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知识焦虑的时代病?

13 评论 14932 浏览 52 收藏 8 分钟

今天,我想掰扯掰扯知识焦虑是怎么回事。以及我是怎么用5000块钱,治好自己的知识焦虑症的。

2018年,类似“知识焦虑”这样的词汇屡屡被人提起。知识焦虑,越来越多的被理解为一种时代病。在人们解决了饥饿、疾病等生存焦虑后,在21世纪陷入了知识焦虑的泥沼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产品。伴随知识焦虑的,是风起云涌的知识付费市场。在线教育越来越被认为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波红利。知乎,得到,喜马拉雅是比较主流的知识付费app,还有很多产品占领了某些垂直的细分领域。

看起来,过去10年电商的竞争史在在线教育行业重演了。

意料之中的,我也成了一名知识焦虑症的中度or重度患者。

除了上述主流或垂直领域的app以外,我还关注了10+个学习相关的公众号或网页;kindle和读书app下载了20+本书电子书。2018年才过去2个月,粗略的算一下,我在解决知识焦虑这个问题上已经投资了将近5000元。绝不以此为荣。相反,这些东西让我更焦虑了。

不过这5000块钱买的教训,倒是让我重新思考了知识焦虑症。

知识焦虑的两种表现

先说说知识焦虑的两种类型,资料收集型和停滞不前型。这两种类型的症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患有知识焦虑症的人,都有如下的经历:

刚开始会疯狂收集资料——付费的音频、书籍或免费的app、公众号,来者不拒。刻苦攻读了一段时间,发现知识焦虑的问题并没有因为听课和读书得到缓解,于是进入了下一波收集-学习的循环。一段时间后,收集型焦虑转变为停滞型:失去了之前学到晚上12点的干劲,所有音视频被尘封,公众号不看了或者直接取关。用鸵鸟心态去解决知识焦虑问题: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知识焦虑不存在。

知识焦虑产生的原因

百科上对知识焦虑的成因是这样阐述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呈几何量级增长,人类的思维能力却没达到对其接受自如的阶段,这种不平衡引发了焦虑。

不少学者提出,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的社会变革时期——施瓦布将其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阶段,既得利益者不想被时代洗牌,未得利益者希望能借势分一杯羹。而掌握信息者,似乎更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信息对你的生存、工作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信息爆炸带来的焦虑感成倍增加

从数学的视角,或许我们可以用下述公式来表达知识焦虑的程度:

知识焦虑程度=信息量×信息重要程度

在写出这个公式的时候,我找到了降低知识焦虑程度的根本方法降低信息量,或降低信息的重要程度。

解决知识焦虑,拢共分两步

回到这个公式:

知识焦虑程度=信息量×信息重要程度

 当两个乘数中至少有一个下降时,知识焦虑症才可能得到缓解。

降低信息量

收集资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焦虑的问题,原因正是大量资料导致信息量乘数增长

我曾面临过这样的困局:关注了10+个公众号,一半以上的公众号每天都在推送消息:区块链,比特币,ofo获阿里巴巴17.7亿元投资,盒马鲜生对标7Fresh……为了了解的更全面,我在kindle里又下载了有关区块链、阿里京东的书籍,又在各种网站上搜索相关的消息。

当这些信息的数量超出我的处理能力的时候,我变成了停滞型焦虑症患者。

也就是说,主流的在线教育app,一定程度上用大量的课程增加了你的知识焦虑而不是相反。解决知识焦虑,首先要做的竟然是删除课程,而不是购买。

降低信息的重要程度

降低信息重要程度这个乘数,并不是心理上安慰自己某个领域的知识不重要,而是要对现阶段需要学习的知识做一个重要性排序。我将信息重要程度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熟悉,掌握。

这三种层次最大的区别,在我看来是能否输出。有一种说法是,用输出倒逼输入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马云的盒马鲜生,东哥的7Fresh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它的重要性体现在战略上。对于刚入职的职场小白,战略性的知识,应该属于了解层面。公众号推送的大部分文章,零碎时间阅读的大部分书籍,往往都是战略类的知识。受限于工作经验和工作职责,这类型的知识既难以理解,又难以输出。学完不能用,过几天就忘了。多数知识焦虑都是因为过量学习战略类的知识造成的。

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其重要性被划分在熟悉层面。系统的理论知识提供了科学认知框架,在工作中起到指明方向、预测结果的作用。这些知识主要在大学课堂上习得,并在工作中不断被强化,因而属于可输出的类型。对这类知识的学习,可以极大降低知识焦虑感。

而属于掌握层面的,是某项具体的工作技能。如学习某种数据分析软件或图片处理软件。技能属于最易输出的知识类型,在工作中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效,因而是降低焦虑感最快的方式。

综上,治疗知识焦虑的最大误区,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在没有基本技能的情况下,空中楼阁般的学习战略。学来学去,对工作没有一毛钱帮助。

或只是单纯的掌握工作技能,忽视思维的建设——最终成为纯执行类的普通职员。

 

作者:子衿,一只运营喵,微信公众号:互联记,知乎账号:子衿,聊运营,聊职场。

本文由 @子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20年来考古,很棒的文章。不过自己也有一些思考,就是知识焦虑也许还有更底层的焦虑源头,可能是生活其他方面带来的压力。不过这方面也不好解决,作者提出的方法确实可以让焦虑者重新思考下,一点一点的解决问题

    来自广东 回复
  2. 正处于知识焦虑中…很有收获,谢谢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不用谢,能帮到你最好啦~ 😳

      来自北京 回复
  3. 作者写得很好。真实的感悟最实用。不由的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把知识分成了3类:技能型、兴趣型、装B型。当然作者的出发点是解决知识焦虑问题。非常好用的心理实用类文章。

    来自吉林 回复
    1. 谢谢你的鼓励 😳

      来自北京 回复
  4. 一篇好的文章文章,可能作者对每个字都有考究,而大部分人在阅读时一目十行。完全没有理解到其中精髓的地方。所以要像研究产品一样研究他,他为什么这么写?从哪里得到的这个结论?当你完全了解文章的内容,能做到举一反三,甚至可以默写出来,这才算读完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是的,好的文章、书籍确实要这样读。但最让我头疼的就是,在读之前不知道它好不好,读完才发现是辣鸡,浪费我时间,森气 ➡

      来自北京 回复
    2. 有些书看看目录就差不多了,所以不明白那些说一年看几百本书的人是怎么做的,难道也是跳读?

      来自广东 回复
  5. 其实,我想说,化解知识焦虑,只需要做到一点,那就是戒除自己的功利心态。
    易输出的技能类的知识边际效应很大的,尤其是PM相关的,很快就学完了。到头来还是得面对成体系的知识理论。

    其实,我个人认为要对知识怀有敬畏之心,别人大学、硕士几年的功夫学习的内容,作为PM/运营,凭什么几周时间就能消化?当别人都是傻子么。就像设计,看再多的设计原则大师的理念,都不如积累各种设计模式设计案例来得有效。
    另一方面,很多领域,是必须要有大量无关知识的积累才能触类旁通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们往往需要做很多“无用的学习”。

    来自北京 回复
    1. 嗯,有道理 😉

      来自北京 回复
  6. 划重点:用输出倒逼输入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来自广东 回复
    1. 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2. 居然被回复了!谢谢鼓励!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