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推动的设计很难落地?4个方法帮到你!
在设计领域,许多设计师常常面临一个困境:尽管他们的设计方案在逻辑上无懈可击,用户反馈也十分积极,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总是阻力重重。这种现象不仅打击了设计师的积极性,也让设计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供四个实用的方法来帮助设计师推动设计落地。
设计师常被赋予“用户代言人”的角色,他们能敏锐捕捉痛点、提出创新方案。然而,许多小伙伴在执行时却发现:即便方案逻辑清晰、用户反馈积极,自己主导的项目却常陷入“提案即巅峰”的困境——会议上获得掌声,落地时却阻力重重。
这种落差不仅打击积极性,更让设计价值难以真正体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设计驱动的话题,作为设计师,我们除了承接上游需求外,如何通过设计驱动提升设计价值?
一、设计自驱的价值
曾经大家还在争论关于AI是否会取代设计师,如今的形势表明这不是远处的雷声,而是头顶的暴雨。
AI技术的爆发正在重塑设计行业生态,仅擅长执行的设计师将逐步被算法替代,真正的分水岭在于是否具备设计驱动力。
设计自驱的本质是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创造——不再局限原有的设计职能,通过设计找到业务的问题,主动发起项目,通过设计自驱来实现更高的职场价值。
它能带来以下好处:
在设计推动中,设计师能参与到项目的全流程中,对整体的流程体验有更强的掌控力,从设计的角度对项目进行规划和决策,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成功率;
当产品数据或者用户口碑获得提升,设计师不仅可以从工作中获得正向反馈,获得成就感,还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设计师个人职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通过自驱项目,提升设计团队在业务的影响力,获得更多的资源,让设计在业务决策中有更多的主动性。
二、设计推动中遇到的难点
但项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设计师的各种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常遇到的难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职能视角不同:设计师通常更关注用户体验、视觉效果,而产品视角则更注重业务目标、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这种视角的不同导致设计师在推动项目时,会面临沟通不畅、方案难以被认可、资源协调困难等问题。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方案可能无法直接转化为产品的实际需求,从而影响项目的推进和落地。
缺乏资源支持: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会优先用于公司战略层面以及用户更为关注的事情上。在设计推动过程中,尽管自己提出了很好的设计方案或优化建议,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项目难以落地实施。这可能包括人力不足、预算紧张、技术资源受限等。
验证成本高:从概念设计的提出到实际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设计师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设计项目由于缺乏快速验证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夭折。
三、四个破局小妙招
设计推动的创新之路从来都是充满挑战的,但正因其突破性价值与实现难度的高度正相关,才让每一次破局都成为能力晋升的契机。如果你也对此感到困惑,而感到无从下手,这里有几个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1.以业务目标为锚点,顺势而为
一个与业务战略深度契合的设计自驱命题,能够自然获得各跨部门支持,而反过来,优先级低、缺乏战略支撑的命题没有得到上下游的认可,在推进中困难重重,很容易陷入设计师自嗨。因此在立项之初,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业务的基本情况:业务的盈利模式、业务流程中心、及阶段性目标等;
如金铺会员类产品,产品核心是用户从认知金铺会员价值到完成购买决策的转化路径。设计师可以发力的点在于:如何清晰呈现会员权益、降低用户决策门槛、提升购买转化率;通过优化权益呈现与购买流程,设计师能直接提升付费意愿与续费率,创造商业价值。
2.从小处切入,建立影响力
很多设计师有个常见的误区是试图想一次性解决复杂系统问题,比如重构整个会员体系等。这种全面变革在执行中会面临各种阻力和现实问题。首先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职能领域的协调,一次性解决意味着大量的沟通和资源整合,操作难度极高。同样风险也相对较高,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比较明智的做法是找到“最小可解单元”,从影响范围小,成本低的小切口切入,比如各功能入口、点击按钮、引导文案等优化,建立“滚雪球”效应,当小的改动带来了正向的数据效果,将成功的项目包装成标杆案例,持续的小胜利以点带面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提升了设计师个人影响力,为后续的进一步推进做好铺垫。
3.建立盟友网络,撬动资源
在设计推动中,我们常聚焦于事情本身,却容易忽略“人”的因素。然而,项目是由人来推动的。因此,找到关键人来配合推进项目,事情便会顺畅许多。同时,当每个人都能在项目中找到价值感,工作流程也会更加顺理成章。
这里的关键人可以是你的上级领导,定期汇报进展,能让领导及时掌握情况,在关键时刻为你争取资源倾斜;也可以是上游产品经理,通过“闲聊”等方式拉近双方距离,还可以“打探”到业务数据情况,然后从利他的角度沟通方案,让产品看到设计方案的落地能为他带来哪些价值。还有技术负责人,提前沟通技术的可行性或简易实现方案,解决开发的障碍等等。
通过建立“盟友网络”,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就能够撬动更多的跨职能资源,为设计自驱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4.借助AI工具,低成本试错验证
在设计自驱中,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通过制作高保真方案进行提案,向团队清晰传递项目价值,争取资源支持。我们可以借助 AI 工具快速搭建理想形态:如用 Midjourney、夸派生成视觉参考,用 Deepseek 制作用户画像、竞品分析报告、需求洞察及方案策划,再利用 Figma 搭建可交互的 DEMO,最后借助 Optimize A/B 测试工具验证方案对业务指标的影响等等。
在提案过程中,面对各种挑战和修改要求,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设计验证手段,通过小规模用户测试、访谈、内部试用等形式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以敏捷验证替代完美主义,快速证明可行性;
四、写在最后
总之,每一个成功落地的自驱项目,都是一次对“设计边界”的突破。当设计师能用数据证明价值、用协作争取资源时,他们不仅是在推动项目——更是在重塑设计本身。从我们现在开始,用业务语言诠释设计价值,用一个个小的成功撬动更大的价值吧。
作者:花花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58UXD】,微信公众号:【58UXD】,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