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跨学科合作的共创框架

0 评论 1503 浏览 4 收藏 12 分钟

如何在设计主导的项目阶段中做好规划和促进跨学科合作?或许我们可以结合“共同创造框架”。这篇文章里,作者结合案例,说明了如何利用“共同创造框架”来帮助团队合作并共同创建需求,一起来看看本文的分析吧。

写在前面

跨学科工作并不是在公园里散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一套行话、方法和习惯,常常对有效协作构成障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爱丁堡大学的数据+设计实验室开发了一个共同创造框架。该工具旨在帮助确定合作伙伴的需求并为共同创意活动的目标提供方向。

一、促进跨学科合作

数据+设计实验室(D+DL)是爱丁堡大学新成立的爱丁堡未来研究所(EFI)内的一个新服务设计团队。我们肩负着促进共同创造的使命。我们在独特的学术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寻求汇集跨学科的观点来挑战、创造和改变数据驱动技术的未来。

EFI 致力于支持与行业合作伙伴和当地社区的真正合作伙伴关系和全面创新。为了使这些伙伴关系成为现实,共同创造(一种开放式合作形式,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应对复杂的挑战)是关键。

每个学科和职业都有自己的词汇、方法和文化。当尝试沟通和协作时,这些往往会成为障碍。在使用设计方法和共同创造方面,与我们合作的许多个人和团队都是新手。

除了服务、参与性、战略性、系统性或任何其他特定的设计实践框架之外,我们的角色主要是设计促进。这种实践通常涉及开发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的工具,帮助设计师规划和促进体验或活动,从而实现参与性和系统性的变革过程。

然而,在开发此类工具和活动之前,我们认识到需要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就他们需要什么进行对话,以确定通过共同创造和协作来完成的工作。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个“共同创造框架”,通过提供通用语言和结构来支持这些对话,以便在设计主导项目的任何阶段进行规划和促进跨学科合作。

二、共同创造与协作

我们的共同创造框架经过开发和迭代,作为一种视觉工具,传达我们的非线性设计方法以及与合作伙伴的互动。它概述了共同创意方法可以解决的六种协作“需求”。每个“需求”不仅仅是启动另一个设计研讨会,而是为了促进特定的共同创意事件和活动。

通过关注需求,我们可以了解推动任何共同创造活动的动机和价值观的核心。以下案例研究展示了我们如何使用该框架与合作伙伴一起理解、构建、谈判和指导项目,从而就为何以及如何参与共同创造建立共享的跨学科视角。

案例研究:绘制人工智能未来的新视角

2023 年 1 月,技术未来中心 (CTMF) 邀请我们帮助他们举办研讨会,参与者来自地区、国家、部门和利益相关群体,而这些群体经常被排除在有关人工智能 (AI) 的高层讨论之外。

CTMF 是 EFI 内的一个研究中心,旨在将技术和道德知识统一到新的研究、教育、设计和参与模式中,直接服务于可持续、公正和道德创新的目标。这些研讨会旨在让各种不同的人参与其中。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理想和可实现目标做出贡献的声音。

该项目名为“人工智能未来新视角”,由艾伦图灵研究所资助,旨在汇集代表性不足的声音,培育人工智能未来的集体愿景,并将新兴想法提炼成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挑战。然后,这些挑衅将被发送给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思想领袖和政策制定者,以推动该领域有意义的变革。

在考虑最初的简报后,我们向合作伙伴介绍了“未来”练习的示例,这些示例旨在用于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第三部门的不同参与者的研讨会。我们的合作伙伴扮演了研讨会主持人的角色,他们来自伦理学、哲学、数学、社会学和法律等丰富的背景。

通过参考该框架,他们设法达成共识,即研讨会的目标应该是让参与者能够表达自己、阐明挑衅并分享与“可持续性”、“健康与福祉”三个主题相关的人工智能未来的新观点。,以及“工作与民主”。

跨学科合作共创框架

该框架还成为我们团队对与合作伙伴的讨论进行批判性评估的宝贵工具。这一分析使我们能够确定一个更紧迫的需求:完善挑战空间,以确保主持人能够举办连贯且切题的研讨会。

挑战框架有助于完善项目、澄清问题陈述、确定范围并定义期望的结果。这些信息就像指南针一样,引导项目团队做出更有效的决策。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与 CTMF 协调员组织了挑战框架会议,目的是共同设计练习,引导参与者了解三个主题并引发深思熟虑的反应,从而为人工智能的包容性未来愿景提供刺激。

作为一个团队,我们为“人工智能未来新视角”研讨会开发了三项练习,目标如下:

  1. 确定当前趋势和塑造未来的动态,人工智能与上述主题的关系;
  2. 确定代表性不足但对这些主题相关的人工智能未来做出贡献的利益相关者;
  3. 基于初步练习中确定的人工智能趋势和观点,确定可能的未来情景,探索这些趋势可能对选定的利益相关者产生的潜在影响,并共同创建更好的未来替代情景。

使用该框架,我们共同确定了以下需求:

一个用于记录研讨会成果并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有挑战的组成部分。这些挑战是……

然后将在爱丁堡未来对话和苏格兰人工智能峰会上进一步审议。我们创建了一系列 Miro 看板来帮助主持人和参与者记录研讨会的成果。委员会提供了一个翻译制品,主持人可以在研讨会结束后异步使用它来分析讨论并形成有凝聚力的挑战。

总体而言,共同设计的研讨会成功地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混合形式进行互动,并创造了一个鼓励和自由分享不同观点的欢迎空间。一位与会者称赞主持人提供了清晰的“结构和时间管理到一个非常完整的议程,没有任何互动过于专横。

本案例研究是展示该框架如何帮助我们在流程的各个阶段与合作伙伴确定项目共同创建需求的一个实例。通过围绕多种需求达成共识,我们能够在短短三周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间内从最初的合作邀请快速进展到实际的研讨会交付。

我们的共同创造框架对于规划研究开发领域的活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网络需求至关重要。我们还使用该框架来概念化旨在技能发展的活动,以帮助参与者了解并熟练使用与未来和远见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三、利用共同创造并提供有效协作的工具

该框架已成为我们设计团队的词汇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尽管它是在特定的跨学科学术背景下构思的,但它的优势在于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工具来反思共同创造的实际运作方式,并关注项目最基本的需求和结果。在 D+DL,我们发现该框架对于规划和指导共同创造活动以及作为反思和评估过去项目、在项目期间进行调整或协助新合作伙伴理解和接受共同创造方法的机制非常有价值 。

作为设计师,我们接受迭代工作方式的培训,以识别、开发和导航多种路径,以应对挑战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我们的共同创造框架是一个活生生的工件,可以作为热衷于利用共同创造方法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和专业的合作伙伴进行有效协作的团队的规划和参与工具。

通过使用和完善这个框架,我们为服务设计师和其他设计促进者提供了一种结构化方法,以查明与合作伙伴规划共同创造活动的有效和包容性路径。这些活动旨在综合不同形式的数据、知识和生活经验,以针对复杂的挑战提供全面和创新的视角。

原文作者:Dr Pushpi Bagchi, Dr Chris Elsden, Dr Steven Earl, Kam Chan and Professor Chris Speed(本文已获得翻译许可)

原文名称:A Co-creation Framework for Inter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译者:Yeutz Chen;微信公众号:YeutzDesign(ID:Yeutzshej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服务设计领域,致力于服务设计创新转型研究。

本文由@陈昱志Yeutz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