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你所在的公司靠谱吗?

16 评论 9279 浏览 77 收藏 13 分钟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产品管理这条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那么就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职业选择。

看清浮躁背后的困境

眼下不断创新并普及的互联技术正在加速打破靠信息不对称为生的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经济的崛起正在让越来越企业意识到与目标市场保持一种紧密而持续的连接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极大促使了就业市场对于这样一大批能够站在用户角度来构建与看护连接的人才的需求。

这样的一批人才被称之为“产品经理”,他们借助互联技术构建的“连接”可以是我们眼中的一个APP、一个一段代码、一个APP被称之为“产品”。企业对于产品人才的渴望让社会对于这个职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认知高度,连同上涨的还有对应的薪水、培训机构……还有由此产生的浮躁之气。

眼下,几乎所有优秀的公司和创业者都面临着在众多滥竽充数者市场中一将难求的困境。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样的困境来自于两个方面:

  1. 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迈进产品竞争领域的“新手”企业产生的极不成熟的产品人才识别能力。
  2. 原本对产品专业不甚了解,自身不具备成熟产品人才渠道,但又想趁机从中大捞一笔的的猎头中介的市场包装与推波助澜。

最近,我常常惊讶于身边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产品工作经验的朋友,突然转行并且成为某某公司产品负责人的事情。然后聚在一起的时候,曾经快乐的聚会变成他们对于工作和公司的抱怨和吐槽大会,往往这时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他们向我求助去寻找下一家产品工作。

坦率讲,这是最近经常让我感到很困惑的事情。因为能够为他们提供“舒服、稳当”这四个字的公司永远不会出现,甚至我认为也不会出现在任何真正期望建立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名单中。

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会因此进入到另一份对自身成长毫无价值的工作当中。他们眼中的产品之路将会变成自身价值的贬值之路。

被抛在脑后的职业风险

那些简历上过往的项目经历并没有对他们的专业成长带来任何价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反而带来极大的减分。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发生在身边一些朋友身上的事情。对此,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惋惜。

这些令人惋惜的经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为公司的产品负责人,居然从来没有开展过常规的用户沟通工作。推动他们工作的从来都不是来自市场和用户的声音,而是老板或者某位业务领导的指示。对了,还有一点,他们绝大多数都能写出一份漂亮的文档,甚至上过相关的产品培训课程。

作为工作多年的产品经理,竟然对于如何有效地建立用户沟通机制两眼一抹黑,谁还能相信来自你的判断?现在的产品经理培训学校越来越多,但上过课的你请反思一下,你的团队真的只是需要一个漂亮的原型么?

熟悉产品工作的朋友都知道,那些工作文档只是用来提升沟通与推动效率的工具,都是中间产物,这些东西并不会像设计师的稿件与工程师的代码那样能够持续地以最终产物交到用户手中。既然是中间产物,那么时间越短越、成本越低,不断被更有效率的方式取代,对于企业而言才是最有效的贡献。

而大多数人在这一点产生了相反的误解——用大量漂亮的书面工作来作为自己的工作成绩。

产品人的成长本质上是着一段实践性极强的经历。在这份经历中最基础的是通过不断亲自与用户接触和交流,从而沉淀出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诚然,有些优秀的产品经理天生具备洞察力的天赋,但他们在以负责的态度面对团队和市场时,依然会进行大量的必要的用户反馈的收集、整理工作并与团队交换意见,从而形成产品决策中必要的基础资料。

所以,一个产品人在团队内推动的效率越高,职位也会越高,因为他可以同时有效地推动多条重要项目。这不仅是与团队磨合的结果,更是不断自我总结与积累的成功落地。

谈到这里大家就知道了,产品人的价值在于“身经百战”之后的积累与沉淀。对于一个产品老手来讲,能够轻松地投入到不同的项目中,把大家认为复杂的事情变简单,这就是老手的价值。

“身经百战”须要时间,积累与沉淀更需要时间。产品这份工作最大的风险就是在忙忙碌碌中让时间白白溜掉,而你却没有留下任何沉淀,那么贬值在所难免。

选公司而不是选薪水

时间过了就是过了,我们挡不住,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停止抱怨,开始沉淀总结。或者干脆换一个老板。但前提是你自己很清楚:

  1. 这不是在回避原先的问题,而是在积极地进行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
  2. 你是在选择公司而不是选择薪水。

那么,如何选择靠谱的公司呢?

产品人与公司共同成长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一个优秀的产品人才应该能够从离开的公司中首先看到一个更清晰的自己,而过往的团队就是你难得遇到的一面镜子——别人的问题往往是我们身上自己问题的反照。

我所看到的,包括我自己以及身边朋友、候选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公司业务本身的理解偏差。曾经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听人家介绍几句的业务,就觉得自己很明白还能给出更多“好想法”。那么日后相伴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老板不这么这么做?”。只是知道眼下怎么做更好,但不对业务本身深层次的动机做了解,从你认为自己“对”的那一天起你就真的错了。

寻找靠谱公司其实也在寻找一个靠谱的自己。你要从业务为什么要做的动因中去了解去判断,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在起点的时候就是对的。如果你犯懒不愿去了解这一点,直接奔着公司或猎头给你大饼去,那么就请接受大饼吃完后存在断粮期这个事实。

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都不难,只需要主动和勤快。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方式:

  1. 网上搜索:这个少不了,通常我会集中一段时间去寻找企业相关信息,尤其是业务开端甚至更靠前的信息,这些比业务成长起来后的热文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我会比较看重最初原始积累的形成过程,并且会产生一些待验证的假设。
  2. 与企业的用户(客户)交谈:不管是身边还是借朋友之力,都是会让你获得更客观的信息。尤其是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当然把自己变成用户也是种方式,但我更愿意在前提进行更客观的观察。
  3. 直接与企业负责人对话: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前提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你要验证的信息是否明确?不管你的面试官是否是企业负责人,记住一点,你应该用最直接最明确的方式来提问和交流。除了效率之外,这样有另外两个好处:一个是容易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另一个就是容易看出对方是喜欢“效率”还是更喜欢“面子”。

如果对方更喜欢你这样有效率的沟通,那么你就可以往产品具体工作上多进行提问。给你一个参照清单:

  1. 咱们产品的初始用户是谁?他们还在么?
  2. 我们现在如何与他们保持联系?
  3. 我们有对手么?
  4. 目前产品的增长情况如何?未来半年预计会有怎样的增长?
  5. 我们现在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6. 眼下有哪些具体的目标?
  7. 我的工作能够为目标(这里记住,是目标,不是团队)做哪些贡献?
  8. 团队的人员构成是什么样的?
  9. 我的第一份任务是什么?将与谁配合?
  10. 对我个人还有什么期待?

这十个问题通常能够将“业务基础、团队挑战、个人期待”聊出来。更重要的,你还能从中体会出公司是否对于用户有足够重视,是否是真正的目标导向文化。对于产品人来讲,这两点是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为每一个产品人身上都有两个与其它岗位不同的特质:

  1. 心中有用户(不是老板)
  2. 自我驱动力(不会等着被分配工作)

作为产品候选人,在面试时对于目标企业无法提出任何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件很减分的事情。

最后

优秀的人才总会比别人更清晰地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优秀的产品人才更是如此。如果你真的希望在产品管理这条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那么就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职业选择。为了以后你的薪水能够保值,请先把薪水放一旁,优先考虑:

  1. 产品在公司的位置有多重要?
  2. 除了薪水外自己还能收获的是什么?

毕竟产品岗位不同于其它专业岗位,你的所有工作成果最终都只能通过团队来检验。在如何驱动团队这方面,你是否能够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获取并验证过一些事情,而非抱着个人见解侃侃而谈?

希望大家都能在下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

 

作者:王珏,微信公众号:觉味互联

本文由 @王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脱离用户是一件可怕但有很难避免的事把,
    项目一旦开始甲方的需求就会源源不断,当解决的差不多了,也就开始催促出方案并进行设计开发。那么留给乙方(用户)的那部分思考很难接入吧

    来自广东 回复
  2. 你本身不就在抱怨吗?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已经没有可以抱怨的对象了 😥

      来自北京 回复
    2. 好吧,我也准备入行 带带我咯 前辈 扣扣加个咯 907013628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个人体会,产品人最大的坑是需求都是老板或业务指示,而非自己的用户,这种坑在创业和成长期的公司尤甚

    回复
  4. 很多错别字

    来自广东 回复
  5. 作为ERP的产品实习生,老板就是我的用户。。。

    来自北京 回复
  6. 写的真好

    回复
  7. 我现在的情况就是在一家老板和上司都不懂产品,老板的方向每天都在变,上司心中只有老板,想换公司,但是又怕呆太短怕大公司嫌弃,真是纠结。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也遇到同样问题,兄台你是怎么解决的,交流一下

      来自北京 回复
  8. 写得很好,第一次打赏,虽然不多,但很同意作者的说法,本人刚入产品经理不到两个月,老板不懂技术,技术人员也少,产品预期延迟了,感觉压力好大。ps:不懂技术的老板您怎么看

    来自江苏 回复
    1. 作为一个在职场的人,产品延期先往自己身上背锅,说在排期的时候没有仔细考虑,然后慢慢的分锅,后端不给力,前端太慢,UI设计不到位,当然每分有一个锅,都必须把自己带进去,这样老板才不会把你往死里怼。至于不懂技术的老板让技术去怼他,没啥其他办法,正所谓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来自广东 回复
  9. 文不对题

    来自浙江 回复
  10. 写的好棒,受教了 :mrgreen: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