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高产面试,也可能会遇到这些坑。

0 评论 1372 浏览 8 收藏 14 分钟

在职场面试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高级产品经理这样的职位,面试不仅仅是对专业技能的考察,更是对候选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估。这篇文章通过分享真实的面试案例,揭示了在面试中常见的一些陷阱和误区,供大家参考。

我有一个产品朋友,我一直都很佩服他。

都说产品经理是CEO的学前班,这不他前些年下海创业,现在主做B端企业服务,业务做的倒也还不错,说实话,咱有不少产品思考、公众号文章都是来源于受他启发。

一直以来,我也都把他当做我的学习榜样,在我看来,他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能专注”、“节奏稳”。

或许源于博学多识,其内心似乎从来波澜不惊,每当他走在十字路口时,几乎都是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最终找出正确方向,不仅如此,还总能找到最佳路径。

这实属难得。

记得《创业维艰》里有段话:

“人们总是问我:‘当一名成功的CEO的秘诀是什么?’

遗憾的是,根本没有秘诀。

如果说存在这样一种技巧,那就是看其专心致志的能力和在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

与普通人相比,那些令你最想躲藏起来或干脆死掉的时刻,就是你作为一名CEO所要经历的不同于常人的东西。”

所以,红衣教主周鸿祎在《超越好奇》一书中分享: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情、掌握事情的节奏至关重要,这是我们能够排除一切阻碍的基础,也是快速超越他人的秘诀

关于超越他人,笔者也多次分享过类似的一个感知:最快的成长方式或许就是抓住时机、“升维对标”。

即,不管任何时候,都永远找一个比你能力强的人员对标,疯狂致敬,直到超越他,而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个方法对于产品提升尤其适用,比如,中级同学可以对标高级产品,而高产同学则可以对标总监或老板。

众所周知,形势惨淡的当下,找到新工作的周期明显被拉长,镜同学身边有不少同学因焦虑而节奏紊乱、匆忙下嫁,但也有不慌不忙地等上两个月最终找到超出预期的心仪工作。

国庆假期恰好和我这个CEO朋友聊起产品市场现状,刚好我们最近又都面试了不少高产同学,这让我们对很多现象的看法不谋而合。

老话说的好,最大的遗憾往往在于你原本可以做到,却没有做到

当然,我们复盘时发现,不少高产同学在面试时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类“明坑”、“暗井”。

因此呢,本文也想结合最近的面试经历,分享几个容易回答失误的高频面试题,拆解下背后坑点,也希望对大家能有启发和参考。

一、只有方法论,没有行为内涵

口若悬河,应该算是高产基操。

有一说一,接触过、面试过这么多高产/总监,表达有问题的同学我确实没遇到几个,几乎每个同学都是巧舌如簧(非贬义:)),通晓古今、指点江山、可谋天下。

但是,镜同学在面试中同时也发现有相当多这样的同学:他们只有表面的方法论,只有所谓的规划意识,却缺乏应有的行为内涵和落地能力

举个例子,我经常会问这个面试题:关于提升用户体验,你都有哪些思考和实践?

其实,我说过很多次,越是开放的问题,越能考验高段位的功底,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类场景,一种是回答起来滔滔不绝,但都是干涩的方法论。

比如,之前就有个应聘总监的同学讲了很多的方法论,他说他会从用户体验要素来着手系统解决,分别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梳理分析,他还提到尼尔森的可用性原则等。

诚然,他的知识面很广,可当我追问“你都怎么应用过这些方法论?”时,他却语塞了。

显然,他并没有把行为内涵表达出来,这也是很多高产容易低估的“暗坑”,或者说是,部分高产同学的能力盲区——太浮于表面而不落地。

相反,节前的另一位候选人则很好表达了第二种场景——既有方法论,也有行为内涵。

他首先简要回顾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他也提到了尼尔森原则、用户体验要素,还提到了两本书《体验之道》、《客户体验至上》。

你看,同样也是有方法论。

但不同的是,他紧接着就围绕“用户体验旅程”的方法论展开,向我分享了一个具体的案例,讲述了他如何在之前负责的一个社交应用中,通过一系列步骤改进用户体验。

镜同学大概记得,他首先从用户访谈开始,如,通过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和用户测试收集了大量关于用户需求和痛点的数据,再到数据分析、产品设计、跨部门合作、迭代测试、结果评估等,

你看,这就很落地,给面试官的感知很清晰:既有方法论,也有行为内涵

当然,不要硬杠说你面试官也没问啊,镜同学在面试辅导和知识星球早就说过很多次,面试过程要掌握主动权,只要不跑题就尽可能多立体呈现自己能力。

要化被动为主动,更何况是应聘高级岗位呢?

二、信任源于忠诚,把握分享尺度

从定位来看,高产/总监往往是一方诸侯。

既然要指挥千军万马,那忠诚度自然就是首要考量因素,这点其实也很好理解,老板本就特别重视核心岗位。

之所以说这,是因为我们节前恰好在招聘某产品负责人,我觉得有个候选人还很不错,便推荐老板复试,结果却被上了一课。

起初,老板和应聘者聊的也很投机,氛围也很轻松愉快,然后老板突然看似漫不经心地笑着问了一句:你说在上家公司负责的这个项目,我们刚好也有这个业务线,项目资料和设计方案,能详细演示看下吗

听到这,我心里一惊,该不会是忠诚度测试吧?

可该应聘者似乎早已沉浸在愉悦的沟通氛围之中,不仅满口点头,还特意说,因为这个项目是自己所负责的,所以离职前,特意把相关的资料都备份到个人电脑上了。

甚至还更加炫耀说,虽然公司有加密,但自己毕竟负责这个业务线,又是项目经理,资料都能拿出来,可以快速应用到咱这个业务线中。

最后还说,自己带着电脑来的,可以直接演示下全套原型和项目资料。

结果可想而知,老板自然没让演示,他也没被录取,因为老板事后说,我们这是新的创新业务线,选择1号位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被信息泄露,选人就一定要可靠。

我能明白领导这个心情,因为我们前段时间的某个策划方案被竞对拿到了,事后调查,发现是某个离职的业务经理做的,老板很生气。

镜同学事后复盘,我认为有两点思考大家可以参考:

首先,高段位的产品同学天然就应该有忠诚度的意识,遵守基本的商业规则,不能把之前公司的商业机密泄露,这是基本素养。

比如,如果我们在面试时被要求演示原型、展示方案时,咱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向面试官说不,可以直接说不符合保密要求,自己不能这么做,但是,产品思路和项目经验可以复用。

还有一点思考就是,我觉得高产或总监应该在面试全过程保持淡定,始终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些现场测试就是让你心理放松而看你真实反应,大家要对面试有敬畏之心,始终如履薄冰。

三、心中默念谦虚、锋芒不必早露

傲慢源自于浅薄,狂妄源自于无知

一般来说,高级产品或产品总监的应聘者都相对出色,也有骄傲的资本,但始终要明白山外有山,要保持谦虚向上的心态,至少在面试环节,应如此呈现。

谦虚能不能让人进步,咱先不说,但谦虚总是能让人舒服,反之则会让人很难受。

举个例子:

前段时间,我在和人力总监共同视频面试高级产品经理岗位时,有个应聘者表现还不错,我后来问了一个问题:在这家公司,你一般都会如何处理用户投诉和客户反馈?

万万没想到,该候选人不仅没有认真思考问题,反而直接批评公司现有的用户服务流程,从业务到产品、从研发到测试、从品牌到运营,总之,上家公司一团糟糕。

我明白他想竭力表达团队缺乏机制和制度流程,但他当时的语气的确很不屑,最重要的是,可能过于“义愤填膺”,只顾着批判,竟然忘了讲自己对用户投诉怎么处理了。

果然,这种不谦虚的态度让HR负责人觉得缺乏沟通协作和尊重团队的应有能力,毕竟高段位的价值不局限在发现问题,更体现在解决问题上。

这种傲慢、批判的俯视姿态,并没有让他特立独行的脱颖而出,最终反而导致他没有通过面试。

再举个例子:

我之前也遇到一些候选人在介绍自己的过往项目时,过分夸大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甚至对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视而不见。

当我询问他如何处理团队冲突和协作问题时,他表现出一种“我永远是对的”的态度,不愿意承认自己也可能犯错。

甚至,我还遇到过有个别应聘者和我当场争执起来,倒不是说面试官就一定是对的,但这的确没有展现出愿意学习和倾听的态度,而只是试图通过争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就是很典型的缺乏谦虚态度,很容易会让面试官对是否能融入新团队产生怀疑。

好了,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下,本文就是,既要有方法论,也要有行动,能规划也要能落地,当然,更重要的是保持谦虚心态。

当然,因为面试官对高段位的产品同学要求肯定与初级产品不一样,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文中提到的这三点,以后也会和大家持续分享。

最后,唐代大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有个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忍不住套用一下:规划与落地齐飞,忠诚共谦虚一色。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大峡谷】,微信公众号:【产品大峡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