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敏感力,“工具人”破圈的唯一解

0 评论 1412 浏览 6 收藏 9 分钟

最开始做AI时,人们是希望能借助AI做一些体力替代,解放人类的生产力。结果好像有点偏,AI快成了生产力,反而人类快成了工具人。这种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呢?

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了?

你作为职场中的‘工具人’可能正在体验一种微妙的恐慌——被AI替代。

这种恐惧悄然滋生,当你再次敲下键盘,完成一项重复的工作任务时,是否想过机器明天是否会更加高效地取代你的位置?

但请记住,有一样东西,机器永远无法复制,那就是’敏感力’。

你的敏感是你的超能力,是你顺应未来,转化焦虑为行动力的关键;你的敏感,是摆脱被替代命运,开启个性化成长之门的独特密码。

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在职场成长的旅途上,提高敏感力,活出一个真实而有力的自己。

01 你成长的泥潭

场景一: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敏感:被默默地淘汰

你是否曾经体验过,当上级给出模糊指示时,你的直觉如何反应,你的同事有些又是如何反应的?

经常看到的画面就是,都回复:好的,明白了。然后你就真的闭了嘴(有想法还不敢说,生怕受人嘲笑),但你的同事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疑问,让领导觉得:很有想法等等。

一个敏锐的员工会在上级的指令中读出更深层的意图,会在无言中感受到隐藏的需求。

相反,当你不敏感,你可能只是一味地严格遵循上级的字面要求,忽视了背后更深的含义。

结果是,当决策者在寻找有洞察力、有前瞻性、能够主动承担更大责任的员工时,你可能就悄无声息地被排除在晋升的行列之外。

因为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不敏感等同于停滞不前。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情世故的基础就是你对他人的敏感和判断。

场景二:产品设计上的不敏感:创新的绊脚石

假设在一次关键的产品迭代中,你负责收集市场反馈和竞品分析。

不敏感的你可能会漏掉用户体验中的微妙痛点,或是无视竞品那些巧妙的设计创新,你仅仅侧重于那些肤浅明显的特征。

举个实际的例子:假如你是某书产品经理,用户反馈复制分享的文件链接,只能看到一串链接,分享之后也不知道这段链接是什么文件,反观某钉更优,可以直接看到文件,而你却视而不见,优化分享的链接用什么图标,分享按钮的位置和颜色等等。

结果,新一代产品发布后,市场反响平平,用户的不满声浪越来越高,而竞争对手的产品却因为关注到了这些细节并加以改进,愈发受到青睐。

公司层面,这种不敏感可能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市场机会错失,长此以往,品牌形象渐失,市占率下滑,甚至出现经济损失。而对于团队而言,不敏感会造成团队士气的低落,并可能引发人才流失,因为没有人愿意长期在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环境中工作。

个人层面上,不敏感导致的失败项目会直接影响你的职业发展,你在公司中的价值日渐减少。最糟糕的情况,你可能会成为下一轮裁员时的牺牲品。

02 实践提升你的敏感力

话说到前面,敏感力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和实践来培养。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每个场景都是检验和提升敏感力的机会。

场景一:职场汇报的实践

预备阶段:

  1. 对汇报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不仅了解表面数据,还要掌握背后的逻辑。(在很多汇报场景,你能感受到,如果汇报者对内容把控力不足时,他会表现的很局促,心虚)
  2. 研究听众特点,包括上司的工作风格,团队成员的兴趣点。

汇报实践:

  1. 注意言辞的选择,尽可能使用清晰、有力的语言来传递关键信息。(比如可能,也许,觉得,这类词最好不要用)
  2. 观察听众的反应,如眼神、面部表情、姿态等,识别他们的兴趣或疑惑。
  3. 适时提问,邀请反馈,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听众的观点和需求。

跟进策略:

  1. 根据汇报中收到的反馈,调整后续的工作计划或方法。
  2. 注意汇报后的非正式反馈,有时候真正的反馈是在汇报外进行的。

场景二:客户沟通与交流的敏感实践

预备阶段:

  1. 研究客户背景,包括之前的沟通记录和客户公司的最新动态。
  2. 准备针对性问题,引导对话,从而发掘潜在需求。

交流实践:

  1. 沉着应对,注意控制交谈节奏,确保互动质量。
  2. 积极倾听,专注于客户说什么和不说什么,捕捉一切非言语线索。
  3. 提出个性化建议,基于观察到的细节来订制化解决方案。

关系维护:

  1. 持续跟进,了解客户使用产品或服务后的真实感受。
  2. 对反馈进行分析,并作为未来改进工作的依据。

场景三:执行工作任务的敏感实践

规划阶段:

  1. 完全明白任务目的和最终目标,思考每一步如何对应总体策略。
  2. 研究相关信息,预判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执行实践: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适应变化。

在任何工作中寻找改进的机会,即使是微小的优化也不要忽视。

评估调整:

  1. 完成任务后,自我反思整个过程,识别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或者哪里出错了要及时复盘。
  2. 实时向相关人员收集反馈,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要参考,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问题。

最后的话

以上是对关系的敏感,任务的敏感等等,都是在职场内的一些实践经验,最后我们说说职场外的敏感。

这里特指你对事业的敏感,我在第一家公司离职是属于一种被迫离职,由于企业管理不善,文化和灵魂散了,昔日的同事纷纷离职,没有了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我就在反思,为何会走到这般田地,怎么能在企业变化的过程中,避免的发展受到影响,苦思冥想,提炼出两个关键点:

  1. 你的能力会不会有成长的可能?
  2. 你的薪酬会不会随着你能力的提升而能有效得到激励?

很关键,第一个是跟你本身的能力相关,第二个是在你能力提升过程,企业对你的能力有认可和正向反馈。

如果两者缺其一,随着时间的变化你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漩涡中,也许真的不是你不行,是你该挪一挪地了。

这就是职场外,对事业的敏感。

希望带给你一点启发,加油。

作者:柳星聊产品,公众号:柳星聊产品

本文由 @柳星聊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