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提问,就解决了一半
在职场上,之所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到理想中的状态,enjoy~
有人说,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测试下你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吗?试着解一下这道题目吧:
“公司销售业绩同比下降了20%,该怎么办?”
你想到了多少答案?1个,还是10个?
不过,你一定答错了。
因为,这道题本身就是错的。(至于它到底错在哪?看完文章你就明白了。)
错误的问题,只能带来错误的答案。
1.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先判断问题。
德鲁克说过,别从答案出发,要学会先问“我们面对的是什么问题”。
甚至于,提问比答案更重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道题了。”
由此可见,判断问题的重要性。
案例:
有一家新建的办公楼,入驻率达到了一半。但是没过多久,大家纷纷投诉:电梯不够用,要等很久。
应该选择以下哪种解决方案呢?
- 提高电梯运行速度。
- 在楼内开挖新的电梯井道,加装电梯。
- 在楼外加装户外电梯。
- 让业主错时上下班,分散高峰时段电梯人流。
- 重新安排租户的楼层分布,以减少电梯总负荷。
- 限制入楼总人数。
等等,别马上急着回答。
当心再一次掉入了错误问题的陷阱。
要先判断问题是否正确。
2.
好问题的第一个要素:说清楚要帮谁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要帮谁解决问题?要让谁满意?
刚才看到问题,很容易会立刻默认是在帮电梯使用者解决问题。
但是,假如这个问题是大楼管理者提出来的呢?
那么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就完全不同了,甚至我们会想到更多的方案:
- 提高租金(这样就能减少租客数量)。
- 提倡使用楼梯,并在每层贴上卡路里消耗量。
- 蹭隔壁大楼的电梯。
- 转让大楼管理权。
所以,好问题的第一要素是,讲清楚要帮谁解决问题。
例1:
坏问题:
员工离职率同比增加20%,我该怎么办?
好问题:
员工离职率同比增加20%,作为CEO,我该怎么办?
员工离职率同比增加20%,作为HR,我该怎么办?
例2:
坏问题:
我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好问题:
作为一名考研生,我该如何提高课本的阅读速度?
作为一名经理人,我该如何提高管理书籍的阅读速度?
提问者是谁,非常重要。
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人的角度,答案就会不一样。
3.
好问题的第二个要素:说清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即使问题一样,但是如果目的不同,也会导致解决方案完全不同。
比如,要为某公司设计促销方案。
假如目的是年底清库存,那么滞销商品、高库存商品可能需要作为促销重点。
假如目的是年底冲业绩,那么高价商品、主力商品可能需要作为促销重点。
目的不同,解决方案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过,上面这个例子中,仅仅给出了最简单的动机。
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提出真正的好问题,一定要挖出问题背后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是现实与理想有了落差。
想要消除这个落差,才是提问的真正动机。
举个简单例子:
- 提问:周边餐馆都吃腻了,晚上不知道该去哪吃?
- 分析现实:附近的餐馆都吃腻了,找不到新去处。
- 分析理想:要是能快速找到一家好餐馆就好了。
- 发现落差:找到好餐馆的速度。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
“晚上不知道该去哪吃,如何才能快速找到好餐馆?”
一旦找出落差,原先的问题,就很可能变成了新问题。
而这个新问题,才能带来真正想要的答案。
再举个例子:
提问:竞争对手用低价冲击市场,导致我们销售额下降了30%,怎么办?
分析现实:对手用降价的方式抢走了我们的客户。
分析理想:希望对手即使降价也抢不走我们的客户。
发现落差: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通过分析发现,这个问题的本质是:
“如何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
(如果短期无法降低,那就应该跟进降价,或者容忍短期的客户流失。)
以上就是教你如何发现落差,找到问题背后的本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类问题较为特殊,它的理想和现实是一样的。
比如:
“如何让公司业绩保持现在的高增速?”
它的现实和理想,都是要保持业绩高速增长。
这类问题,就叫做防患未然型,它的本质是如何维持现状。
不过思路都是一样的。
4.
天赋是少数人的,套路是所有人的。——康熙师爷
最后总结下今天的文章:
1、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不能直接奔向答案,要先学会判断问题。
好的提问,比答案更重要。问对了问题,就已经解决一半。
2、怎样才是好的提问?
一个好问题,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 第一,说清楚要帮谁解决问题。
- 第二,说清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的本质,是现实与理想有了落差。找到这个落差,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
#专栏作家#
康熙师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公众号:康熙师爷,专注于“有用、有趣、普适”的套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师爷是个发现思路的老司机,但不是个好作家,哈哈,研究别人为啥这样问,是寻找答案的捷径,能不能这么理解叻,个人是这么理解的。但是说实在的,生活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比如对方提出问题时,我可以明天答复,晚上起码还有时间去琢磨他为啥这么问,客户的关注点是哪里,但另一外一种情况是,马上就要回复,客户上一句的资讯,你必须10秒以内就能抓住他的心里,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惦记咱,这种临场反制的能力也就只能在电视里见过了,咋练啊
有时候问题本身比要解决的问题还是问题。
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寻找解决办法,而是先要给问题下定义。不要把解决方法误认为是问题的定义(特别是在你使用自己的解决方法时)。
另:作者读过 温伯格写的《你的灯还亮着吗》?作者提到的前3点与书籍中的第一章非常相似。书籍比较枯燥烧脑,作者梳理的清晰易懂,赞~
感觉不错,明确了解决问题/需求的初始思路。
我觉得作者提到的两点:说清楚要帮谁解决问题&说清楚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造:成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一部分情况会在分析问题的本质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另一部分情况是,在下一步分解问题时进一步发现,这个过程不属于提问,而属于分解问题。
这片文章很啰嗦,而且举的例子是有头无尾,逻辑性很差
同感,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是一个问题啊,答不好的就别答了。全文逻辑性好差,不知道说了啥。
本文的主题是提问,因此文中举例都是为了说明正确提问与错误提问,并不是为了找到解决方法。提问的下一步才是开始解决问题,包括问题分解、问题归类、原因假设、验证假设、解决方案、实施与调整。
总而言之一句话,帮助了谁在什么场景下解决了什么问题
不仅是这样,还要找准目的的本质。什么场景、什么问题,并不等于就是目的。
说得很好,,这些细节决定成败,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