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1 评论 6015 浏览 4 收藏 14 分钟

你知道吗?如今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第一道门槛居然是“起花名”。“花名文化”起源于哪里?为什么会在互联网行业泛滥?又在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本篇文章就来探讨这些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快来看看吧。

万万没想到,进入互联网行业的第一道门槛居然是“起花名”。

什么是花名呢?早期,外企员工为了方便与同事、老板间的沟通交流,会给自己起一个很酷的昵称,如IBM员工自称数据侦探等。

进入国内互联网企业,花名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本土化特征,比如阿里喜欢以武侠小说人物来取花名,拼多多前身是拼好货,早期团队元老都以水果蔬菜来取花名。当然,大厂还有另一些类似的举措,如阿里、百度、字节员工互称同学,京东都是兄弟等。

放眼一看,各大互联网企业似乎都纷纷加入了“花名俱乐部”。

一、“花名文化”哪家强?

说起花名,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就是风清扬,“花名文化”也是自阿里开始盛行。

前期阿里花名大多出自金庸小说,如今阿里员工人数超24万,新员工无法从金庸小说里起名字,阿里索性开放了花名限制,员工可以自由发挥,偏武侠风最优,但人物必须是正面形象,且要符合阿里的价值观。字数不能超过4个字,P10以下的员工只能取两个字,花名确认后不可修改,离职后不复用。于是出现了众多奇葩花名,阿里员工还将它们编成了一个段子: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网易在2020年9月1日发布通知,倡导员工平等交流,内部沟通时去掉“哥”、“姐”、“总”等称呼。昵称规则要求积极向上,符合自我理想人设;以2-3个汉字或20个以内的英文字母作为昵称,不支持中英、数字、空格或特殊字符组合;避免使用带有辈分或上下级关系含义的字词;避免使用完整本名等。自此,网易也加入了“花名俱乐部”。

此消息发出后,一度导致内部系统崩溃,“富贵”、“二狗”、“翠花”等接地气的名字被迅速占领。也有不少员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昵称难取,各路网友纷纷支招: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花名”还有另一种变形——工号。华为一开始使用12345的顺序进行编号,但是随着企业人数的不断扩大,不论职级高低,大家一看工号就知道是不是元老。于是,华为把所有的工牌收回,重新编号,再随机发放。

如今,华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此动作,目的是防止员工“顺藤摸瓜”找出权力条线。

二、执着花名,意欲何为?

无论是武侠小说人物、昵称,还是工号,互联网公司选择“起花名”的原因基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促进扁平化管理,去除官僚化

传统企业非常重视上下级关系,官僚主义等问题严重。当下互联网企业讲究组织结构扁平化,花名逐渐成为一家企业是否开放、扁平的象征,有效地弱化了上下级概念。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2. 营造开放氛围,提升工作效率

从某种角度看,花名给了员工重新定义自己的机会,能快速拉近与同事之间的距离,叫起来顺口且好记,沟通起来更方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3. 增强员工归属感,防止竞对挖角

几乎所有存在花名政策的互联网企业都规定,花名一旦设定就不可更改,同时伴随员工在企业内的整个职业生涯。这种“终身制”花名让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同时,公司不暴露员工真实姓名,也降低了挖墙角的风险。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当然,除了上述比较拿得上台面的理由,还有关于花名制度的一些坊间传闻:

4. 降低业务风险

有大厂员工认为:“把工作人员抽象化,降低具体个人对同事和客户的影响力,设置特定岗位的昵称,客户只对接昵称,换个人依旧是这个名字。”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5. 强化组织权威

知乎相关话题中的一个高赞回答表示“宗教/邪教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钻研洗脑术/管理术的行业。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营销/洗脑/管理人心的技术,都是宗教/邪教玩剩下的东西。”

此前,已经有若干媒体秉持这类观点,批评花名制度,这些批评与互联网大厂内部的一些声音相互验证。这些声音抱怨,公司内部只用花名交流,切断原有社会关系,与新组织建立联系,将员工生活与工作完全割裂开。同事之间更加难以了解生活上的信息,最终变成对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一位大厂员工表示:“减少对人性的感知,可能从入职到离职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有一天这个人消失了,也会感觉是一个网友消失了”。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6. 紧随互联网潮流

很多企业跟风学习,觉得不起花名不够“互联网”。这些企业不在意“花名”背后的底层逻辑,只要能赶上这波潮流就可以,花名也是随机拼凑。有意思的是,杭州企业绝对是重灾区,无数的阿里分里。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三、花名治标不治本?

互联网企业选择“起花名”的初衷是为了去除官僚化。但是,仅仅通过“起花名”真的能去除官僚化吗?我们在社交平台上也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评论。

当花名和某个人绑定时,花名就是职级,依然存在官僚化。企业发展初期,武侠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或一些好记的名字会被优先挑走,后续入职的人只能用一些“边角料”的名字。企业为了彰显大格局,规定花名不可重复,且离职后花名不复用。时间一长,员工提起某个花名,都知道是哪个大佬,花名也就约等于职级,官僚主义依然存在。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同时,花名本身也暗藏玄机,也有三六九等。

在阿里,花名的字数代表职级。除了核心高管外花名都是两个字,三个字是高管特权,甚至职级升至VP(Vice President,副总)及以上还能获得“改名卡”一张。企业内部江湖化过重,“起花名”也只能治标不治本,只是从外在弱化了上下级概念。

在拼多多,花名有辈分一说。内部的人都知道阿字辈不能得罪,叫水果蔬菜的一般都位高权重。有意思的是,据说还真有后来不信邪的取了“阿”字辈的花名,直接让周围同学都石化了……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事实上,不少企业已经形成了按辈分起花名的规则,一般会固定第一个字,甚至出现了“师兄赐名”的情况。让人苦笑不得的是,为了避免等级观念严格带来的弊端,才会出现“花名文化”,但花名在某些企业内部已经演变成一种划分等级的新工具,完全违背了其去官僚化的初衷。

大厂 | 大厂花名俱乐部,约吗?

现实是,花名已经成为了让员工与生活划分界限的一种手段。

企业表面上以扁平化为借口,用花名相称,拉近上下级关系,实际充满职场PUA话术,各种奇葩文化盛行。说白了,在花名的“场域”里,领导可以用一种更加隐蔽的方式来压榨员工。一叫到花名,就感觉必须整装待发,进入工作状态了。

说实话,这的确是不少企业期待出现的队伍状态,但这种状态一旦被一些不作为的领导滥用,花名就成为了职场PUA的帮凶。真正对员工有同理心的企业,不会视而不见。

四、应该继续玩花名吗?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花名呢?穆胜咨询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穆胜给出以下观点:

其一,有了官僚不承认自己有,还用花名来装平权,这本身就很虚伪,企业的价值观可以很多元,但“虚伪”绝对不应该在列。我们接触的某杭州企业,介绍自己的花名文化时,宣扬自己企业充满活力、主张平等,但无论是他们高管之间的对话,还是企业待人接物的方式,无处不充斥着官僚与油腻。我们简单接触就能发现的事情,难道他们的员工会发现不了?

其二,花名是一套代码,运行这套代码也有成本,如果收益不足,成本在增加,那么,这个事情就不够划算。我们接触的不少企业都跟风了花名,但实际都是两套系统在并行,不同同事在不同场景下使用不同代码,有人的花名别人根本不叫。实际上,各种“小麻烦”还真不少,加上根本没有去除官僚化,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其三,管理上“花招”很多的企业,大多都是耐不住寂寞,不愿意在打磨组织管理上投入的企业。“花招”治不了企业的官僚主义,过多的“花招”会让企业越走越漂,越来越远离了组织管理的正途。因为,如果“花招”失败,他们只能用更多的“花招”来打补丁;而如果“花招”偶尔负负得正了,他们就会更痴迷于这种错误的路径。

其四,花名好不好使,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水浒》里,108将都有花名,相互之间也称“哥哥”,结果呢?从组织管理角度看,梁山团队是匪帮中的匪帮,官僚中的官僚,失败中的失败。

作者: 娄珺;公众号:穆胜咨询(ID:hrm-yun)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gFqkXHBYVd18axcDCBrTA

本文由 @穆胜咨询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空间服务。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觉得还是不要玩花名,不要弄哪些虚的东西,真真实实,简简单单就好。花名治标不制本,不能去除企业的官僚化,还会使企业越走越远,所以不应该继续玩花名

    来自湖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