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从30w涨到50w,产品经理只需要做好这三件事

2 评论 8632 浏览 24 收藏 13 分钟

有些时候,同样两个人,工作年数一样、职业一样,薪资可能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又要如何让自己突破薪资界限,成为同级别人群中的top呢?本文作者从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同样两个人,工作年数一样、职业一样,薪资可能差的十万八千里。

小A,工作7年,待过2家公司,高级互联网产品经理,月薪25K;

小B,也是工作7年,待过4家公司,高级互联网产品经理,月薪40K;

两者的薪资,算上年终奖,每年将近差了20万左右,也算一笔不少的钱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你肯定会说因为小B跳槽跳的多啊,每跳一次就涨一次,自然而然薪资高了。

对,但是又不全对!

确实,跳槽的加薪速度,相比一直待在一家公司自然要快得多。

但是真正能够突破天花板,拿到界限之外更高的薪资,光靠跳槽是达不到的。

就好比跳槽只能更快的让你达到25k,但并不能本质上帮你突破25k,达到40k。因为拿到40k、50k、甚至100K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此。

我见过很多人,工作将近10年,也就能达到30k左右的水平,基本再难上去了。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找到提高自己身价的办法。

职业生涯到了天花板,不进则退,开始了35岁的焦虑期,我想这是大部分互联网人的痛点。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一种可复制的方法,让自己突破薪资界限,成为同领域同级别人群中的top?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积累好自己的履历、迭代好自己的认知、建立好自己的自信,这三大主要因素

01 积累好自己的履历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罗马帝国不是一日建成,阿里腾讯也不是一日就成为中国互联网的领头羊。

任何事物都有积累的过程,只不过找准方法,提高效率,就能够大幅缩短积累的周期。

打工人,你的打工历史都写在你的履历中,每一段履历都代表【积累】的阶段性成果。

所以第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积累好自己的履历。但是不少人并不重视简历中每一段履历的成就,每段工作都做的平平无奇,没有任何突出亮点!

如果这份履历毫无亮点、没有与工作经验相匹配的能力显现、没有参与过重要核心项目,那显然你的积累是不够的,是失败的。

比如别人参与过日活1000w dau的平台建设,而你只参与过日活1w dau的平台建设;

比如别人主导过双11的公司级重大项目,而你啥活动都没主导过;

比如别人抓准痛点做了一个产品功能模块后,直接导致销量翻倍,而你迭代了1年的产品并没有带来任何市场波澜。

两份一样的履历,谁赢谁输已经一目了然,换做你是招聘方,选择也变得很简单了。

你看那些上台讲座的大佬,都是XXX上市公司CEO,融资千万美金,推出的产品覆盖了众多人群,年产值多少多少。这个无非就是他的履历。

所以履历有多么重要,它的价值体现在未来,当大家还不认识不熟悉的时候,履历就是了解别人最快的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信用背书,是标签、是门面。

优质的履历,是靠【积累】获得的;

万一挑一的履历,是靠【指数级的积累】铸造的。

什么是指数级的积累?

你必须要保证每一段经历的积累都能带来之前没有过的价值,每一件事都能围绕你的目标。下一段经历相比上一段更有纵向的深度挖掘,或是横向的多元扩展。

从参与过日活1w dau 到 参与100w,再到1000w,难度的指数级增加,也代表着你的能力要求在指数级增加。

这样渐进式的方式,能快速缩短积累周期。

也就是说越到后面,你所积累的速度可能能抵得上前期好几年的积累,甚至能在短期内实现爆发。

相反,那些每年都写着相似的产品方案,参与着相似规模的项目,拿着相似的平平无奇结果的人,注定积累不出太有价值的东西。

02 迭代好自己的认知

这两年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认知。

现在是个抖音知识博主都在讲认知,虽然大部分都是牛头不对马嘴,赶个潮流罢了。

真正的认知到底是什么?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又需要具备哪些认知?

我认为核心就是:市场(行业)认知、用户认知、商业认知。

市场认知就是,你怎么看待你关注的这个市场,它里面的运行机制,并且精准的找到机会。

比如以前,我们买菜都是去菜场买的,那菜场的菜又是从哪来的呢?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货的。那么当地的农场市场的菜又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省级的农贸市场批发来的。省级的农贸市场又是从原产地的大型批发市场运过来的。而原产地的大型批发市场的菜,又是从原产地收来的。

这样一套物流传送,其实就是一个产业链路,经过了4、5道关卡,最后消费者买到了这颗菜。

于是不少公司看到了这样的机会,发现将中间环节去掉,就可以省去了中间各种仓储、物流、耗损的费用,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将菜给到了用户。

这就是一个基础的市场认知的分析框架。

用户认知,则是你对用户的画像、用户的需求、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需要你的产品的了解程度。

继续上面的例子,什么样的用户更需要这样低价格的农产品?

是刚进入社会的20多岁的年轻人?还是30-40的中年人?还是5、60的老年人?

刚进入社会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平时会去菜场么?他们更喜欢自己做菜还是点外卖?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会自己做饭?他们更注重价格还是便捷性?

通过具体的调研分析,你需要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哪波人,从而更好的针对性的给他们提供契合的服务和产品。

这就是一个基础的用户认知的分析框架。

商业认知,则是你给用户提供产品服务这一商业行为的认知,你需要去评估每一笔资金、一个资源投入后可能给自己、给用户带来的价值,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风险。

比如你要省去中间环节,做统一的仓储和长途配送,那么到底是自己在偏远的地方租个仓库A,还是在离用户相对较近的市中心租个仓库B?

A便宜,但是离用户远,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就比较慢;

B离用户近,基本都能在20min送达,但是价格贵很多。

是你,怎么选?这就是一个基础的商业性问题。

如果短期资金紧张,就选A;短期资金压力不大,且更注重用户体验,就选B。

当然真正复杂的商业问题远远没那么简单,融合了商业、用户、市场认知,往往都要面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甚至都不可得得痛苦。

我记得我以前第一次面试互联网公司的时候,面试官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看好阿里的模式,还是腾讯的模式?

虽然这种大而全的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但是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是要你给出答案,而是站在市场认知、用户认知、商业认知的基础上,给出你的分析思路。

你的认知越深刻,层次越高,你的身价就会更高。

03 建立好自己的自信

大学那会,有一次课堂上,老师讲了一个知识点,我那会觉得他讲错了,然后反复确认了之后,我想举手表达一下自己的质疑。

但是吧这个手好像有自己的想法,怎么都不敢举,脑子另一个小人在拼命的阻扰:万一是你错了呢?那么多人看着多丢脸啊?可能是你没听懂呢?全班就你一个人不懂多尴尬啊?

结果做了5分钟思想工作,还是弱弱地低下了头。我想这样相似的场景可能好多人都遇到过。

归根结底是自己不自信,觉得可能讲得太low,可能懂得太少,不敢在公众场合大胆的去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自信让我后面吃了不少亏。毕业那会找工作,根本不敢主动要高薪,觉得自己不太行,找个工作比拿个高薪更重要,于是填了个4500,可想而知后来被压到了多少。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在职场上,你值多少钱,直接取决于你认为自己值多少。

假如你的社会价值在20-30k,但是你给自己开5k,那么公司肯定给得比5k低。

但是你有足够的实力,充满自信,给自己开40k,那么公司很可能给到你略低于40k的薪资。

你拥有的自信,一是建立在履历的积累上,二是建立在你的认知上。

而用人单位愿意给你高薪,则是建立在你向他传递充足自信、扎实的履历、深刻的认知的基础上。

自信,是一种力量,它能让别人更信任你。相反不自信,做任何事,别人都会低看你一眼。

你去见投资人,战战兢兢,你觉得拿得到投资人的钱吗?

你去谈项目,唯唯诺诺,甲方凭什么觉得你能做好这个项目?

你去向老板提升职加薪,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老板直接把你打发了。

自信,但不盲目自信,是提升个人身价非常重要的隐性因素。

积累好自己的履历、迭代好自己的认知、建立好自己的自信

是普通人提升个人职场身价的最好方法。

专栏作家

华叔产品私塾,公众号:华叔产品私塾,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10年以上B端Saas经验,电商平台产品总监。擅长产品规划、定位、构建产品竞争力、大型产品的0-1搭建和重构。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头像 感觉有点点帅 想加微信 哈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
  2. 问题来了,你年薪多少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