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或运营跳槽到新零售行业,是不是个好主意?

4 评论 6041 浏览 20 收藏 11 分钟

相比于手机和电脑上的应用,门店的顾客流失率会更高,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保持顾客和门店的关系,是互联网思维的用武之地。

2011年我从网编开始,入行互联网行业,从网络编辑到新媒体运营,从内容运营到全栈运营,从运营主管到运营总监,自以为摸到了“互联网思维”的门槛,2017年底开始了一次新的职业转型,跳槽到了新零售行业。

新零售虽然挂了一个“新”字,但本质上还是属于传统行业,互联网在零售行业里也回归了“工具”的本质。新加入的这个新零售团队诞生的很戏剧性,老板搬到了一个位于北京远郊的新家,周围缺少商业配套,有一天做饭发现家里没有盐了,买盐还要开车5分钟才能买到,于是乎就跑到售楼处,花了不到一千万买了套商铺。老板的思路是:既然周围没有小超市,那不如自己干一个……

为什么要去做新零售?

加入这个团队一方面是因为崇拜老板的“土豪”气质,另一方面是觉得新零售可能是下一个风口。互联网泡沫越来越严重,在一个个创业投资活动上投资人问起最多的问题已经从“你能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你能怎么赚钱?”而创业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还是将思路转到了线下。

“新零售”的发展趋势从互联网“二马”大佬的投资方向上也能看出一些线索,“新零售”这个概念从马云爸爸的口中说出来,“盒马鲜生”也被看做是新零售行业的代表。最初在上海和杭州开店,2018年放出盒马计划,打算在北京开30家店,甚至产生了“盒区房”的概念。

而被盒马鲜生看做最大对手的是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随后腾讯投资永辉,占股5%。接下来马云爸爸入股大润发,腾讯爸爸战略合作家乐福,可能是两位爸爸春节前需要给家里买年货,于是乎就各自买了个连锁超市。

从下面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来阿里和腾讯在新零售领域的投资意图,最近的一笔交易是腾讯25亿入股海澜之家,占股5%,阿里54亿参股居然之家,占股15%。

除了两位大佬的买买买之路,新零售行业还诞生了“猩便利”、“便利蜂”等等一些独立品牌,而无人货架在2017年也掀起了一阵风波。从“互联网+”到“新零售”,互联网与线下实体的结合越来越强,而天生带有“鄙视链”的互联网人面对传统行业,第一个想到的是“改造”!

互联网人能不能做新零售?

“新零售”可能是下一个趋势和风口,那么对互联网人来说,是不是一次很好的职业转型机会呢?特别是对运营人来说,有没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零售行业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互联网人转型新零售,首先要能弯得下腰,其次要能伸得出手,最后要先忘掉你的“互联网思维”。

2017年9月我加入了这个新零售团队,按照我的“互联网思维”,首先是确定目标用户,其次是做用户调研产出用户画像,最后是分析用户需求,撰写项目方案。干运营的这几年做了很多的项目报告,也做过几份商业计划书,当我把一个漂亮的商业计划书讲完之后,11月初就从老板手里拿到了300万的启动资金,然后呢?到现在店面还没有开业,也还没有装修。

为什么?我所理解的“互联网思维”中关于效率的理念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先产生1.0版本,逐步迭代式进化。但是当我准备先建立1.0版本的时候却发现,漂亮的PPT却无法落地。

在我的计划中,将“服务”作为重点,突出“产品即服务”的理念,分析过远郊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后,发现“吃”是第一大需求,其次是家庭生活服务。吃的方面规划了即食商品、半成品蔬菜、轻加工熟食、烘焙面包和方便简餐等等一系列产品模式,家庭生活服务方面规划了新的家政服务模式,也策划了类似于“整买零提”、“分区保洁”等等营销方式。计划不可谓不全面,商业体系也形成了闭环,但是落地的时候发现,专业性知识和人才是阻碍落地的最大门槛。

我们习惯了在互联网上找思路找方法,通过代码、文字、音视频甚至游戏动画来解决用户的需求,但是当我们真正接触到线下的时候才发现,互联网人根本没有资格“鄙视”传统行业。

举个例子来说,家政服务。看似技术门槛不高,但是服务行业根本没有可以参考的服务标准,为了锻炼自己的保洁能力,创始团队免费到客户家里做卫生。

当然,前期准备是有的:找了很多家庭清洁的技巧和攻略,按照攻略买了大功率吸尘器、洗地机、油烟机蒸汽喷雾和各种各样的简单工具以及清洁剂。当我们信心满满的到了客户家里,展示过各种崭新的,看起来很专业的设备之后,3个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如何下手。

第一次家庭保洁100平米的房子我们打扫了2天,第二次家庭保洁120平米的房子我们打扫了1天,第三次家庭保洁80平米的房子我们打扫了8个小时,经过4-5次的实践操作,我们才明白:家政保洁不是靠攻略,不是靠工具,而是靠手,靠力气,靠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认真坚持,而互联网思维在抹布面前,只是个笑话。

互联网人转型新零售是不是个好主意?

春节过后又是一个求职跳槽的旺季,新零售行业都在招兵买马,那么做新媒体的、做运营的、做产品的转型“新零售”是不是个好主意呢?

互联网人做“新零售”首先要暂时放下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产品思维”、“数据思维”、“敏捷思维”等等互联网的思考模式,先要了解“新零售”的行业规则。比如我们要开一个便利店,开始的思路是从阿里巴巴上进货,但是接触了线下的经销商才发现,进货价格相差不大,但是有退换货机制和账期,还会有一些厂商活动的赞助支持。如果从网络渠道进货,这些优惠都享受不到。

想要转型“新零售”的第二个关键是少说概念多做事,少看攻略多实践。互联网充满了“概念式”思维,谈论零售行业总要提及“消费升级”,说起“新零售”总要挂上“大数据”,然而“新零售”行业的本质在于服务,概念仅存在于决策层,即便是对决策层来说,与其做漂亮的PPT,还不如研究怎么做漂亮合理的摆场。

转型“新零售”的第三个关键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少谈模式多想利润。互联网行业总会有一种“先烧流量再赚钱”的奇怪思维,为了引流不惜成本和代价的疯狂投入,但是大多数项目都是死在了“流量转效益”的路上。而“新零售”的线下门店是自带流量的,“拉新”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留存”。而门店所带来的是高昂的运营成本,相比于纯互联网项目的人力成本和市场成本之外,重资产成本是需要有足够的盈利支撑才能维持下去。

对于互联网人来说,转型新零售要在“促活”上下功夫。相比于手机和电脑上的应用,门店的顾客流失率会更高,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保持顾客和门店的关系,是互联网思维的用武之地。

转型新零售之后,离开互联网圈有半年的时间,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来说,其本质就是“工具”。所谓新零售,我认为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包括新媒体平台、在线商城、大数据、管理软件来改造零售行业的经营,利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为中心”的根本思路改造传统商业模式的弊端,做到满足用户与门店盈利的有效融合。

 

本文由 @张小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本来所谓的互联网产品运营职业周期就很短,而用互联网与线下生意结合,这才是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来自广东 回复
    1. 是的,但是互联网运营和线下实体运营根本不是一个玩法

      来自天津 回复
  2. 哈,你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