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名校毕业的你,怎么进入互联网大公司做运营?

2 评论 14796 浏览 34 收藏 15 分钟

名校毕业这个身份只是一时的,当你出来以后,你会明显感觉到,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以及态度才是决定你未来能否立足的关键。

一般而言,互联网名企招人至少本科,而且很多都是有研究生博士学历以上的,这些人去应聘互联网名企的成功几率当然是比较高的。而就在前几天,有位小伙伴问到我:我是大学三本应届毕业生,之前有过实习经历,但不是运营岗位,前不久刚辞职想转行做运营,但自己更向往的是互联网大公司的氛围,所以有没可能进入大公司实习?

我相信很多大学生有过憧憬,就是进入到一家福利好、薪资不错、还能系统地学到专业技能的公司学习工作,但一想起自己的专业以及学校并不是那么好的时候,又会有些失落。所以现在也有很多培训课程打着噱头说,不是名校毕业,如何才能进入到大公司工作等等,而这些课程也确实吸引了一部分前去学习,但大多数都是重在理论以及教你如何在大学做些什么准备等之类偏理论型的东西。虽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求利益来的,因为我写这篇文章又没人给钱我,所以我更偏向于把自己的经历跟大家说,因为不是名校毕业又想进入大公司实习的同学还是挺多的,所以自己在前几天就稍微在大脑里总结了一下,有几点可以跟大家说说的。

一、曲线救国

什么是曲线救国?了解近代史的同学可能比较清楚,曲线救国这个词产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就是采取直接的手段不能够解决。比如正面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话,能力不够,就只好采取间接的,效果可能慢一些的,发动军队及以外的各界人士和力量,或者从侧面迂回牵制干扰的策略,一点一点地争取和保卫胜利果实,有时候可能还要放弃一部分已经得到手的东西,但斗争的大方向不变。

上面的这句话重点在于间接手段、大方向不变。也就是说你的大目标是进入大公司工作,但是由于自己的各方能能力还达不到大公司的要求,因为你需要采取一些间接的手段,虽然会比较慢,但是肯坚持下来,就能实现最原始的目标。

我就是这个曲线救国的代表,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运营生涯大部分都是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度过的,包括我出来实习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编辑,所以我很多方法论也是较为接地气,哈哈!没有很多砸钱烧钱获取用户的粗暴方法,有的是通过“细火慢炖”的土方法去获取流量,虽然没有砸钱来的这么痛苦,但是质量却是大公司烧钱得来的用户所无法比拟的。

刚毕业的那会,我也是大公司信仰的追随者,自己也是一心想进入大公司实习工作,但是由于自己的学历和当初对互联网的了解远不及名校学生的水平,当初也是面试了好几家上市公司,也是无功而返。那时候算是自己最迷茫的时候,没有人指导,又屡屡碰壁,所以有时候都开始怀疑自己在大学里学了些什么?读大学到底有什么用等等。后来自己对大公司有了些许的敬畏之心,开始把简历投向一些起步不久的创业公司,那时候也算是为给自己点安慰吧,毕竟人一直都在逆境中生长,没有点毅力是很容易被打败的。开始被一些创业公司面试,然后通过,但是好像氛围又不太适合自己,所以就拒接了几家,但那时候开始慢慢有点自信心了,又连续投了几家互联网公司,后来去面试也通过了,但那时候心想不能再等了,既然大公司过不了,何不先在小公司历练历练呢?毕竟自己对互联网的感觉以及专业技能都不是很好,所以就先去小公司锻炼自己。

进入过互联网创业公司的实习的人都知道,创业公司的体系、人员结构都不是很完善的,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薪资又不会很高,自己感觉又很忙碌,但是却感觉什么都不精。这些在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很多。所以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如果自己不是一个自我驱动力很强的人,建议还是不要进入创业公司,因为创业公司能学到东西的人,往往都属于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他们懂得规划,以及找事情做,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果你能在创业公司坚持个一年,能学到的东西肯定比在大公司的学到的更多。因为如果你是进入大公司实习,你头一年工作很多时候可能就集中在内容运营这块,而不是对用户、活动、品牌等有涉及到,因为大公司专人专岗,所以学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但是却能够对某个领域有更加专业的认识以及能够系统地学习到技能,无可否认这是小公司所没有的。

因此我的建议就是,进入到一家运营驱动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打磨,但是自己要发挥我自己的驱动力去学习,以及不断地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了解,尽量使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更加饱满的锻炼。

二、把自己变成在毕业时已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实习生

在象牙塔,最容易让人堕落,也最容易出成绩,因为大学较为宽松的环境加之有更多的平台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所以目标坚定的人就容易出成绩,如果是毅力不够坚定,比较懒散的人就容易在毕业时一事无成,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碰壁。

那怎么样才能使自己在大学时可以度过一个较为充实的学生时代呢?我相信很多的同学都已经看过了较多的鸡汤,就是在大学时代可以尽量多地去参加学生社团,比如学生会、团总支等等学生组织,这样就有机会参与策划学校的大型活动,以此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你以为我就讲这些嘛?no、no、no、no……我要讲的并不是这些,学生组织确实可以让你的一些能力可以得到增长,也有很多应届毕业生也乐此不彼的写上这些社团经历,但根据我的观察以及自己的切身体会,这些经历在面试中并不会让你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因为这些经历大家都能写,而且即使一些人并没有经历过这些经历,只要他是个口才好的人,就能把这个说得头头是道,足以蒙混过关。所以,有这些经历的人并不是出彩的地方,但我这里并不是不鼓励你参加这些组织,而是有个度。很多同学把自己的大部分经历都献给了学生组织,即使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还跟这些组织有着很强的联系,这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不太负责的,你要做的就是适度参加这些组织,而且不要多,只要自己有个目标,这个职位能够帮到完善一些能力即可。

那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干嘛?没错,就是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参与社会的实践,这个社会的实践包括直接去企业实习、公益活动以及创业大赛等等。在大学里面最不缺的就是创业大赛,有学校组织的,也有各个省组织的,还有企业组织更有国家国际组织的一些创业大赛,这些创业大赛也是给很多有想法的年轻人一个付诸行动实现梦想的机会,每一年都会有很多大学生去参加这些比赛,实现梦想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即使你参加了但是并没有获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个在简历上可以体现一个学生的想法以及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一个team的能力,所以这个是锻炼自己也是能够获得更多企业青睐的一个实践机会。

而企业实习,其实很多大学在学生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叫学生出去实习了,这个实习的机会就是学校跟企业合作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合作,而如果学校有这些机会,千万不要浪费这些机会。第二个就是即使学校没有这些安排,自己也可以去很多招聘平台投简历,比如专门提供实习机会的刺猬、实习憎,还有一些专门提供互联网学习机会的拉勾、大街网等等。但是这里有一个点就是,简历要在你进入大学的时候,就要开始做了,简历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而是慢慢打磨的。我之前的大学的简历,是从我大二开始制作,然后中间不断修改完善打磨,前后修改过了不少于百次,这些修改主要集中在自己的社会阅历和校园经历。

三、互联网社会,要打造自己的社交背书

之前有人在知乎问,为什么很多人愿意无偿在上面回答一些干货技能,这样共享出来,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其实生活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大家都是为了一个词:品牌。企业有企业的品牌,同时作为个人,也有自己的品牌,渴望被人知道以及认可的憧憬。所以,大家也愿意持续地在这些平台分享自己的知识,本质上就是有被人认可的向往。

而作为大学生,特别是本身就没有太多资源以及名声的情况下,在这些平台人人都有发声的权利,所以这个是我们实现自我品牌的一个最佳渠道。之前,某社区与俞军合作了一个通过问问题来招聘产品经理的线上活动,提的一个问题叫做:如何让用户更多地使用拼车功能?

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350个回答,而这些回答中不乏有已经工作了几年的资深产品,也有很多初出茅庐的应届大学生,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或者以客观的事实去回答。而有一个通高校的大三学生莘某就以自己的角度去客观阐述这个问题,在名校名企核心项目光环的情况下,莘某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了自己心仪的企业,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而在莘某写了一篇自己如何进入心仪企业的文章中提到,其实每个人都在打造自己的品牌,而这个品牌实现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肯努力,上天就肯眷恋。

的确,品牌是积沙成塔,一步一个脚印完成的,不是一蹴而就,所以活在浮躁的社会切记要慢。大学生可以在大学里通过自己的一点特长慢慢打造品牌。比如你的文笔还不错,你可以在一些无门槛的自媒体平台写作,比如简书、知乎、微信公众号这些平台都是只要你肯注册就能发声,而在有一些内容量的时候,你可以注册头条、搜狐这些更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发现的你的价值。你平日看到的那些在内容领域乃至其他领域里风生水起的大咖,他曾经肯定也有过一段熬日子的经历。所以,时常那这些人做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行也不是不行的。

名校毕业这个身份只是一时的,当你出来以后,你会明显感觉到,学历固然重要,但是能力以及态度才是决定你未来能否立足的关键。

#专栏作家#

艺林小宇,微信公众号:cs-jy8,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运营总监,独立媒体人,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小编,您好。看了您关于运营的总结,我觉得这对于想要做运营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很有用的。
    我想把您的文章转载到我们自己的公众号,注明作者以及出处,让更多的人受益,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呢?

    回复
  2. 好多观点很实用,感谢。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