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4年,经历2家公司,我写下这些感悟

9 评论 15929 浏览 22 收藏 12 分钟

人在职场上工作到一点阶段后个人技能的提升就会陷入到一个瓶颈阶段,我现在也深有感触了。

最近突然想写篇文章回顾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从毕业到现在做了四年多的产品经理,一直没换过职业。

虽然到现在依然是个小产品,没有一款知名的产品能提高下个人知名度,也没有BAT的背景能让自己吹嘘。但我这样的职业经历也代表了很多人,还是有很多人的职业发展路径跟我比较相似的。

所以我想我自己的职业经历和个人感悟,对某些人来说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第一家公司

刚参加工作的前半年,还没有正式毕业,所以算是实习生。当时加入了一家创业型公司,而且薪水很低,不过那会觉得机会最重要,所以也挺心安理得。

虽然之前在学校的时候就了解过产品设计这工作,也看了那本著名的入门书籍《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但说实在的,那时候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想象阶段,书里讲的很多东西也都理解的很浅。

现在回顾我在第一家公司的经历,虽然项目最后失败了,但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人都会想刚毕业的第一家公司最好是去大公司,有知名度,这样以后跳槽的话也会给自己的简历上贴金。能进大公司固然是好,但对很多人来说却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没有进大公司的机会,能跟对一个好领导也很重要。对很多刚毕业的人来说,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至于领导什么样,自己又无从判断,事实上只能碰运气了。

跟很多人一样,我刚开始也什么都不懂,完全听从领导的教导。从最基础的画原型,写文档做起,这个过程还是让我很欣喜的,发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上讲到的很多东西都能在工作中实践着。

如书中所说的产品设计由始到终的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每个层面对应的产出物,脑图、功能列表、业务流程图、产品原型和需求文档等。在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了每个流程的必要性,每个文档在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听有些人说产品这工作太虚,不像技术人员的代码能实现某些功能,也不像UI设计师的设计稿让人感知的那么明显。甚至有些同行也觉得很虚,觉得自己的工作成果缺乏含金量,很容易被别人取代。其实如果你能认真的按照正规流程、严谨的撰写产品文档,我想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我看现在的很多刚入行的人,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直接画原型,写文档也是完全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工作成果也是能达到目的就好,无从评定好坏,这路子太野,想想还是蛮可惜的。

我有时候还挺怀念刚入行的头两年,感觉行业内的浮躁气息还没现在这么浓。很多人或许从未想过浮躁意味着什么,那时候我们都没有想过买房、涨工资这些事情,也没有物质方面的事情干扰,大家主要想的都是怎么把产品做好。当然或许跟年龄也有很大的关系,工作几年后大家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更多了。

除了这些外,也有跟进项目开发的过程,与设计、技术人员沟通。一开始我们没有专职的测试,所以我除了产品验收外,也兼职了测试的角色,当然做的主要是功能性测试。

这让我体会到了一个项目从创意到上线完整的过程。后来看到有的公司招聘信息中写着要求有一个完整项目的经验,也理解了原因,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项目经验,恐怕是没法直接上手的。

二、第二家公司

在这家公司干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迫不得已,我又得重新找工作了。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第二份工作还是比较理想的——一家几千人规模的上市公司。

除了继续深化做产品的专业技能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对于沟通能力的提升受公司环境影响比较重要,起码你得具备客观上的条件。

由于公司的业务比较多,我不仅会面临跨部门(业务部门)的沟通,因为有的子公司不在北京,所以还会有跨地域的沟通。

如果说上一家公司主要是沟通开发流程的话,那在这家公司还增加了自己跟业务部门沟通的经验。这两者还是有很大不一样的。

后来我跟朋友讨论起一个人是否应该去一家大公司这个问题?虽然我不是一味的鼓励大家去大公司,但我觉得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还是应该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

这家公司对我的思想意识有两点改变:

第一是要明白职场上遇到的同事,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好说话的。那时候遇到一种情况,即使前端页面上要改个很小的需求,一个很小的样式,如改个字体颜色,不仅要面对前端同事态度的恶劣,还要发邮件提需求。不像以前对于很小的需求,只要跟技术的同学说一声就行了。不过这也使得我在工作中更加严谨,需求的改动不能随意而为;

第二是或许是大公司确实比较有钱,对于项目的开发时间要求的不是那么紧。我在最开始去公司的时候,曾经有两个月没活干,后来发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在公司曾经有半年多时间都没活干,还有一个朋友说他当时做一项目,搞前期调研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其实所谓的调研是上边没想好具体做什么,所以他也闲了很长时间。

当然说有钱有些片面了。之前做产品基本都是听老板指挥,老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大公司做产品立项过程也比较长,需要各个部门、领导们的层层审批。

你会意识到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专业能力那么简单,有些问题的发生也并不是因为公司不好,有些流程固然反锁,但也是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的。甚至是公司规模越大,问题越严重。

我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我在画原型的时候对于总喜欢加一些颜色,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加进去。这也跟个人性格有关,我是个强迫症,希望原型也画的好看点,一直以来也没有被人纠正过。后来我是看到团队其他同学的原型后自己主动改过来的,包括我在原型中也不再添加过多交互,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再追求酷炫效果的,所以我的Axure一直用的很烂。

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产品的价值最主要的就是在用户端的体现。后来却发现因产品类型不同而不一样,在第二家公司还让我体会到了产品经理怎么利用自己的经验,提出产品解决方案,优化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推动自己产品想法落地这整个过程。

当时我们公司的页游业务,每上一个游戏官网都要经历产品原型、UI设计、前端开发、技术开发、测试这些环节。这样不仅繁琐,而且周期特别长,每个游戏上线都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我发现随着每个游戏官网都有其共性,包括资讯、道具和角色介绍、服务器列表等,所以我当时就设想做一个系统把这些功能模块化了。这样的话运营人员在后台配置一个官网,并且把内容添加完成,即可发布上线。整个周期由之前的一个月缩短至一周。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过,很多小公司或者大公司边缘项目的产品,上线基本就死亡了或者半途而废了。所以直到现在我都觉得这个机会挺难得的,结果还是让人很有成就感的,着实感受了一把产品的价值的体现。

三、总结

做产品4年了,我现在时常在想,在产品经理这条路上我还需要弥补什么。

  • 从专业技能上讲,我学会了产品工作的基本流程,流程图、产品文档、线框图等等这些都已经会了。但是在数据分析这块比较弱,所以以后在这方面还得加强。
  • 从产品类型上讲,做过面向用户的,做过管理系统,供公司内部使用的,因为我对企业类产品也不太感兴趣,所以也没想过做To B的产品。

之前听前辈说,人在职场上工作到一点阶段后个人技能的提升就会陷入到一个瓶颈阶段,我现在也深有感触了。现在的工作模式,产品经理更像是一个运营支撑角色,为业务部门的需求提供支持。以后期望能改变一下工作模式,做那种完全依赖于用户需求的产品,毕竟那才是自己的兴趣。

#专栏作家#

云瑞,微信公众号:马虎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原片刻产品经理,6年产品人,走在内容社交产品路上,死磕产品设计,喜欢玩各种APP,玩桌球,打羽毛球,欢迎与大家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确实像刚毕业半年写出来的

    回复
  2. 工作了四年写出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有点太小白了,完全和我现在的感受一模一样。(刚毕业6个月)

    来自上海 回复
    1. 主要是没得干货吧

      来自四川 回复
    2. 团控

      回复
    3. 菩提子

      回复
  3. 用户需求都是屎,操控用户的意识,用户不仅察觉不到还大呼爽才过瘾

    来自上海 回复
  4. 有没有完整的产品流程的整个系列的文档类的模板可以share一份吗?

    来自北京 回复
  5. 说给HR听满分,哈哈哈。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