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你看了888篇干货,一样不666?

10 评论 6387 浏览 63 收藏 12 分钟

明明看了很多干货,但水平却一直如前,其实背后的原因在于你只是执行了学习的动作,却并未展开真正的学习。

我不为任何公司说话,也没有什么身份好维持的。下面的内容,很白味,但肯定实诚。

首先,我想给你一个常见问题,考考你怎样思考“现象”:

我们大多数人做出些成就,往往是在三四十岁。为什么我们的成就会出现这么晚?

好好烧脑一下。

也许会有人这样回答:

  • 回答一:因为人太年轻没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 回答二:人太年轻见识不够。
  • 回答三:人太年轻没有什么足够的社会资源。
  • 回答四:人太年轻没有可观的知识储备。
  • 回答五:上面四种回答的综合。

如果你烧脑完了,得出的是上面这些简单结果,那你可能真需要看999篇干货,才能6666了。

我从来不相信家里堆满书的人,都有真知灼见。就像在内容付费时代,掉的人真不少。

之所以会“看了888篇干货,一样不66666?”本质原因在于:你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你只是有学习的动作!核心是举一反三。这是思维问题,是病,得治。它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

一、思考深度不够

1.爱轻描淡写地总结

当你遇到一个因果关系复杂的事情,总想弄明白它,但是自己的知识存量又不足,于是就简单总结,来抚慰自己躁动不舒服的心。忘了“总结”的初衷,是为了第二次更好的学习、工作。

比如,前段时间“丧茶”这个IP很火,为什么很火?

因为喜茶火,“丧茶”也蹭到了热点+微博上大肆调侃“我要在喜茶对面开一家丧茶店XXX”+网易和饿了么联手推出。所以他火。

而你看这个似完全正确的总结,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是别人家的”。或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在小额成本下,做出这样的社会化营销项目,能创造多少用户流量?作为旁观者,这才是我们的考虑点。

2.专注力特别低

原始的基因,导致我们习惯做现在看来简单的事情;而后天锻炼出来的能力,却十分违背人性。

最原始的基因,简单说就是不用思考的动物性基因,比如上面说的“爱轻描淡写地总结”(几乎不费力气,就抚慰了自己的心),比如在内容平台上学习各类课程(只动了几下手指,花了钱购买课程,好像就拥有了它)。

其实这里面很多衍生技能,根本不用花费特定时间,我们的财富和成就感,几乎是来自同一方面,可能是你的团队,可能是你的特长。

而当你做好这两者之一的时候,会发现,那些什么沟通技巧,作文培训,起床打卡,拖延症摆脱训练,完全不需要,它们仅作为“专注力”的馈赠品

你见过哪个学霸(专注读书考试)会有拖延症?写作低分?需要靠打卡才能早起?

“专注力”是后天锻炼的一项极度重要的能力,绝对只有我们智慧人类才有。比如有些人会说狼、海豚、鸳鸯等等也有专注力,他们一生只专注一个配偶,但实际上,当伴侣遇害走了,另一半会很快上新的,人则不一定。

“专注力”这个定义,有个重要的要求是反人性。因此,它可以用来判断“真追求”与“伪追求”(指事业上的追求)。

毕竟好多人拿着低级专注(指原始基因致使的简单行为)当努力的方向,还骗自己日子过得很充实。

如,我要专注美食,做一个美食家,然后花费大量时间在逛美食街上,品尝各色美食,花很多钱买昂贵食材。理由:我要成一个美食家,就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尝试菜肴,还要舍得对食材花钱。

但重点是,专注美食算是“专注力”体现,可你并没有在美食产出本身的配方、烹饪实践上花精力和金钱,而附着了太重的享乐成分

“专注力”,只和用心洞察有关,和金钱基本无关,甚至“专注力”随着社会开放程度提高,越来越超过“经验力量”、“资源力量”。特别是在青年文学艺术方面。你看郭敬明、莫言、韩寒、路遥谁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写作班。

经验力量:“我很有经验,我知道市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

专注力:“好呀,我就慢慢地开发产品,你在做A产品,我同样做A产品,可我做出的产品总比你家的性能好,体验爽。”

资源力量:“我在这个行业做了几十年,各种用户群体,各历史风口,了如指掌,你小年轻,还要挑战我?”

专注力:“叔叔,我们不战斗,我们小团队就做点青年垂直内容产品,做点cosplay。”

看到这里,你对文首的问题,有没有新思考?

3.猎奇心理太强

直接原因,就是专注力不够。间接原因,神经大条。

这好像也是大多数人的问题,不然怎么那么多互联网课程的slogan:

“轻松学英语30天,走遍美国!”

“7天教你写出一篇爆文”

“他用一年做了3000万用户”

我们不否认他不可能,但是那是别人。更多可能是,30天前他就已经雅思6.5了;7天前他就有50万公号关注用户;他在一年期就已经有大企业背景,大媒体背景。

很相信少数派,爱模仿少数派,却忽略了少数派成功的背景。

结果直接导致思想层次混乱,把小概率事件当成常规事件,忽略客观概率,混淆先后顺序、上下层次。

就像这两年,很大部分人相信直播很赚钱。如果是女生,长得漂亮会说话,至少也会小红一把吧!网上不是那么多网红么。

猎奇心理导致的信息获取偏见驱使下,你总能看到一批一批的普通人成网红,再到月入过万,年入千万的信息。而事实真相,你却不重视。我国有超过350万名主播,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72%。

还有一种内容学习姿势,很轻松,也是很多人提倡的“娱乐学习”。但是用这样的方式学习,同样的时间,学得越轻松,根本知识上收获越少, 自我该变力度越小。

二、用别人的经验,直接做自己的事

邯郸学步就是这样来的。

这两年很火的共享单车,简直是刷街的节奏,几个月前曾有读者私信我,大致内容是关于共享单车的思考。说老实话,这个idea 在十年前就有。那时没启动,一是因为国民经济还不行;二点是智能机的普及和网络通信基础还不够扎实。

时至今日,有实力的人发现了这个机会。总的来说,共享单车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技术壁垒,对高级人才也不依赖。对于他们的营销方式,我们没有必要去研究,它是一个资本密集的企业。

除了现在火爆的ofo和摩拜单车,剩下的什么一步单车、骑呗单车、熊猫单车、闪电单车等等,在未来几年不是死就是改行,请相信马太效应。

这倒不是因为“它们来晚了”、“它们的运营模式太陈旧”、“它们的名字一听就失败”···

重点是,在这样一个资本资源密集的环境下,你会做用户体验,会做产品都没用。OfO创始人的爸爸是中铁集团总公司总经理;摩拜创始人年初受邀总理座谈会(实力可见一斑),CEO是原Uber上海总经理。

所以,共享单车的运营经验全给你,也无卵用。

三、爱yy

别人搞事了,好像那是自己。

看到别人搞事情了,难道自己在同样的时机,同样的场景下,用同样的方法不能搞事情?

假如,我昨天在A山下面散步,突然看见山上掉了一块金砖下来,我正好接住了,于是我发财了。

第二天你偶然得知这个消息,假如事件还会重复发生。你提前在山下去准备好姿势,是不是你也该发财了呢?

遗憾的是,你不知道一个问题,我是一名国际大力士,山上掉下来的金砖有80斤,你确定你不被砸残?

另外“爱yy”也是导致人们嗜好名人传记、抱大腿的根本因素。

之所以会“看了888篇干货,一样不66666?”本质原因在于:你根本没有认真学习,你只是有学习的动作!这是思维问题,是病,得治。

 

作者:小磊,微信公号:非主流朱(feizhuliupig )

本文由 @小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厚积薄发

    来自四川 回复
  2. 哈哈哈哈哈/

    回复
  3. 大家共勉!

    回复
  4. 知识如同海洋,在没有进去前,永远不知道它的深邃和广博,学习的越多,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

    来自江苏 回复
  5. 学习了

    来自广东 回复
  6. 学好习

    来自广东 回复
  7. 20年老球迷,还是不会踢球

    回复
  8. 最近因为没什么产出,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9. 是啊,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能为己用的越来越浅

    来自广东 回复
  10. 醍醐灌顶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