带了一众实习中的师兄师姐分享交流。
在那个拿宣讲票兑学分的年代,我跟同宿舍的难兄难弟一直是互联网名企的宣讲会“座上宾”。
不知道是因为做产品的师姐太过美丽,还是这个闻所未闻的岗位太过诱惑,“产品经理”这个词如初恋般悄悄闯入了心扉。
不用敲代码,越老越值钱,谈笑风生,指点江山,光是想一想都小鹿乱撞。So,why not!
故事的发展轨迹应该也跟诸位差不多,初恋嘛,终究还是英俊的人默默扛下所有。
二、不对头
隐约感受到危机,应该还是疫情刚刚开始那段时间换工作。
早前一刷简历,随随便便都有一大堆的邀约。
但是那个时候,一连刷了好几天,才零零散散几个招呼。
想着毕竟疫情影响,就业市场这样子也正常。也没有多想,毕竟最终还是找到了饭碗。
真正让我开始疑惑的,还是年后的这一个多月。
公司结构调整,波及到产研,于是想看看有没有好的机会。
最终的结果是,成都的初春已经30度高温,但本该火爆的金三银四却异常寒冷。
面试方面的自信还是有的,只要跟岗位要求差异不大,通过率通常都很高。
但是这一次,我连面试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鲜有人邀约,主动招呼已读不回,主动投递杳无音信,开始慌了神了。
我相信有不少人应该还是顺利竞聘到岗,但是我也相信我绝不会是偶然。
极少数的孤例很难看清问题,但当样本数量足够时,可以判断:变天了。
三、是咋了
从万种吹捧的行业明星,到满地开花的基础岗位,15、16年开始,产品经理已经开始走下互联网的神坛了。
即便是“落入凡尘”,这几年的产品缺口依旧是只增不减。
翻开各大招聘平台,放出来的岗位还是非常多的,但是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多日潜水各大求职、职场论坛,接触了一大堆岗位之后,也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1. 门槛高了
对比早年间的应聘,可以明显感觉到产品要求的递增。
几年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知道一点方法论,找工作还是很轻松。
现在,除了产品的常规专业技能,企业对候选人的工作年限、专业背景、行业领域、产品形态、管理经验、业务量级、特殊技能、大厂经历都有明确的要求。
高要求,或者多要求,就意味着低命中。
例如,对比中偏高级的岗位,很多都会要求5年及以上行业经验。
换句话说,不管竞聘者工作多久,多大年龄,他必须在2017年之前就要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按照普通本科应届毕业22岁的标准来看,如果现年27岁,那么他/她必须一毕业就选对行。
但如果他/她已经30+,这种级别的岗位双方又不太容易看对眼。
暂且不谈其他的条条框框,那么目标往往就停留在了92~95年区间,且最多只有0~3年的早年跨行期。
这就意味着运气也成了一部分的竞争优势,这着实印证了那句“选择比努力重要”。
再如,有的高阶岗位要求5~10年硕士以上学历,5年以上产品总监经验,且在x技术方面精通。
泛计算机领域的本科毕业生确实不适合,按照以往的经历,x技术一般都是研究生才会深入研究。
高阶技术背景转产品的具体数量没法统计,但可以肯定比较低低。
如果他/她是最下限的30岁,那么必须在毕业时就果断转行从事产品,且保证第一年开始就做到总监级。
如果他/她是最上线的35岁,暂不管35岁定律,那么他/她必须在30岁及以前就放弃高阶技术从头开始做产品。
说是万里挑一,我都觉得太保守了。
确实有不少的JD看起来就是个笑话,根本不会觉得这样的岗位能招到人。
但是当大量类似的HC放出来,不得不感慨中国人太多了。
2. 精细化了
其实门槛高了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标准化专业化人才。
大多企业没有资源,更不愿意从零开始培养小白,拿来即用才是最划算的。
一人一坑,所以几乎所有的产品岗位前面,都有明确的职能冠名,“xxxx产品经理”。
早年间的具体细分,往往是出现在HC的职责部分,而不是现在的要求部分。
产品更像是通用货品,掌握通用的产品方法论,有不错的产品sense,基本上可以适用于大多数企业。
当企业对人才的定位越来越明晰,一方面确实可以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人。
另一方面就对越来越多的人关上大门。
产品的流通性越来越小,产品人也被裹挟在单一行业的发展中。
大多数人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能够找到合适的尚且不易,就更难兼顾到个人发展、未来就业。
这就意味着,当年自己的一个不经意的选择,直接限制了现在的发展。
就像是我所在的这个领域,懵懵懂懂地入行,一做就是6年了。
当本地几乎没有合适的岗位,又很难出去转转,就会陷入到“跨行垮不动,不跨就等死”的两难。
3. 人太多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CEO学前班”在产品岗位最火热的那几年,有抱负的、有想法的、被怂恿的、被忽悠的,太多人涌入产品这个行当。
在定位晦涩不明、供需模糊不清的彼时,会画原型图,能写PRD就已经能够高薪在握。
这种粗放式的人才引入,让人才成长,现在也在让人才买单。
去年做过一段时间的团队搭建,也就接触了很多本地的产品人。
一个3~5年的基础执行岗位招聘,历时将近一个月。
期间收到简历超过200份,能够同时满足学历、年限、行业这三项要求的,10%左右。
一轮面试15人左右,通过2人。
虽然最终有人入职,但这并不算是一次皆大欢喜的招聘,因为后续的可选项实在少得可怜。
在企业层面,我想这已经能够解答很多的问题。
因为产品人才经不住精细化,所以企业常常抱怨招不到人。
因为产品人体量太大,所以忙不过来已读不回。
但站在应聘者的层面,问题要更严重。
首先,产品人具备的能力基线,还停留在画原型、写需求层面。
谈模式、谈业务、谈架构,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
对行业、对客群、对竞对,很多人更是一无所知。
其他岗位的人抱怨产品就是传声筒,除了一部分的误解和偏见,我相信很多人确实如此。
任何岗位,如果对待工作只是埋头眼前的鸵鸟心态,很快就会被淘汰。
其次,很多产品人缺乏职业目标。一个岗位的竞争,90%的人都是来碰运气,可以想象这个群体已经乱成什么样。
尽量抛开压力重、竞争大、都不容易这些悲天悯人的说法。
行业经验是产品经理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市场越精细,经验越重要。
如果确实定不下来行业,那么商业模式、产品架构方面的通用能力,也应该有所涉猎。
如果确实接触不到或者想不明白,那么最基本的,自己的核心优势在哪里,自己也应该想清楚。
人太多,又太良莠不齐。产品推动了互联网发展,也正被互联网反噬。
4. 其他
广告岗、嫖方案、搜刮简历没有正面讨论的价值,略。
四、那咋整
内卷在互联网比比皆是,产品领域更是重灾区。
最近的想法是,产品会是最早被卷死的工种。好在凡是都有两面性,产品人所面临的的问题也是。
1. 往好了想
任何岗位的高门槛、精细化,都体现了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和高价值。
按照现在的就业趋势,未来的产品人的高阶目标都会是行业产品专家。
这种通过行业积累起来的职业壁垒,会使得后面的产品人成为企业最顶尖的精英。
2. 往坏了想
精英毕竟很少,行业变更波及的,仍然是并不那么出众的绝大多数。
高门槛、细划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小白兔进不去,老白兔想出来。
甚至大胆猜想,产品很快就会面临一次大洗牌。
大量产品人出走,出现人才真空。企业调整预期,挽回人才。如此反复轮回,最终达成新的供需平衡。
3. 馊主意
简单的一句话可以总结:产品人才的金字塔变高了,也变陡了。
不管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争取,产品人需要顺应时代变迁。
作为不太成功的产品“老鲜肉”,我能给的建议也就如下几点了(仅供参考)。
1)未入行慎重择业。
并非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能力要求非常严苛,工作内容十分庞杂。
产品经理也并非CEO的学前班,中国式互联网企业注定产品经理不会有太大的权限与资源,更多时候你只会作为基本执行层去耕耘某一个具体领域,而鲜有机会接触全局。
如果已经做好准备深耕某个领域,那么尝试也是未尝不可的。如果仅仅是好奇,建议放弃。
2)刚入行谨慎选择。
这个阶段相对来说还要好一点,因为纵向的通路依然宽广,横向的机会也没有关闭。
经过入门的启蒙和尝试,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并不看好现在的行业或者企业,建议尽早作打算。
如果你现在感觉良好、信心十足,那就要做好被过往成就,也被过往束缚的准备。
越往后,你将越来越专精,机会也将越来越少,越值钱也越不值钱。
3)老产品准备退场。
已经被加上行业烙印的产品老人,势必会跟随行业的发展而起起伏伏。
即便大行业发展不错,但35岁定律不会消失。
出局是绝大多数产品人的归宿,毕竟人人并非产品经理,更非产品总监,CPO,CEO。
金字塔高且抖,上不去的话,摔下来坡度缓冲都没有。
五、最后
没有不散的筵席,初恋是,产品也是。
本文由 @绵竹县吴彦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市场更需要的是专才,而不是每个方面都懂一点的,慢慢努力吧,找对自己的方向
大环境如此
赞一个
救命,这篇文章真的写到我心坎里去了呜呜呜呜,我本来在一个小城市过得好好地,结果来到了大城市。。
则会个文章的标题真是直击内心,就算是努力有了编制成了公务员,也还是永无止境的卷
这个标题哈哈哈我谢谢您嘞,看作者ID有点小帅噢哈哈
我觉得面对内卷我们其实还是呀保持自己的节奏,不需要过于着急,可以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
很难,大势所趋下的个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从我的经验来看,职位的高低并不代表水平的高低;
做产品,就是一直有人能相信你,那么你就不会谢幕;
打铁还需自身硬,但这个社会光靠自身硬也不够了,已经卷到方方面面
粗放式的人才引入无可避免会引起内卷,门槛低,竞争的人多了,只能精益求精。
野路子PM多了,加之企业内的种种原因,这行只能说运气与能力五五开
确实,后知后觉的运气越来越重要了
拒绝内卷,这种无限的内耗,最后都将成为成为了一种影响人们生活的病态。
难哦
兄弟有在看新的机会嘛,base成都,薪资可谈
哈哈哈,难道是HR?
产品人才的金字塔变高了,也变陡了。很认同这句话,就是因为很多职场人内卷,才让各种职业培训班办的如火如荼。
其实这是一种无意义的竞争,导致行业环境变得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