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喵:没有所谓的舒适区,只有舒适的心态
对于运营喵来讲,他们并没有所谓的舒适区,只是在日常劳碌的工作中追求舒适的心态。小编我亦是如此。所以,你是么?
最近听到很多人在谈一个词:大脑的舒适区。我翻了下字典,是这样定义的,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看到这四个字没:感到舒适,难怪很多文章千篇一律的都是教我们怎样跳出舒适区,怎样作等等。
好像一涉及到舒适二字就是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感觉,如果停留在里面,整个人生都是在浪费青春一样。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聪明的同学看我发出这样的反问,估计也猜出来答案了,舒适区并不一定就是坏事!
我们印象中的舒适区反面例子无非是某某职员,数十年如一日做着重复而单调的工作,没有长进,在时代变化如此迅速的今天,慢慢的掉队了,导致公司的业绩下滑,入不敷出,濒临破产,最后倒闭了的悲惨故事。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它的负面性质,就完全否决了舒适区的价值,就好比便便一样。
那么舒适区的价值在哪里呢?在于你创造出怎样的舒适区来。
我用打标签的方式,将舒适区简单的列了下:
- 熟能生巧的舒适区;
- 机械重复的舒适区;
- 自我学习式的舒适区;
- 高强度的舒适区;
- ……
熟能生巧的舒适区,比如之前很火的拉面小哥,在不同的背景音乐下,能够将一个简单的拉面动作做出花来的感觉,同时不会影响到工作的产出。
机械重复的舒适区,流水线工人那种的,像组装零部件,不需要思考,存粹机械式的重复动作即可。其实在我们运营工作中,也会出现机械重复的舒适区,我当时在运营应用商店的时候,在做资源的排期,数据的分析,报表的产出等工作大概一年多的时候,有种形成了肌肉记忆的样子。
后来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过脑子,完全凭借下意识的动作就可以完成工作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被唾弃舒适区的指的就是这样的舒适区。
自我学习式的舒适区,从学习中感到乐趣,这就是学霸的快乐。
高强度的舒适区,比如我们经常说的工作狂,不论上班下班,节假日,总是充满工作的激情,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工作输出。
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舒适区给我们带来的不一定都是负面的结果。就比如最后面2个,是有利于我们成长进步的舒适区。
那么,如何创造出利于我们成长的舒适区呢?
简单来讲,就是一个词:持之以恒。我发现一个现象,但凡我们带有目的性的,要去实现某个目标的时候,总是很难实现。原因其实是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预估过于乐观,按照发展的自然规律,大概3~6个月实现的目标,我们硬生生的要3~6天来实现,结果就是被狠狠的挫折了一把。同样,舒适区的创建,也是需要时间的。
我之前刚入门做手游运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游戏内测。那段时间,我们只有2个运营,要负责哪些事呢?游戏攻略的编写、发布(N个论坛),游戏内的数值分析、线下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收集玩家建议,然后整理好给策划进行优化,素材制作,游戏的上线、渠道的维护……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十点多下班,中午都不敢午休,不然那一个小时的工作量挪到晚上,就要忙到十一二点了,就这样熬了3个月,你以为这就结束了?nonono!
接下来的是公测,工作量至少翻了4~5倍吧,不过庆幸的是,我们终于多招了一个人。从此,我们过上了早九晚十二的生活,公测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也就一个月的样子。前前后后,从内测到公测结束,大概半年的时间,几乎没有休息过。那段天昏地暗的岁月,只感觉大脑的内存明显不够用了,恨不得去华强北买几根内存条插到大脑上。可想工作强度有多大。
等游戏公测结束后,公司准备下一个项目,我们运营也慢慢的闲了下来。很奇怪的是,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突然有种不太适应的感觉。然后硬生生的给自己又额外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心里还默默的吐槽:诶,看来没有那种享福的命啊!
现在看来,当时那6个月忙碌的工作,已经创建起了高强度的舒适区了。尽管感到很疲惫,很辛苦,但奇怪的是并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而开始慢慢的享受起了这种感觉,这就是舒适区的特性,虽然是高强度舒适区,痛并快乐着就是这样来的吧。
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个例了,除非是在游戏公司,否则很难因外部环境来创建高强度输出的舒适区。你们以为每个公司都会给你加班?给你辣么多事情做吗?没有,大部分公司还是很闲的!此处可以给大家讲一些经验,想忙到累成狗的就去游戏公司吧,最好是做研发的,保准你上了一天班,手机的电量还是满满的。
还有一个高强度舒适区的案例,大家有没有看过《棒球英豪》这部动画呢?估计很多都没看过,这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经典,(咳咳,不小心暴露年龄了,作为一个10后真的很辛苦!)里面有个情节很生动的说明了高强度舒适区的价值。
男主角达也是个有棒球天赋的同学,可惜所在的队伍实力平平,自己整天也是一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按照那种发展趋势,是不可能进入甲子园的。这个时候,一个反面角色出来了,叫他魔鬼教练,这个人年轻时候被棒球队驱逐出队,怀恨在心,为了报复棒球队,对男主角他们实施了超乎平常的魔鬼训练来泄恨,实际上却大幅提升的棒球队的水平,在打全国决赛的时候,魔鬼教练已经开始洗白了,说:你们可以休息下了。然而早就到了高强度舒适区的达也他们,是这样说的:还是给我们安排点事情吧,实在没有,那我们就做大清洁吧。说完屁颠屁颠的搞起来大卫生,最终在魔鬼教练的带领下,拿到了全国冠军,超热血有么有!
高强度舒适区的建立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没有外部压力,一般是很难形成的。那么如果外部环境不允许,有什么办法可以来创建呢?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作”,自己给自己定魔鬼训练计划来创建舒适区。
就拿我来说吧。自从离开的游戏公司,工作强度明显低了很多,空闲出来的时间,我又完美的利用起来,作为充电时间来使用了。之前加班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根本没时间来充电的,现在好了,正应了那句话:上帝关了一扇门,却无意中为你打开了一扇窗。现在每天下班后,我都会用2~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看行业资讯,偶尔还打一把王者荣耀,带带小学生。
这样的行为是周一到周五雷打不动的坚持着,而且每天中午吃完饭休息的时候,还会抽出半个小时刷刷公众号的文章,看些干货或者经验文章,尽管大部分文章就眼下的自己没多大价值,但是这样做也是有价值的,一个是保持大脑的活跃性,通过阅读别人的经验文章,蹦出新的灵感,另外一个是大浪淘沙一样,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久而久之,就创建了一个自我学习式的舒适区,现在哪天不看几篇文章,还真有点少了点什么的感觉,总觉得那天浪费了似的。真的进入了自我学习式的舒适区后,你就会发现,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了。因为有太多的信息需要输入,而时间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合理的利用时间和有技巧的挑选信息来输入了。
作者:老虎,公众号:老虎讲运营
本文由 @老虎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刚接触运营的时候 是事最多 最累的 但是也是收获最多的,因为什么都想多学习就要多干点。
膜拜老虎,同感转而惭愧。经历如此相似却是远不及你。
之前因为公司人事架构动荡,人员流失,产品业务又急剧扩张,刚毕业青涩的我被当八爪鱼“凌迟”:技术对接,支持,客服,QA各种文档,任务需求分析,派发,监督,交付,资源收集整合,客服管理,万能打杂……经历了四个月每天不安生睡眠的四小时,眼冒金星,万念俱灰。
后来服务垮了,安逸得不自在,哈哈😄只好每天疲于穿梭在古今中外的人文科学中,当然也带队耍游戏,专虐大r傻玩家😄😄。这样持续了一年。
可惜我没能向你那样带有计划性和自制力,如此目的性地学习。所以明白了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摆手)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在评论下大发感慨,你却能有力地输出自己的价值,影响他人。(无辜脸)
所幸,在知识付费的大浪潮下我变得焦虑,不得不放弃了游戏团队的管理,和漫无目的地学习。回归平淡安逸的生活后,自己又惶惶不可终日,想总有一天要能和你们比肩。于是乎,又开始作,有目的开启了各种培训课的虐心之旅。
如是,希望努力十八年后,能和你同桌喝咖啡(天真脸)
舒适区和习惯是什么关系
我这里是一样的关系,习惯成自然,哪怕是高强度的舒适区,一旦习惯后,就不会叫苦了。
创建一个自我学习式的舒适区,想法真好,学习了
为Touch点个赞,舒适区神马的,必须要高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