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团队里有几条鲶鱼

3 评论 10707 浏览 3 收藏 6 分钟

朋友自己开了个软件公司,小有规模,生意一直做得不错。今天忽然来问我:“你们团队的沟通好吗?” 这个问题很让我吃惊,在我印象里,他自己的沟通,以及管理上的沟通,都是相当不错的。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呢?仔细打听,才知道是团队的沟通出了问题。

具体地说,是团队成员的沟通只限于“业务沟通”。大家只忙着干活,项目经理和成员之间,成员和成员之间,都只谈工作上的事情。除此之外的交流,都好像搞运动,完成任务,推一下就动一下,不推就停止了。

明眼人都知道,这样的状态是不对的,长远来看,工作效率是上不来的。工作,尤其是创造性工作,其中是有大量不确定的模糊地带的,需要大家具体协商解决,而不能依靠刚性的制度来事先规定。虽然沟通的问题是工作问题,但离不开工作之外的关系、情商等等“软实力”。否则,日常的协作很容易变成公事公办,大家的分工也成为“铁路公安各管一段”。更重要的是,团队失去了凝聚力,成员失去了归属感,引发大幅的人员流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仔细问他,找到了问题所在:招人的标准过于一致,挑选的大都是技术不错、扎实肯干,能投入做工作的人。

对具体的招聘岗位来说,技术不错、扎实肯干、能投入工作,这样的标准作为基础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这只是从业务角度来看的标准,而不是从团队角度来看的标准。虽然团队是业务的承载者和实现者,但团队本身是个综合的有机体,有内在的逻辑和规范,所以团队搭建的标准不能简单套用业务的标准。即便是软件公司,即便招聘的是技术人才,也不能以这样做。如果全是同样的人,一方面大家不太容易因为差异产生新奇的感觉,所以难免感到乏味单调。更何况,许多程序员自己是闷瓜型,并不代表他希望呆在一个闷瓜型的团队中工作。

怎么办?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在团队里引入差异,引入“鲶鱼”,把团队气氛搞活起来,把活力调动起来。

我自己经常会观察软件开发团队的现状,对比理想的软件开发团队,继而决定在招人时需要侧重哪些方面,为团队引入差异性:

对于技术上不思进取的团队,就要引入技术精纯的人来抬高大家的眼界,激发大家对技术的热爱;

对于沟通沉闷的团队,就要引入性格开朗、能说会道的人来促进交流,让大家习惯更密切更频繁的交流;

对于生活比较单调的团队,就要引入有健康兴趣爱好而且有足够魅力的人来带动大家,让大家的生活丰富起来……

按照这样的做法,或许短时间内确实“错过”了一些还不错的人。但总的来看,能够始终把团队保持在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营造不错的凝聚力和工作氛围——不要忘了,带领团队是长跑。

在大公司,团队领导可能不用太多考虑这些方面,因为职责划分很细,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企业文化和员工关怀;但是在小公司,通常没有人来专门照顾这些方面,所以团队领导必须多几个心眼,针对团队的现状有意识地引入鲶鱼,通过差异来调节团队的组织和气氛(当然,另一方面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让鲶鱼搅个天翻地覆)。

这个道理有些人懂,但不敢用,常见的原因是担心下属超过自己,有损自己的地位或威信。但是,我觉得大可不必。领导需要考虑的重心不是自己的地位或威信,而是团队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团队的未来。在这个时代,统一而单调的团队往往既谈不上健康也谈不上有未来。再者说,领导力的提升,必然要求能够驾驭复杂团队。如果只能驾驭单一型团队,哪怕做得再好,也是温室里的领导力,经不得风雨的。

本文转载自:36KR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额, 我不喜欢和我不一样的,内向的人其实不是很喜欢太闹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看了很有帮助。

    来自云南 回复
  3. 说的很好.

    来自北京 回复