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近五年,工作怎么才两年半?
在职场道路上,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磕磕碰碰,很少有人能够一毕业就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但我们都需要做好职业规划,以此来应对更多的变化。本文作者以自己的实际经历为出发点,分享自己这五年的职业生涯,以此共勉。
前言
这是一篇对自己毕业近五年在职业方面的总结和反思。没有干货,也没有说教,都是很个人的经历。与君共享、共勉。
最近,几乎已经被淡忘的“大学班级微信群”突然出现在微信首页,点开一看是在讨论今年毕业聚会的事情,这是毕业前的约定,每五年聚一次。
这时,恍然意识到已经毕业将近五年了,正是应证了那句“时光飞逝,岁月如梭”。顿时,压力感、焦虑感如风浪般袭来,挡都挡不住,这种压力和焦虑并不是时间(毕业五年)所带来的,而是“一无是处+时间”所造成的。因为所认识的很多同学都已经在职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自己仍在原地踏步,这种感觉可能就是所谓的“同辈压力”吧。
回到我们的主题“毕业五年,工作才两年半”,你要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会告诉你在考研和失业中,其中有两段失业吧,一段是主动选择,另一段是被动选择。而且在职时也做了三份不同类型的工作,从视觉设计师到销售再到产品经理(准确的说是产品助理)。因此在工作中并没有积累到什么经验和能力,也是导致以上所说“同辈压力”的原因。
通过上述所说,其实你会发现,工作时间短,还换了很多类型的工作,有什么好总结和反思的啊,好像确实是这样,哈哈哈。但距离65岁退休还早呢,还要工作这么多年,这头五年还是写一写,给以后的自己一个参考,避免重蹈覆辙。
以下,我将从职业的角度,把这五年的时间划分为五个阶段来诉说,分别是“逃避、生存、觉醒、定位、坚守”。
第一阶段:逃避
2018年,从南方一所风景秀丽、建筑奇特的学校毕业后,并没有选择马上进入职场,而是选择了考研,家里人也是很支持继续深造。当年的考研人数只有去年考研人数的一半而已,如预想的那样,没有考上,因为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不对的。选择考研最大的原因其实是为了逃避,逃避现实、逃避工作,而不只是想考上研究生。不纯的动机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自然只能成为考研大军中被碾压的一枚棋子。
在大学,学的是影视动画专业,专业水平很一般,而且还不怎么喜欢一直画画画的。毕业后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工作,很迷茫、很恐惧。所以,就选择了考研来逃避工作。
初试过后,其实已经知道了没戏,还是选择继续逃避。考完后,接近年底,假装等成绩,回到学校附近后,就找了份体力活兼职做,真的是凌晨干到半夜,做了两个月后就离职了。后面没有选择,只能找份固定的工作。
逃避是我们作为生物自带的“属性”,人都会选择趋利避害。但逃避只是一种延迟接触某种我们不愿意面对事情的方式,其仅限于延迟,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和缓解任何痛苦,反而在逃避期间会增加人的痛苦感和虚无感。同时,在此期间会增加我们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因此,从短期来看选择逃避对我们的收益较大,但长期来看选择逃避我们失去的将会多得多得多。由于我的短视,逃避让我失去了一些东西。
当下,网上出现了很多“躺平派”和“摆烂派”。在我看来躺平和摆烂并不是一个意思,摆烂等于我这里所说的逃避而躺平并不是。但我相信真正摆烂的年轻人并不多,因为摆烂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会失去很多我们已经拥有和将要拥有的东西。
当我们想逃避的时候,就要好好想想长期来看我们会损失什么?“损失厌恶”会让你选择避免逃避。应对逃避就是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直面自己,你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就像我以为自己很菜,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但最终还是找到了。
第二阶段:生存
在逃避了大半年后,没有选择的选择进入职场。当时面临着两个选择难题,一个是去哪个城市,另一个是做什么工作。对于第一个问题,最终选择了上海,一是因为当时很多同学都去了上海,二是想反正都是辛苦工作,那就要选择薪资较高的地方;对于第二个问题是做摄影,因为本人对摄影还是很感兴趣的。
来到上海之后,就开始准备简历和作品集寻找摄影的工作,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在找摄影工作时,有一件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有一个面试官看我是刚毕业的想白嫖,就是你来上班,算是学习了,不给钱。我真是谢谢他啊,还好没向我收费上班。
后来,想想摄影还是当作兴趣爱好吧。就准备做视觉设计,事实上,我是不愿意做的,但需要在上海先生存下去。大概在2019年的五月份入职一家小公司做视觉设计,做的东西都是老板要的,没一样东西商业化,做了一年多一点,公司也从十几位员工只剩下两位员工(我和一位大叔,哎)。
没有办法就开始骑驴找马,找到下家后就直接离职了,因为新公司涨薪了30多个点,但干了不到一周就离职了。离职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我不想做视觉设计,直接原因是不适应当时的办公状态和环境。
说实话,当时真的是冲动了,虽然我不想做视觉设计,但我也没想好要做什么。要是现在肯定会想想好做什么,再看情况离职。还是年轻啊,容易冲动,觉得年轻就是资本,没什么好怕的,结果还是为自己的冲动买了单(时间的消耗)。
冲动是魔鬼……
第三阶段:觉醒
2020年六月底离职了,七月初就有想做“产品经理”的想法了,但当时不知道咋样才能入门,毕竟一丁点经验都没有。迫于生计,七月底我又投了视觉设计岗位的工作,不过没找到。那段时间很郁闷,中间就回了趟老家,凑巧遇到生病的爷爷需要照顾,大概九月底又回到了上海。
来了后,我想必须要找个工作,因为没钱了。然后,在网上看到了房产经纪人(就是所谓的中介),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就去了离我居住地最近的一家门店,但员工培训还未结束我就走人了,因为我的价值观实在接受不了他们中的一些销售思想和行为。
再后来,就在boss上看到一家“k12在线教育”公司在招聘班主任(服务老客户,目的是续费,类似SaaS公司的客户成功岗),他们的JD写的工作时间很短(其实并不是),我就想着这样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学习产品经理的知识,就投了简历,然后就过了(这种只要投,99.9%都过)。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电话,还规定通话时长必须达到指标,然后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长,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所以在干了近两个月就离职了,期间累计还销售出去了近五万块的课程呢。
离职后,就想好了全心全意去学习产品经理的知识,不搞幺蛾子了。但上海生活成本太高,当时很不凑巧的遇到了蛋壳BL,就想着还是回老家学习吧。就这样,在2020年12月上旬就回老家全心学习产品经理的知识了。
为什么选择产品经理呢?主要是受一本书的影响。我之前一直是想做交互和体验设计(考研也是这个专业),所以看了《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当破茧成蝶第二部——《破茧成蝶2-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革命》——出的时候我也买来看了,这本书当时打破了我对交互体验的认识。
当时的理解是和产品(主要是产品价值)相比,交互和体验的价值并不太大,而且是要依附于产品,交互和体验才会有价值;同时,小中型公司基本没有交互和体验岗位,不好找工作,因此就选择了做产品。当然现在对“产品、交互和体验”关系的认识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应该是一体的,而不是分离的。从此时,开始踏上产品的道路。
当我们做出任何决定的时候,都应该看一看是否有支撑其运作的物质基础与保障,这样才能支撑我们的决策顺利的执行,而少走弯路,兜兜转转浪费的都是时间与机会成本,职业生涯的黄金期又能有多少时间能够让我们去挥霍呢?
第四阶段:定位
定位说的是职业定位,对我来说就是产品经理。
学习了产品经理的知识后,并做了一个产品的概念设计文档(包括市场、竞品分析文档;用户调研稳定;产品需求文档)。就来到了上海开始找工作,也可能是因为当时住的是青旅,所以就想着赶紧找到工作。用了大概两周的时间,成功在2021年五一之前入职一家公司成为产品助理,当时对行业、薪资和产品方向都没有要求,只要能入门就行。可惜好景不长,刚过了一个半月,公司就发生了资金链断裂,大面积裁员,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又回归无业状态。
裁员后,真的是郁闷了一周多的时间。但第二周结束前就做好了简历,准备重新投递公司,又用了两周的时间,成功找到了上一家公司,可能是我运气好,涨薪超过40个点,只是我始料未及的。过了一年,也就是2022年八月,同样的事情又再一次上演——裁员,这次裁员在当时对我来说,整体感受还好,因为我本来也想是在年后离职(接触不到客户、用户),就想着这可能也是一个机会,但剧情的发展并不都和预想的一样。
这次裁员的理由是,受上海口罩的影响,公司发展不顺,节省开支,是由老板直接决定的裁员。据我推测,被裁员的原因不是因为我的基础能力不行,而是缺乏更高层次的产品能力,因为我在公司是产品助理岗,工作任务都是由两位领导直接安排,他们对我的执行能力没有异议。但从老板的角度来看,我不能直接为产品创造价值,就会认为这个岗位可有可无,我认为这次是主要原因,但从产品助理的角度来看,至少是合格的。
对于这一年多点的产品工作,有几点反思:
(1)被岗位级别所限制。认为自己是产品助理,产品助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执行”,因此在实际的产品工作中,只去画原型图、设计功能等,而忽视了对其他更高层次能力(思考产品价值、产品规划等)的建设。
(2)安于现状。上一份工作对我来说工作内容都是重复性的、薪资还行、同事之间也都很和睦,就给我营造了舒适圈,而我自己还能乐于享受其中,完全忽视了去扩充自己的能力圈,比如说看书、加入一些圈子共同学习、课程。安于现状对一个想要成为好产品经理的人是致命伤。
(3)过于自我。在工作中把自我看的太重,不想随波逐流,不想与其他人一样,就想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它似乎对也似乎不对,当前我对他的看法是不对。公司是一个组织,是为其外部客户服务的一个组织,而身处于组织之中的我们只是一个角色而已,你虽然有你自己的姓名,但在组织中你就是一名产品经理、一名销售、一名客服。就算你走了,那就再招一位新人,同样他是一名产品经理、一名销售、一名客服。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要抛弃过多的自我,而演好各自的角色,完成角色该做的任务。比如说,我是一个不太爱在公共场合(人多)发言的人,但产品经理这个角色需要这样做,若我在工作中太过于自我,每次的需求评审对我来说就是一件让我痛苦的事情。抛弃自我,进入角色化,但不是行尸走肉哦。
第五阶段:坚守
时间来到了2022年九月份,对我来说,已经进入了失业生活。由于不准备做之前的产品方向了,开始寻找新的产品方向,后来找到了“SaaS产品”,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方向,就开始找资料学习,然后投简历发现根本没人鸟。就转变思路,先找一个具体的产品领域学习,再进入SaaS也可以,就开始学习供应链中的仓储系统,也就是wms,学习后去找工作发现招wms产品经理的岗位很少而且都是比较高阶的,又一次落空。
此时,时间已接近年底,就想着干脆等到年后再找,年后肯定职位多,好找很多,结果是大错特错啊。年后投简历投到自闭,前前后后投了七八十份,从最开始投wms到SaaS再到想做的产品最后到所有能投的岗位,一次次的降低要求,结果只收到一个面试,还是和之前做的产品有点相似性的,巧的是没过。
我和家里人说,受去年口罩影响,行情很差,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是但绝对不完全是,因为我在一些产品群也看到很多人找到了产品工作,这只是我和家人的托词罢了。主要原因还是匹配度,我之前的产品很冷门,目前没看到相关的岗位,所以很多人都不要的。已经有一年的产品助理工作经验还找产品助理岗位的工作竟然找不到,我也不知道说什么,脑子里只有shit。
之前家里人也建议我,找其他岗位的工作,不要死守着产品这一个。这种想法是没错的,但是我就是要做产品,经过一年的产品工作,我认为我是可以胜任这个岗位的。而且,产品经理是一个需要具备综合能力和高视野的角色,我向往这样的“角色”。
事实上,经过艰难的找工作经历,让我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之前是找我想做的,认为我想做的就是最好的,而现在的想法是得到什么就好好做,能得到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我认为这应该不是找不到工作而产生的退而求其次思想,而是真正对自我、对岗位认知的思维变化。
虽然我现在还没找到产品工作,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放弃这个角色,而选择继续坚守。
写在最后
对我毕业五年的职业生涯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糟糕。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或完全没有“职业规划”,再加上个人的盲目、自大、狂妄,才会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从考研到视觉设计师再到销售最后到产品经理,中间走了很多弯路,损失的不止是金钱,更是逝去的职业黄金期,这五年再也回不来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这将可能会使我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坎坷,在接下来的职业生涯中我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让我的职业慢慢回到“正轨”。
无论如何,这五年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也只能安慰自己说,深陷其中不如以史为鉴,就当是为了在以后的职业身涯中避免重蹈覆辙的参考。但愿在六到十年时,其能直冲九重天。
愿望都是美好的,现实都是残酷的。我们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尽人事,听天命。
与君,共勉。
本文由 @温青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从你的个人经历来看,你具备做产品经理的潜力以及基础能力,但是就业市场完全不允许你这样的人进入做pm,你是不了解现今的产品经理市场有多么卷和高门槛。
诶,感觉像是入错行+缺乏清晰职业规划了。个人感觉你学这种专业哪怕专业能力差,其实也可以转行做自媒体、UI、设计、视频剪辑啥的,感觉会更合适啊,相比做产品而言的优势有:自学门槛低,学习周期相对短,只要对应的硬技能拿得出手。不会太考核你的工作经验。产品这个岗位从职场新人到小白到站稳脚跟,还是蛮不容易的。当然以上也是个人愚见,希望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结果!
产品经理就是入错行。本质是打杂和背锅的。看似没门槛,实则门槛非常高!
19年毕业,海投七八十家公司,有幸遇到了一家传统企业要成立产品部门,进去还是很乱的,还好领导比较行,把部门保住了也学了很多知识,硬知识软知识都很多
21年以后骑驴找马,3月、10月、次年3月都大规模的面了一遍,每次面试20+,前面两次基本没合适的要我的,后面就好多了,基本上能拿到15%的offer
职业规划还是很重要的,至少要一段正规的从业经验才能入门,第一次找工作就没想要多少钱,能进去再说,前3年都是项目经验为主,地点只要在中国,项目只要不是夕阳项目和违法项目就行,后面入门了就好多了
从作者的文章来看,文章写的不紧不慢条理也不错,是具备做产品的性格的,可能差点运气,加油
骑驴找马很重要!环境不好,且行且珍惜
加油你可以的 坚持所坚持的 会有结果
很真诚,问下现在简历上如实写吗,会不会初筛没法过
同为2018年毕业,感觉经历都差不多
理科出身,毕业做视觉,现在做产品,大家都一样,共勉
就是年轻很多都不懂,家里人眼界也不高,走很多弯路,都一样
差不多 精力差不多,也是2018年毕业 中途干过很多工作 在家待业一年学产品经理知识 投递500多份简历 很不容易才找了一家公司入门产品 现在刚好干了2年零两个月 职业生涯规划还真的很重要 但是年轻时谁又知道嘞
看着都觉得太难了,去年应届就想好当产品,现在中台产品接近一年,想转TOC了。。真是围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