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写作经历教你搭建个人认知系统

6 评论 4340 浏览 30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读:一个人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才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拒绝什么,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那么,如何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呢?本文作者根据自己5点的写作经验,对此展开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正儿八经以文章的形式向外输出快5年,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是我成为了我自己,逐渐去标签化。别人提到我时,仅仅是我,而不是角色化人格,比如谁的女儿、谁的恋人。我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大众或者世俗期待的样子。我逐渐拥有完整独立的自我人格,我从心底接纳自己。

我觉得受益于我不断拓展和完善的个人认知系统。

本文目录如下:

01 个人认知系统搭建经历

17年开通公众号开始写作,那时框架认知体系是做产品实习生时接触到的产品工作流程;

18年毕业正式工作,开启租房,有了工作外的生活,捣鼓房子做做美食,工作框架体系之上拓展生活模块;

19年全中国旅行,几乎每个月都有外出,工作和生活之外写了一些游记;

20年开始对职场有很深的感悟,觉得学会做事之外更重要学会做人,框架认知体系里衍生职场模块;

21年自我认知和自我探索浮出水面,觉得它是一个值得终身研究的课题,于是在框架认知体系里又加上了自我管理。

以上,变成如今在语雀上看到的目录分类。最终呈现给大家时是自上向下,其实搭建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自下向上、持续迭代过程。

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直试图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全景式框架体系,它包含着我每天的日常活动、对应着我的时间分配机制,我把它称作我的个人认知系统

02 什么是个人认知系统?

个人认知系统概念对大家来说也许陌生,知识体系框架却老生常谈。两者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个人认知系统包含知识体系框架,是比知识体系框架更”高级“一点的东西。

知识体系框架稍微偏客观一些的知识点构成的结构,比如我对产品领域的理解,有产品思维、用户分析、需求分析等,在行业内已经形成了相对熟悉的认知,是已存知识点的重组。

个人认知系统却因人而异,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比如我的个人认知系统一级目录会分成工作、生活、自我管理和旅行,这是我从时间维度上来划分的,我日常每天需要工作、生活和思考,偶尔出门旅行,这四项核心活动构成了我生命里的每一天。

并且我认为这四项是我生命的意义,仅有工作没有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仅有工作和生活,没有向内求索进行精神层面的思考或者向外连接去看更多外面风景和地理人文也是不是我想要的。

工作和生活是必需品,自我认知和向外旅行是精神追求,如此是我认为的生命的意义。所以我说个人认知系统因人而异,是自己世界观、生活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这些年,随着我个人认知系统不断完善,其实是我对自我还有世界的认知边际不断拓宽。回到文章最刚开始讲,我之所以逐渐成为我自己,也是我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我不想要的,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

03 为什么我要搭建个人认知系统?

一开始我脑海中并没有个人认知系统的概念,那么为何我开始去做了这样一件事情?

整理:

就像买了很多件衣服放在家里,不整理就会慢慢堆积如山,整理以后可以给家里带来更多的空间。大脑也一样,假若不整理,脑海中的信息越来越多,直至把大脑CPU消耗完,大脑运行速度越来越慢,你可能自己感觉记忆力变差,越来越“笨”。

一个人从早上醒来就开始思考做决策,一种方式是提前给自己编写好操作SOP,按照固定流程去执行;一种是随时应对,遇到事情就跟着去处理。很明显第一种方式要高效很多,占用更少的大脑CPU。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进化论告诉我们,大脑只会帮我们记住最利于生存的信息,至于其他无关紧要的,它为了节省脑力资源会尽可能忘记它们。大脑的机制不是为了记忆大量信息,如果使劲给大脑塞很多信息,可能就会感觉到思绪混乱。

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些信息会被去除、有些信息变成了知识、有些混沌的思绪显性化成为我的认知,进入到个人认知系统里。产品知识体系和自我管理两个模块重点在做这个事情。

产品知识体系放着我从做产品实习生开始对产品的认知、理解,知识点的积累和整理;自我管理放着我的年度月度周度的计划、总结和思考,甚至我每天的日程安排。

记录:

这样我知道我活着的痕迹,让我的一切生命活动变得有迹可循。如今我再去翻看过往的点滴记录,曾经的记忆会被唤起,生命由这样的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生活记录和游记两个模块重点在做这个事情。

感受力是我觉得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对内容创作者来说。通过记录生活,也是希望自己对生活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敏感和觉知,而不是好像每天忙忙忙过了就过了,回过头想不起自己到底都过了啥。

但一旦开始记录,你在记录的过程中会不自觉提高生活敏感度,记录完以后过去的生活记忆被显性存储。

自从头脑中有了个人认知系统的概念,我的人生变得顺畅很多,甚至有种一路开挂之感。我更愿意把个人认知系统称作我的外脑,核心是存储信息,而我本身的大脑主要用来思考,这样大脑CPU运行速度越来越快。

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不断拓宽,我原不认可或者不理解的事情不断变少,对人生命运的掌控感变强,我觉得越来越快乐和幸福。

04 搭建个人认知系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在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往哪走、这么走对不对,答案往往都是“走”出来的。当走过足够远的路,你会发现,很多事并不是因为美好才开始,而是因为走下去,改变了,才看见了美好

我搭建个人认知系统也是如此。

1)保持专注力

我几乎不会觉得无聊,有业余时间我就捣鼓我的这个人认知系统,把我收集到的信息逐一浏览,看可以塞到我认知系统哪个位置。有些人养花养草养宠物,我就养我的个人认知系统。

每个星期周末,我基本上花至少半天的时间去清理我一周内接受到的信息,收藏了还没来得及看的文章或者相册内的截图。如果遇到春节这种长的节假日,我便更觉开心,因为我有了大块连续时间可以就我个人认知系统里某一块专项问题去学习,来填补我的个人认知系统,我徜徉在知识海洋里自得其乐。

2)强化思考力

脑海中有个人认知系统时,我接受到了新信息,经历的新事物。我会去思考,它应该在我个人认知系统的哪个位置。可能是已有框架体系的查漏补缺,可能是需要开新的目录层级出来。但不管是哪种,这是个思考的过程,我会对我接触到的信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有一个判断。

因为有了个人认知系统,我脑海中一直有母题的存在。我一直会思考,不会觉得无聊。看东西也会有针对性,不会漫无目的乱看。我会觉得我在操控信息,不会觉得信息无形之中侵占我。

我尽量使自己成为信息的处理器,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逻辑框架和思维模型,信息就是模型的供给和养料,最终形成的都是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反复训练,慢慢拥有深度思考力。

3)变成自己个人的名片

你想拿更多的资源,无疑你需要让更多的人认识你给到你资源。你的个人认知系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你的价值观、性格特质。文如其名,认可你的人会主动找到你与你产生连接。比如我的出版社编辑、或者找我创业的合作伙伴,还有数不清的粉丝朋友(嗯,据我所知,找对象也是极其好用的,哈哈哈)。

同时知识类的产物如果只存储在你一个人大脑中,便只能对你一个人有用。但你把它显性化写出来形成传播效应,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用。东西写出去就有价值,你在睡觉时有人默默看了你一篇文章,哪怕只是文中个别语句,受到了一点点启发,都是你的知识产生了价值。

05 如何开始搭建?

那说了这么多,肯定有朋友觉得还不错,自己如何也能拥有一个呢?

大家可能会把个人认知系统想的高大上或者不知道从何开始,总是试图寻找一个大而全的方法一下子就搭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出来。其实我个人觉得不是什么牛逼的技能,无非把接受到的信息归纳、整理和重新排列组合让它结构化。

这是个逐渐的过程,你仅仅根据脑海中现有的东西先搭建起来,之后慢慢去做迭代。比如我自己是持续在做迭代,如今看到的样子其实花了快5年时间。

一篇文章产生需要经历灵感-素材-组合-修改-成稿的过程,那就针对这整个环节各个击破。

1)Flomo收集碎片化灵感

Flomo是我对信息的第一道处理工具,包括每天浏览的信息流、读书笔记、生活灵感和内心思绪

这样一个时代里,你每天会接触到很多信息,总有那么一些信息在你心中产生了共鸣。人会高估自己的记忆力,如果这些东西不被马上记录下来,大概率日后就想不起来了,你再去找也可能花很大力气。

每个人每天生活工作内心也有很多思绪和想要表达的东西,分享欲和表达欲是人天生就具备且需要的。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分享,不如先学会与自己对话,那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许在写着写着就变得清晰。即使暂时找不到答案也没有关系,生活本身就是带着问题前行。

因此,我看过的信息觉得还不错马上记录到Flomo上,不能让信息白白流走。我内心闪过的想法,持续思考的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的困惑我皆会记录在Flomo 上。

我更愿意称Flomo为我生活痕迹记录表。有段时间,我打算写月总结时,脑海里一时间不知道这个月干了什么,于是翻到Flomo,一条一条Memo查阅,当月思想、活动慢慢被想起。Flomo非常像我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对Flomo的使用几乎随时随地,原则是只要有想法便记下来

整体原则是:看到便记下、想到便写下,随时随地Flomo。Flomo 解决了灵感和素材的问题。

2)语雀结构化碎片化信息

Flomo上产生了很多碎片,碎片当被重新组合一下。语雀是我用来处理Flomo碎片化信息的过程,是我对信息处理的第二道工具。

当我脑海中对已存的Flomo碎片开始构思,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我便把这些东西搬到语雀,在语雀上以文章的形式开始书写。这个过程通常是逻辑、结构、归纳演绎等写作方法的应用,总得来说是把Flomo 上信息成稿,成稿以后就把Flomo上的Memo 删除。语雀解决我组合和修改环节的问题。

3)内容平台价值体现

把成稿的文章转移到公众号、知乎等各内容平台,打造个人IP同时也让自己文章产生价值。

知识有很强的复利效应,原则上说也属于被动收入的一种。当你睡觉时,有人读了你的文章获得灵感,有人关注的你的公众号,你又积累了一些粉丝。

不要害怕向外输出,重要的不是你输出了什么,而是输出这件事儿本身就极具意义。你在尝试输出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多治愈也会能想明白很多问题。

这样,通过不同工具使用,达到灵感-素材-组合-修改-成稿的目的。一篇文章写成,个人认知系统由很多篇文章组成

以上,正文完。仅作为个人多年写作的一点经验输出,自己从这件事中收益颇多,所以也是很推荐大家。

你还在等什么呢?不妨尝试下?

#专栏作家#

花开不败,微信公众号:涵小仙女,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文艺女青年一枚,白天工作,晚上码字,爱美、爱跑步、爱旅行,愿我手写我心,余生不将就。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真的写的好好,戳中了本质,有时候写东西就是没有一些个人的感觉,导致怎么也不满意

    来自福建 回复
  2. 拥有完整独立的自我人格,从心底接纳自己真的很重要,上述方法感觉很有帮助,码住啦!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一直找自己成为自己,拜托做自己真的超酷的!作者写的太好啦,速速去关注了公众号

    来自湖北 回复
  4.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要多看书,经常看一些关于逻辑思考的书,再搭建自己的逻辑系统

    来自北京 回复
  5. 这个真的很重要,人能够认清自己才是重要的,很多人就是对自己认知不足,然后自以为是

    来自云南 回复
  6. 啊,感觉前缀太多,路径较常规,搭建个人认知体系有没有更系统的方式呢?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