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提升工作中的话语权
在职场工作中交流的时候,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不受到尊重,个人能力被忽视,这可如何是好呀?下面这篇文章的笔者整理了一篇设计师在职场中如何提升工作中的话语权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小伙伴提问:最近在职场中有个事想咨询你。领导是技术出身,总觉得自己工作期间得不到重视,如何才能让领导认识我们的重要性?
设计评审时如何说服别人,总觉的自己的方案被牵着鼻子走。这些不受重视、个人能力无法施展的背后其实是我们话语权的缺失。这个问题可能很多同学都遇到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什么是话语权
很多同学对话语权有误解,觉得只要能说话且说的足够多,声音足够大就意味着拥有者话语权,可事实真的如此么?事实上话语权并不意味着你说的什么,而更多的是指话后的影响力,就是所谓的说服力。
日常工作中的可能有同学觉得自己人微言轻,只有提升自己的岗级才能说话有说服力,才可以实现不怒自威,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针对上述疑惑我们先来拆解下沟通背后的逻辑模型。
1. 沟通模型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传话游戏,几个人戴着耳机站成一排,第一个人获取信息后向后面的人传递信息,这样传到最后就发现内容好像完全变了。通过这个游戏我们知道传话其实是一个技术活,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心中想的东西。
了解了这个游戏,我们来看下沟通模型(用来解释信息传递过程的模型)。
这个模型涉及三个部分:
- 发:发送方把内容信息用自己方式进行编码并传递给接收方;
- 收:接收方正确接受并理解传递的信息;
- 回:接收方针对发送方传递的信息进行回复;
2. 模型应用
通过上述模型的拆解,我们发现有个难点有两个。首先在思维层面,我们要与接收方对齐目标,以免理解偏差;其次在行动层面,我们要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以免交付失败;只有这两点解决了,接收方才可以正确的理解并认可我们,长之以往也就有了话语权。反之当我们一直传递错误的信息,最终的结果肯定是话语权的降低。
结合沟通模型的难点,我将结合真实的工作内容,给大家递上提升话语权的2个方法。
二、夯实专业实力
初入职场,同公司内很多人的话语权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三四年后差距就很明显了,五到十年后甚至会天壤之别。
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拼努力,大家都很努力,所以更拼不同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决定了你话语权的基础。
1. 专业的技术能力
公司是一个严谨的地方,如果我们无法从专业的角度来保证工作的质量,那么谁都无法说服。工作没做好,解释的越多,越显得你没能力。这需要通过以下3点实现。
1)提升思维
思维能力是我们设计师的大脑,它是基于行业通用能力的总结,可以辅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比如:
基于场景的思考。任何设计目的都是围绕特定的场景展开,场景的变化则意味着场景涉及的人、事、物也不同,原有的设计需要调整,要不然会影响体验效率。在这期间需要将自己变化为一个小白,通过逆向输出,将自己变为场景中产品的使用中,视图找到设计的突破口。
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决定了我们怎么观察这个世界,当团队内对我们的设计有不同的建议时,我们需要尝试接受不同建议并寻找原因,而不是立即进入防御状态。开放的心态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多种元素之间的联系,提升我们的能力上限,保持设计的敏感度。
细节化的专注。细节决定成败,多个细节问题的累计会导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较大影响,对产品整体评价的负面。
这三个思维对我们设计师特别重要,如果有所缺失,会导致最后的产出可能趋于平庸或者体验感欠缺。
2)拓展眼界
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告诉我们眼界的重要性。这句话虽然年代久远,但用于我们当下也毫不过时。
当我们准备动手时发现无从下手,可能是我们看的不够多导致的。对于我们而言,拓展眼界,多看竞品不仅能够揭示市场的脉搏和用户的喜好,更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环境、挖掘用户需求、发现竞争优势和差距,为设计决策提供支持。
由此可见要想自己在一个行业内站稳脚跟,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拓展眼界。即使面对在复杂的需求,也可以与团队成员从容面对。
3)掌握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的是要做好一件事,工具是很重要的。在日常工作中,交互设计稿的呈现是需要借助工具来实现的,因此掌握工具的操作技能毋庸置疑极其重要。
设计工具的使用技能是实现我们想法的必备条件,但我们在工作中不要过度依赖单一的工具,避免工具能力的单一影响设计想法的完美效果。
研究同类型的设计工具,掌握不同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在项目设计之中借助不同工具的优势,共同协作完成设计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练习,提升设计工具操作技能的熟练度。即使最简单的 Figma 和 Sketch ,里面也有很多提升效率的小 tips ,我们只要比别人多掌握一点点,在做需求的效率就快一些,这样项目就可以早点结束,大家也更放心把需求交给你,建立团队之间的信任。
2. 专业的表达能力
时代变了,职场中的个人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我们要学会展示自己、表达自己。可能很多同学可能以为这就是逻辑能力、情商沟通能力等。其实在繁杂的工作中,思路清晰的表达能力反而是最重要的。你想假如你自己都整明白啥事,怎么获得大家的支持,怎么赢得话语权?
我们身边经常有同学因为思路不清晰耽误工作效率,虽然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试错思维,但是思路不清晰可不能给试错思维背锅。
日常工作都讲究工作与方法,这个思路清晰能力其实可通过3个步骤来实现。
1)确定起点
当我们接到需求时不是立即动手去做,这样我们只会是团队内干活的“资源”,我们要成为团队的“成员”。
我们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了解产品的背景。例如为什么要做?战略方向是什么?目标用户是谁?如何实现我们的设计目标?
尽可能的在脑中掌握宏观层面的信息才可以让我们沟通视角更加清晰,这样才更好的团队中协作与执行,进而提升我们的话语权。
2)依次展开
明确了起点,就以此为出发点按照设计的前、中、后期依次展开,直到最后一步。
在这期间要牢记上一个步骤的结果,最好是下一个步骤的起点,步骤之间的顺序尽量不要错乱。
假如没有留出项目评审的时间,会让产品人员可以随心所欲的制定、修改需求,导致需求没有完善就直接转给下一个环节,后面会问题不断,项目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没有预留产品走查时间而仓促上线,开发人员将会连夜加班,导致上线后的效果与实际设计相差甚远,最后还是设计师背锅。
这些低级错误累计到一定数量同样是能力差的表现,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
3)责任明确
工作中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当陷入问题时我们需要勇于面对,逃避只会让我们失去信任和机会。
我们以表格设计工作举例,设计好不好有众多的“指标”。
表格信息太密了,不同尺寸下的屏幕表格怎么适配,表格中按钮太多怎么展示等,每一个小的结果都需要对应着可行性的方案。
表格信息太密了,那就是拿到表格需求初始我们需要与产品同学沟通,看看这个过长的文案是不是需要内容精简、换行展示、分层展示或者隐藏展示等。
不同尺寸下屏幕表格可以根据真实产品使用场景去分析,首先考虑销售使用的小屏笔记本用户,然后根据真实用户的使用场景去适配。我们在遇到问题时的每一次分析都对应一个原因,有可能多次分析对应一个原因,也有可能一次分析对应多个原因。
分析问题时需要努力的让每一次思考都要落地有声,而不是一出事就笼统的说,哦,我们下次我们注意。到底哪里没有做好?具体点,再具体点。
三、主动对齐目标
主动对齐目标指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让更多的人认可,在结果上达到共赢,获得大家的支持进而获得话语权。
1. 主动与老板对齐目标
调整自己的心态,把领导关心的、能理解的事做好,才能让领导初步的认可我们。
假如我们在一个传统企业,老板眼里设计师就是美工。他让我们美化 PPT ,那我们就努力把 PPT 做到全单位最漂亮的。
这个美化工作很多时候并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上面美化 PPT 的案例中也要主动的询问领导的意思。如果老板觉得我们的 PPT 中缺少一些科技元素,你可以多找一些图,问老板他理解的科技风格是什么样子,多询问几次你心里就明白了。这期间切记不要烦躁,毕竟领导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决策力。
最终老板在汇报上产生正向反馈,进而对我的专业能力更加认可,以后才会给我更重要的设计工作。要不然在领导看来,这点小的设计工作都做不好,以后更大的任务估计也不行。
2. 主动与团队对齐目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单单只考虑自己的 KPI ,为了共同的产品目标,我们也要主动与团队其他同学对齐目标。
可能有同学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接到产品的需求后做执行层面的事,不需要与团队内其他岗位的同学沟通。
真实的现状是我们会因为信息变更和滞后导致理解上的偏差,进而会影响设计方案效果以及产品研发进度,最终我们在团队协作中将缺乏参与感。结果就是在讲话时只有我们自己坚持,其他人都没有感觉,所谓的话语权就无从谈起了。
因此在项目之初我们要学会观察,摸清产品背景以及当前的需求,掌握上述信息后与团队其他关键角色面对面沟通,尝试换位思考,看看针对当前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共赢。当思想上与团队其他成员达成共识后,才能把我们的话语变成大家的心声,这样可以在公开场合中获得更多的支持,进而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四、写在最后
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话语权跟岗位类别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你自身能力的体现。只要我们慢慢的在团队以及老板眼中展示自己的价值,才可以与大家建立信任,慢慢的赢得团队内的话语权。
以上只是我针对提升个人话语权的个人感悟,希望该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一起探讨~
今年的Flag就是要输出交互设计系列课程,也期待大家对我的关注与监督。
我是江鸟,一个爱学习爱分享的设计师。
咱们下期见~
专栏作家
江鸟,微信公众号:江鸟的设计生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8年互联网行业经验,擅长体验设计思维、设计方法论、交互设计研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思维方式,思路导向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