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围猎」大厂offer:泡沫破裂后,依然往里卷

5 评论 6446 浏览 5 收藏 20 分钟

编辑导语:在应届毕业生眼里,大厂还是“香饽饽”吗?不少应届生在应聘暑期实习时就已经给出了相应答案——年轻人对大厂,依旧存在着某种向往,不少年轻人为暑期实习时做的准备,其实就是为后续校招所打下的铺垫。

一、抢暑期实习的offer,其实就是在抢校招的offer

互联网圈变动不断的今天,应届毕业生们到底还想不想进大厂了?看看他们的暑期实习情况就知道了。

暑期实习和日常实习不同,它面向次年毕业的应届生,提供转正机会,它就像一张抢先上岸大厂的船票,只要通过内部流程,就可以在秋招前拿到offer。

「围猎」暑期实习的火药味,从3月就开始弥漫了。

颜子本硕就读于西部地区一所985高校,获得过国奖,也在互联网企业有过实习经验。今年三月,她开始正式准备提前批校招,向她向往的互联网大厂投去简历,「因为我一直特别崇尚互联网那种自由的感觉。」

一般来说,暑期实习的招聘有两个环节,笔试测评和面试,面试分三轮或四轮不等,由业务面试和HR面试组成。

收到了笔试邀请,颜子都会先花上三四天刷题后再参加考试,收到了另一家公司的邀请,又重新开始刷题。「每家公司考的题库不一样,要去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在面试环节,颜子还会针对不同公司岗位对自己的实习经历重新整理,面试完成后还会写复盘报告。

从三月到五月,她参加了将近10次面试,几乎全身心地扑在暑期实习招聘上,甚至耽搁了自己的学业,「导师督促的小论文也没有写,课题组组会也没怎么参加。」

「暑期实习是进入校招前的缓冲」,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过三轮正式校园招聘的HR靓靓,这么评价暑期实习的真正价值,「很多同学们不太能够提早意识到暑期实习的重要性,更多押宝在秋招上,反而失去了很多机会。」

大厂每年放出的名额都是固定的,有的岗位暑期实习转正给出去了,校招的其他批次给应届生的就少了,「抢暑期实习的offer,其实就是在抢校招的offer。」靓靓说。

00后「围猎」大厂offer:泡沫破裂后,依然往里卷

某公司于3月17日发布的暑期实习招聘信息显示了招聘岗位数量和转正率数据

聪明的年轻人自然也晓得这其中的利害。那些目标感强的,努力会开始得更早些。

23岁的不浅,本硕就读于天津某985高校建筑专业,因为不喜欢本专业,从研一阶段她就开始为自己规划了一条「大厂之路」,她想在互联网公司做一名产品经理。

20年底,为了起步更高些,不浅花了四千多报了一个产品经理的课程班,上了三个月的课,对互联网产品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认知,还制作了一些产品相关的作品集。此后,她还通过三轮面试进入了一个面向互联网行业的学生社群,在这里她也参与了一些知识分享的活动,也得到了很多修改简历、准备面试的技巧经验。

研二新学期开始,不浅开始着手找一份行业实习,因为专业原因,她知道自己没有太多自由的时间用于实习,于是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互联网行业的大中厂。「那时候我决定就要去走产品这条路,要积累行业经验,我实习经历少的话,一定要拿到一个Big name的offer。」

最终,她如愿以偿进入一家出行公司实习。时间来到2022年,这份实习还没结束,不浅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准备暑期招聘。她的步子要快过许多人,不浅在二月份获知了许多投递信息,还在过年就修改整理好了自己的简历,大年初十就进行了第一场面试

经历了8场笔试,17场面试,尽管拿下了几家互联网企业暑期实习的offer,但今年的招聘行情,却让不浅有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感。她发现,许多和自己有同样高学历,有更丰富实习经验的同学,遭遇到了HC被砍的情况,最后只能转投其他公司,「我有很多朋友都已经通过了阿里的面试,但最后确定流程的时候说HC没了。」

00后「围猎」大厂offer:泡沫破裂后,依然往里卷

不浅整理的暑期实习投递表格

据不完全统计,字节、京东、网易、美团等等互联网公司都于春季发布了面向2023届应届生的暑期实习生招聘,在京东3月7日发布的招聘信息中,明确写明「获得暑期招聘录用资格并在岗实习满2个月的同学可参与留用考核,考核通过者可获得转正留用机会,毕业后可正式加入京东。」

对大厂来说,通过暑期实习可以更提前锁定人才。

「现在校招的市场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而且各个公司都想得到最拔尖的那部分,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前进行一波筛选,而且因为暑期实习它是有个实习期考察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双向来进行匹配,看大家合不合适。」HR靓靓告诉「后浪研究所」。

为了吸引更优质的年轻人,靓靓所在的公司干脆把暑期实习的名头直接改成了「转正实习」,用更加直白的文字,在宣传海报和文案上标明了85%的转正几率。

到六月份暑期招聘收尾阶段,靓靓所在的公司收到了十几万份简历投递,这也直接造成了一个「僧多粥少」的结果,今年暑期实习生招聘岗位最大供需比到了20:1,「比如说我这个岗位有2000个人投简历,最后只会招100个人。

二、这条「捷径」越来越卷且不明朗了

可想而知,这条上岸互联网的捷径,越来越卷了。

24岁的秦煜,就读于北京一所双一流高校,进入研究生后半程,打算趁着春季招聘找一份靠谱的暑期实习工作,「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模式、业务形态都是最先进的,在大厂工作能够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他也是3月就开始了自己的简历投递。最初,投递的岗位是产品经理,但苦等一周没有收到任何回复,他便迅速转投其他职位,直到今年暑期实习招聘结束(每个公司的流程不一样,整体来说是六月结束),只收获了一份运营类offer。

他分析到,「是我自己经历不够,产品经历很看项目经验,但我没有这方面的实习经验。」

7月初,等待正式入职的秦煜收到了应聘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寄来的笔记本电脑,和想象中的大厂高配苹果电脑不同,他拿到手的是一本Thinkpad,虽然用着也不错,但还是感到略失望。

今年这一批暑期实习生,绝大多数拿到的办公电脑都降级了,公司给的理由是,「因为疫情,供应商暂时无法正常配货。」

虽然开局就不符合期待,但至少,还算顺利开局了。

没有名校光环、简历普通的2023应届生们更多面对的是颗粒无收的惨状。

00后「围猎」大厂offer:泡沫破裂后,依然往里卷

有同学在网站发帖表示暑期实习难找

在一所双非大学念应用统计专业的硕士心悦为了暑期实习准备了两个月,她说自己是被推着走的。「3月份开学的时候大家就在找实习了,我当时还很疑惑,暑期不是还有三四个月吗,为什么那么着急?」三月末,心悦在和同学的交流中才逐渐了解到了大厂暑期实习和日常实习的差别和重要性,连忙投递了几份简历。

「暑期实习卷到怀疑人生,我投递了很多大厂的实习岗位,答了无数的测评,做了几次笔试,最终都石沉大海。」一开始心悦也抱着转正的想法寻找岗位,但磨得时间久了,也就不抱期待了。

唯一参加的一场面试是百度的群面,在场十个人,要就一个话题讨论出结果。虽然有所准备,但心悦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缺乏经验的她表现一般。「平时实习根本用不到这么大阵仗,暑期实习就搞得像校招一样,很正式。

最后,抱着进大厂积攒经验的想法,心悦转投到了没有转正名额的日常实习岗中。

可即便拿到了带光环的大厂暑期实习岗,这条捷径的指向也越来越晦暗不明了。

比如,许多大厂从未公开过具体的转正比例。

本硕毕业于广州某985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鬼仔是2021年的应届生,在2020年秋招开始之前,他就已经拿下了腾讯的转正offer。

「在腾讯,实习转正的流程较为固定,要由事业群统一决定流程,还可能会和其他组的同学一起答辩,名额的决定权则在组长的更上一级。」在算法岗位实习的鬼仔经历了转正答辩后,感觉到腾讯的转正流程非常严谨,同组的mentor和组长在决定个人的去留的环节,话语权较小,更高一级别的领导才能一锤定音。

一般来说,暑期实习生的身份基本等于默认有实习转正的机会。」鬼仔和其他抱着转正目的进入互联网的学生们大多会有这样的认知,但为了安心,即便获得了暑期实习的offer,他们也会再次询问HR和自己的导师确认转正的可能。

鬼仔在面试时问了HR一次,得到的答复是有转正机会,在正式入职后,他又再询问了组长一次,组长的回答是「转正名额是有的。」

在另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品牌传播工作的奈奈也是这样做的,她是22年应届生,2021年得到了暑期实习的offer。在面试时,她询问是否能够转正,得到了HR肯定的答复,在入职后,导师还跟她交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做准备转正事宜。「在我看来,暑期实习后,经历转正答辩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

但奈奈并没有转正成功,或者说,并没有经历转正流程。

非技术的职能岗,能不能转正都是看运气。」抱着转正期待来到公司的奈奈,在准备好了答辩材料后,才被领导通知部门没有HC,名额会更倾向于社招渠道的有经验的职场人。

这无疑给她带来了被欺骗感和挫败感,「当时没有接另一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如果去了估计就能转正了。」

奈奈的经验揭示了互联网公司的转正真相,像研发、产品这样重技术和含金量高的岗位转正几率更高,职能、运营类的岗位则充满着不确定性。

三、拿下offer,然后呢?

暑期实习的魔力,正在逐渐衰减。

今年的实习不如往年含金量高了。」不浅在暑期实习招聘市场经历了一遭,有了自己的观察,往年许多大厂会按照1:1的名额招聘实习生,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转正,但今年许多大厂的HC缩减,甚至转正率大幅度降低,它就不再具有往常那样巨大的就业价值了。

「我没有转正的打算,甚至都没有打听过转正率什么的。」不浅毕业后打算离开北京,到上海或杭州寻找工作机会,但目前这份实习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给她积攒头部大厂的产品经验,而这会在秋招中为自己提升竞争力。

和不浅一样,颜子也开始放下对互联网行业的暑期实习的迷信和执念。

虽然投递了许多互联网大厂,也通过了几轮面试,但颜子耗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却没有得到offer,她拜托熟悉的师兄在公司打听一下自己的流程进度,但却被委婉告知,「可以准备秋招了。」

这位师兄告诉她,往年他所在的部门都有七八个实习生名额,但今年的计划是只招一两个。而他收到的七八十份简历里,几乎都是985硕士或是有国外留学背景的学生。

2022年上半年,各大互联网公司的变动也直接影响了她的就业考虑,虽然最终还是拿到了一家头部公司的offer,但她坦言还是会另做考虑。「我现在找工作比较倾向于一些实体产业,或者国企之类了。」她说自己的理想主义被磨灭了,也不再执着于互联网行业了。

原本all in 互联网的人,可能会给自己找一些备选了。」不浅聊到,她身边一些履历优秀的同学,正打算进入一些如智能汽车类的垂类行业,另一批则看重铁饭碗的稳定性,准备考公考编。

最近,一个在腾讯实习转正的师弟找到鬼仔,问他应该如何选择。这个明年毕业的男孩,手里已经拿到腾讯实习转正的offer,以及一个深圳事业编的offer。恰好这也是鬼仔前年面对过的选择。在互联网疯狂招兵买马的2020年,各个大厂给出了巨大校招名额和丰厚的福利待遇,出于职业兴趣和薪资考量,鬼仔在短暂纠结后还是选择了互联网。

00后「围猎」大厂offer:泡沫破裂后,依然往里卷

鬼仔在自己的公众号提起了这段经历

但现在的鬼仔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建议和答案。连他自己都会偶尔陷入思考,如果当初没有进入互联网而是选择了事业编,会过上怎么样的一种生活?

今年以来,从实习生岗位的缩减,到社招岗位的关闭,鬼仔开始有了对裁员的担心恐惧,身边的人也开始受到影响,「以前我们计算机学院很少有人考公考编的,现在很明显的一个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学弟学妹去体制内了。」

当然,年轻人对大厂的热忱依旧在。

根据《中国青年报》一项对2021年春招季和秋招季的调查显示,向往互联网行业的受访者分别占77.42%和64.31%,而在2022年春招,互联网行业仍保持在第一热度,有67.4%的受访者表示看好互联网行业

7月14日,百度招聘发布消息,启动2023届校招,7月18日,京东也发布了校招信息。暑假还没有过去,秋招就已经拉开了帷幕,没有赶上转正实习的应届生们蜂拥而上。

互联网是第一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刚入职暑期实习的秦煜也开始投递简历,他对自己的规划是,尽可能地争取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岗,但也会对一些消费领域的,与市场相关的岗位保持关注。

「裁员什么的,我不担心这个问题,先挤进去再说吧。互联网还是在时代前面的,如果在比较好的岗位的话,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秦煜发现身边有很多人对大厂的心态比较矛盾,「一面说着互联网泡沫破掉了,但一面还是使劲地往里卷。

毕竟,互联网行业的福利待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应届生看来依旧金光闪闪。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作者:邱瑜敏;编辑:薇薇子;公众号:后浪研究所(ID:youth36kr)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EeAcblu_O8jmImJfR7Vsg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深圳事业编和腾讯offer,还需要纠结吗?

    来自四川 回复
  2. 大厂仍然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甚至还没毕业就想往里卷

    回复
  3. 一面说着互联网泡沫破掉了,但一面还是使劲地往里卷。真的很矛盾

    来自广西 回复
  4. 谁都想进大厂看看,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还是很有必要的

    来自广东 回复
  5. 暑期实习面向次年毕业的应届生,提供转正机会,聪明的年轻人自然也晓得这其中的利害。那些目标感强的,努力会开始得更早些。

    来自吉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